北师大版 微生物技术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4303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 微生物技术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 微生物技术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 微生物技术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 微生物技术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 微生物技术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 微生物技术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

《北师大版 微生物技术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 微生物技术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 微生物技术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

2.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

A.KH2PO4、Na2HPO4、MgSO4·

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

B.KH2PO4、Na2HPO4、MgSO4·

7H2O、葡萄糖、琼脂、水

C.KH2PO4、Na2HPO4、MgSO4·

7H2O、尿素、琼脂、水

D.KH2PO4、Na2HPO4、MgSO4·

7H2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选择的原则是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

筛选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就必须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而且需要有碳源,故A项正确;

B和D的配方中没有尿素,当然不能筛选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B、D项错误;

C中有尿素,且为唯一氮源,但配方中缺少碳源,细菌不能生长(细菌不能利用尿素中的碳),故C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从土壤中筛选蛋白酶产生菌时,所用培养基为()

A.加富培养基B.选择培养基

C.基础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

【答案】B

【解析】从土壤中筛选蛋白酶产生菌时,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牛奶或酪素制备培养基平板,微生物生长时若产生蛋白酶,则会水解牛奶或酪素,在平板上形成透明的蛋白质水解圈。

4.有关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是最简单的原核生物

B.病毒侵入人体后分泌毒素危害健康

C.病毒侵入细胞能大量增殖并导致细胞死亡

D.病毒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非细胞生物,因而它不属于原核生物。

病毒侵入人体内进行复制增殖,在增殖过程中消耗细胞内大量的营养物质,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在病毒的繁殖过程中,病毒并不能分泌毒素。

所谓分解者,是指能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微生物,故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动植物及细菌细胞中,因而病毒不是分解者。

5.下列操作与灭菌无关的是()

A.接种前用火焰灼烧接种环

B.接种前用酒精擦拭双手

C.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D.接种在酒精灯的火焰旁完成

【解析】要建立“有菌观念”。

接种用具、器皿、空气中都充满了微生物,都有污染的可能,必须严格地消毒灭菌。

A、B、D都是实验操作过程中灭菌或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

将平板倒置,放人培养箱中培养与灭菌无关。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

B.培养基只有两类:

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

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

【解析】

试题分析:

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的种类根据划分依据的不同而不同,如根据化学成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添加凝固剂形成的,其它成分均相同;

单个的微生物形体微小,肉眼无法看到,必须借助仪器才能看到,在固体培养基上用肉眼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

故选A

本题考查培养基的相关知识。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7.(2008年潍坊质检)下图为做发酵实验的装置,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并能观察到良好的效果,应在三角瓶中装入()

①氨基酸②酵母菌③碘液④葡萄糖⑤天然水⑥龙胆紫⑦凉开水⑧衣藻

A.②④⑦B.①②⑤C.①②④⑤⑦D.①②

【答案】A

【解析】狭义上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而广义上的发酵是指通过对微生物的培养,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由澄清石灰水可知,微生物应是酵母菌。

8.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DNA粗提取时,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酒精进一步纯化DNA

B.制作果醋时应避免通入空气以保证有关菌种正常代谢

C.制作果酒时应反复冲洗葡萄以避免杂菌的影响

D.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数目,应采用平板划线法

【解析】DNA粗提取时,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酒精进一步纯化DNA,醋酸菌是好氧菌,果酒制作应反复冲洗葡萄去除污物,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数目,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所以A选项正确。

9.对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菌体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   

 

B.培养基属于液态的合成培养基

C.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 

D.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

【答案】D

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

发酵生产中所用的培养基应该属于天然培养基;

发酵过程中搅拌速度与培养液中的溶氧量以及菌体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有关;

谷氨酸发酵的产物可以用离子交换法提取。

故D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

需要考生对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微生物类型,以及发酵条件的控制有明确的理解。

10.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有明显区别:

A.青霉B.酵母C.曲霉D.毛霉

【答案】B

【解析】四种生物全为真核生物,同化作用类型都为异养型,不同的是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而其它三项全为需氧型。

11.在细菌细胞内,控制抗药性的形成、色素形成以及抗生素生成过程的基因存在于()A.拟核中      B.质粒

C.核糖体中     D.反复折叠的大型环状DNA分子上

【解析】抗药性的形成,以及抗生素生成的基因一般存在于质粒中,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和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质中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12.在用葡萄糖和乳糖作碳源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a~c表示生长时期)以及培养液中葡萄糖和乳糖的含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c期菌体代谢活跃,体积增长较快

