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与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4250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与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全与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全与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全与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全与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与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全与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与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与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2)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

(3)。

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报告的义务

7.生产中的伤亡事故,按照伤害程度可分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和。

死亡事故

8.《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同时、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设计施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工作的方针是:

、。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10.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员工做到“三不伤害”是:

、、。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11.新员工入职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是:

级、级级。

厂级车间级岗位(工段、班组)级

12.对安全隐患整改的“三定”原则是:

、、。

定时限定措施定责任人

13.物质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必要条件是:

、、。

可燃物氧化剂点火源

14.灭火器型号中灭火剂都有相应的代号:

P代表泡沫灭火剂;

Y代表1211灭火剂。

F代表、T代表。

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

15.化学性皮肤灼伤主要由于、和其他化学物质引起的伤害。

常温或高温的化学物直接对皮肤刺激腐蚀作用

16.《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病危害健康

17.日常安全管理活动中所说的“三违”是、、。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18.从事架线、高崖作业、船舶悬吊涂装、货物堆垒等高处作业时,必须选用安全帽和。

安全带

19.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主要损害人的系统。

神经

20.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书上岗。

安全培训

21.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站在位置。

距离起火点3~5米的上风或侧风位置

22.灭火的基本方法有:

、、窒息法、抑制法等四种。

隔离法冷却法

23.危险作业场所,必须设置安全通道;

出、入口不少于个。

2

24.在机械设备的传动带、明齿轮,接近于地面的连轴节、皮带轮、转动轴、飞轮、砂轮和电锯等危险部分,都要装设。

防护装置

25.公司组织开展安全检查的目的是督促公司各单位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及时纠正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和查明各种,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减少和职业病的发生。

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事故

26.高空作业是指米以上的检修、安装或施工作业。

27.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

设备工具的操作规程劳动防护用品和生产工具。

2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安全警示标志

28.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

控告

29.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

上岗作业

30.高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人们吸入后能造成人体窒息性中毒。

一氧化碳

31.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是指,,。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2.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3.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综合治理。

分类管理

3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正式实施。

2002年5月1日

35.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者是。

单位负责人

二、选择题

1、职业病指(B)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C)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D、职业病病名

3.《安全生产法》规定: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B)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及时予以处理。

A、1小时B、立即C、24小时D、12小时

4.安全生产中的“三违”是指违章操作、(A)和违反劳动纪律。

A、违章指挥B、违法C、违反规定D、以上都不对

5.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C)。

A、将高危行业统统关掉B、安全系数越高越好

C、实行“安全优先”原则D、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6.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C)方面的义务。

A、安全管理B、安全监督C、安全生产D、安全保障

三、判断题

1.电器设备着火可以使用泡沫灭火器扑救。

(×

2.汽油、煤油、柴油这些密度比水轻的易燃液体着火可以用水扑救。

(×

3.干粉灭火器上压力表指针在红色区域表示有效。

4.工作中使用煤气、液化气时先开煤气或液化气后点火。

5.安全需要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这种说法对不对?

(√)

6.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化学性爆炸.(×

7.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有短路、接触不良和过负荷。

8.企业在聘用时与职工订立伤亡事故由职工个人自负的“生死合同”有效。

(×

9.岗位操作工人在操作机器设备时必须按照厂领导的要求操作。

10.职业健康检查和相关医学观察的费用应由劳动者自己承担。

) 

11.低于220伏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

12.火灾报警电话是110。

13.焊割作业中使用的氧气属于危险化学品中的易燃气体。

14.居住楼房发生火灾事故时,楼栋居住人员尽快乘坐电梯逃生。

15.浓硫酸稀释时必须将硫酸沿试棒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

16.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有权了解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并要求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 

17.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

四、简答题:

1、怎样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1)在电源人户的地方安装电度表(火表)和巧安以上大的瓷插保险、闸刀开关。

这样一方面做到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另一方面,万一有事故发生,拉下闸刀,室内电源全部断开,利于抢救。

平时维修线路,安装插头,不要带电工作,以确保安全。

  

(2)更换保险丝时,要用同样粗的专用保险丝,不能用铝线、铁线等代替,否则电流过大,很容易烧毁家用电器或造成火灾。

(3)安装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电饭锅一定要安装保护地线。

接线头要用绝缘胶布包扎好,不能用普通胶带和医用胶带代替

(4)开关、插座最好安装在小孩摸不到的地方,进人开关的必须是火线,常用的开关最好是拉线开关。

在同一个电源插座板上,不要同时使用几件大功率(用电瓦数大的)电器。

(5)尽量不要带电作业。

需带电接线的,应穿绝缘靴,逐根接线,不能同时接触两根电线。

如无绝缘胶鞋或胶手套,必须站在干燥的木凳上,身件仟何部位都不能与地面、墙壁直接接触。

(6)电线被大风或车辆碰断,应篙翼鬃骂辈又霆霆梦霭面潮湿,应穿绝缘靴才能进行现场处理,一面用干燥的长竹竿把电线挑离地面,一面通知电工或有关部门处理。

(7)发现电线走火,应立即将总闸拉开,切断电源,不要用水或灭火器灭火,应用干燥沙土灭火。

平时或大雷雨时,远离高压电线、电杆或高压线铁塔、变压器,防止跨步电压造成触电。

(8)发现有人触电,不要用手去拉,应先切断电源再实施抢救。

或用干燥长竹竿挑开电线再抢救。

2.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原因、管理上的缺陷。

1、人(操作员工、管理人员、其他有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

主要包括:

①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②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

③人为地使安全装置失效;

④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

⑤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合物体;

⑥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

⑦在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置上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工作;

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

⑧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

2、物的原因。

所谓物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

①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

②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

③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或有其他缺陷;

④安全防护装置失灵;

⑤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防护用具存在缺陷;

⑥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陷;

⑦工艺过程不合理,作业方法不安全。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

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就不可能发生事故。

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当它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转化为事故。

3、环境的原因。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

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

①自然环境的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的恶劣变异;

②生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声、振动、空气质量、颜色等方面的存在缺陷。

以上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恶劣状态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4、管理的缺陷主要有:

①技术缺陷。

指工业建、构筑物及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的设计、选材、安装、布置、维护维修有缺陷,或工艺流程、操作方法方面存在问题;

②劳动组织不合理;

③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失误;

④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费用,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

⑤教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乏安全知识;

⑥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有缺陷,如有疾病,听力、视力不良等。

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

3.怎样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预防是避免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最有效手段。

预防一是思想上的警惕,另一更重要的是措施上、设备上、技术上、人员配备上的预防。

“预防为主”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将一切不利于行车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任何情况下行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