B.b、d期细胞数目以等比数列的形式增加

C.葡萄糖和乳糖为大肠杆菌提供碳源,不提供能源

D.生长曲线的各时期都有酶活性的调节

13.(多选)下列关于造成相关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

A.制作腐乳的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易造成豆腐腐败变质

B.制作果酒时,先除去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可能造成葡萄霉烂

C.制作果醋时,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造成发酵失败

D.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污渍时,浸泡时间不足,造成洗涤效果差

【答案】BCD

14.右面的资料表明在各种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状况(SCM为简单培养基;

U、V、X、Y、Z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据表推测细菌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是(说明:

“+”表示能正常生长,“-”表示不能生长)

A.UB.VC.YD.Z

【解析】分析表格可知:

SCM+U+Z、SCM+V+Y、SCM+Y+Z这三种培养基中细菌才能生长,说明培养基中有细菌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而三种培养基中共同的成分是Y,故答案选C。

15.下列关于微生物代谢和生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微生物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速率,这属于酶合成的调节

B.某些细菌的芽孢在稳定期形成

C.大肠杆菌培养基里如果一旦出现乳糖则将会有分解乳糖的诱导酶产生,但分解葡萄糖的组成酶在细胞内一直存在

D.组成酶只受酶合成的调节,诱导酶既受酶合成的调节,也受酶活性的调节

【解析】略

16.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培养硝化细菌时C02可作为碳源,氨可作为氮源

B.加入琼脂的鸡汤灭菌后可直接用于培养禽流感病毒

C.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可以采用过滤.沉淀法分离谷氨酸

D.连续培养过程中,发酵罐的冷却水装置是为了降低酶的活性

17.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

下列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都正确的是()

18.关于禽流感病原体、结核病病原体、人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有细胞结构B.都属于原核生物

C.都可以成为抗原D.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解析】禽流感病原体是一种病毒,无细胞结构,它既不是原核细胞,也不是真核细胞,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是一种原核细胞,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人的肿瘤细胞是自身的一种异常细胞,其产生以后将被机体作为抗原而清除。

19.在大肠杆菌的遗传学研究中,可以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挑选出某特殊基因型的突变。

为了从表型为Lac-Met-的大肠杆菌中挑选出表型为Met+的细菌,可用的培养基是:

A.基本培养基+葡萄糖+甲硫氨酸 

B.基本培养基+葡萄糖-甲硫氨酸

C.完全培养基+ 

X-Gal 

D.基本培养基+乳糖+甲硫氨酸

【解析】Lac-Met-即乳糖甲硫氨酸缺陷型,依题意,需挑选出甲硫氨酸正常型的菌株,即能自主合成甲硫氨酸的菌株,应用缺甲硫氨酸的培养基。

20.对分解尿素细菌的初步筛选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的目的是

A.指示剂变蓝能认定该菌能分解尿素

B.对菌种进一步鉴定

C.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D.培养基中缺乏酚红作营养物质

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

酚红指示剂在pH升高后将变红,这样可以准确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考查酚红指示剂的目的。

难度较小,理解酚红指示剂在pH升高时会变红的原理。

二、综合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40分)

21.我国规定每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不能超过3个。

某兴趣小组尝试对某品牌饮用水的大肠杆菌含量进行检测,操作简图如图甲,伊红美蓝培养基配方如图乙。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滤膜的孔径应______(“大于”或“小于”)大肠杆菌。

受此启发,对某些不耐高温的试剂可以怎样除菌?

______。

(2)配制图乙中的基础培养基时,除了水分、无机盐以外,还应加入______(一种营养成分),以及______。

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3)该小组通过统计______的数目,计算出单位体积样品中大肠杆菌数目。

理论上他们的统计值要比实际______(“偏高”或“偏低”),理由是______。

【答案】小于用滤膜过滤除菌氮源琼脂鉴别黑色菌落偏低两个或多个大肠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1个菌落

(1)图甲操作的目的是用滤膜过滤待测水样,以获得大肠杆菌,因此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大肠杆菌。

受此启发,对某些不耐高温的试剂,可以用滤膜过滤除菌。

(2)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图乙中的乳糖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据此可知:

在配制图乙中的基础培养基时,除了水分、无机盐以外,还应加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