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时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学时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学时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岳阳楼和作者,请先看本文的题注。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
他在当政期间提出过十条改良政治的措施,大力革新政治,却遭到朝中顽固势力的反对,结果,他的改革计划全部告吹,一腔热情付诸东流,后来他不仅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官职,还被贬到外地去做地方官。
《岳阳楼记》就是他被贬到邓州(今河南邓县)做知州时写的。
《岳阳楼记》中提到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考中进士,是范仲淹的好友。
滕子京在西北边境任职,率领军民抗击西夏入侵,因受诬告而被贬到岳州任知州(太守)。
他重修岳阳楼,致信范仲淹,请范仲淹写篇文章以作纪念。
于是,在邓州任上的范仲淹应约撰写了此文。
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写此文时,正与滕子京有同样的遭遇。
二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三正音(逐段正音,学生会读)
谪(zhé
)属(同“嘱”zhǔ)霪(yí
n)霏(fēi)樯(qiāng)楫(jí
)冥(mí
ng)谗(chá
n)偕(xié
)
四学生各自诵读课文一遍
五学生朗读课文,要求:
把字音、节奏读准确。
读毕,讲评。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初步领会文章内容。
2.弄懂第1—3段的句意、段意,把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
文中有不懂之处划上记号。
第二课时
学习第1—3段的词义、句意。
.理解段意。
逐段讲解课本
[朗读]第一段。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讲解]
1“谪”:
贬谪,降官。
2“守”:
掌管,这里指作州郡的长官。
3“越”:
于,到。
4“明年”:
第二年。
5“通”:
畅通,顺当。
6“和”:
和顺,谐和。
7“百废具兴”:
各种应办之事全部兴办起来;
“具”,通假“俱”,皆,全;
“兴”,兴起。
8“乃”:
于是。
9“旧制”:
原有的规模;
“制”,式样。
10“于”:
在。
11“属”:
通假“嘱”,托付。
12“以”:
而。
13“之”:
它,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做巴陵郡太守。
到第二年,政令通达,百姓乐业,种种荒废了的事务都得到办理。
于是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了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贤士和当今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他要我写篇文章记下这件事。
[导读]
提问一第一段记述什么事?
写了岳阳楼的什么?
第一段记述作者撰写此文的缘由:
应滕子京的托付而撰写。
这段写岳阳楼的重修、增制。
提问二这段为什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以及他到任后的卓有政绩?
作者特意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这不仅是在记述此一事,更是暗写自己内心对此之愤懑不平;
写滕子京到任后短期内就卓有政绩,表明了作者深怀情谊对朋友称誉,慰勉。
从全文看,先记述此一事与后面的抒情议论有关系。
若无此,后文之抒情议论会显得徒然无由。
[朗读]第二段。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夫”:
指示代词,那。
2“胜状”:
佳景;
“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
“状”,景色。
3“一”:
全。
4“衔”:
含,包含。
5“浩浩”:
水势盛大。
6“汤汤”:
大水急流的样子。
7“横”:
充溢,意为广阔。
8“涯”:
边际。
9“晖”:
日光,这里意为阳光照耀。
10“阴”:
暗,指天色昏暗。
11“气象”:
自然景色。
12“则”:
乃是。
13“大观”:
壮观,雄伟的景象;
“观”,景象。
14“备”:
完全,详尽。
15“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16“通”:
到达。
17“极”:
穷尽,这里意为直到。
18“迁客”:
降职外调的官吏。
19“骚人”:
诗人,这里指失意的诗人。
20“于”:
21“物”:
自然景物。
22“得无”:
能不。
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就在这洞庭湖上。
它含纳远山,吞吐长江,浩浩荡荡,广阔无边;
清晨阳光照耀,傍晚云翳笼罩,景色千变万化。
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啊。
前人的描述十分详尽。
既是这样,那么(此地)往北通向巫峡,往南直达潇湘,贬降外调的官员,坎坷失意的诗人,有很多在此聚会,他们观览景物时升起的感触能不相异吗?
提问第二段写什么?
包含几层意思?
第二段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壮阔湖景,提出一个看法。
这段包含两层意思: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大观也。
”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洞庭湖中的壮丽景色。
那宽广无边的洞庭湖,包含远山,吞容长江,湖水浩浩荡荡,漫无涯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云翳笼罩,万般景色,美不胜收。
②“前人之述备矣……得无异乎?
”即景出意,提出看法,领起后文。
“唐贤今人”登临岳阳楼,观赏湖景,吟诗作赋,已是篇什丰盛,描绘详尽;
然而,负屈被贬的官员,坎坷失意的诗人,登楼观览这“气象万千”的湖景,能不自有感触,别出新章吗?
这就引出文章后面的内容。
[朗读]第三段
[原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若夫”:
连词,用在一段的开头,引起论述,可译为“像那”。
2“霪”:
久雨。
3“霏霏”:
雨雪纷飞的样子。
4“开”:
舒展,这里指天放晴。
5“阴风”:
阴惨惨的风。
6“号”:
放声长鸣。
7“浊浪”:
浑浊的浪涛。
8“排空”:
凌空,冲向天空;
“排”,推,冲击。
9“耀”:
光辉。
10“潜”:
隐藏。
11“樯”:
船桅。
12“楫”:
船桨。
13“摧”:
摧折。
14“薄暮”:
傍晚;
“薄”,迫近,靠近。
15“冥冥”:
晦暗。
16“斯”:
这。
17“也”: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18“则”:
就。
19“去”:
离开。
20“国”:
国都。
21“忧”:
担心。
21“谗”:
说别人的坏话,这里指谗言诬陷。
22“讥”:
非议,诋毁。
23“萧然”:
萧瑟凄凉的样子。
24“感极”:
伤感到极点。
26“者”:
……的情况,它的定语是“去国怀乡……感极而悲。
[译文]
像那久雨不住,连月不晴的时节,阴惨惨的风狂吼乱叫,浑浊浊的浪翻滚腾空;
日月星辰失去了光辉,高山巨峦消失了形体。
来往客商不能通行,桅杆倾倒,船桨折断;
傍晚来临,天色昏黑,猛虎长吼,猿猴悲啼。
此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受到诋毁的心情,(抬眼望去)满目尽是萧瑟凄凉的景象,而感慨万端,悲伤无已。
提问第三段写什么?
这段的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登楼睹此的伤感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
①“若夫霪雨霏霏……虎啸猿啼。
”描写久雨阴晦,洞庭湖上风疾浪翻,满目萧瑟凄凉的景象。
②“登斯楼也……而悲者矣。
”描写“迁客骚人”临此景而生伤感之情。
这段所写是上段所言“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一种情况。
1.背诵第1—3段。
2.弄懂第4—6段的句意、段意,把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有不懂之处划上记号。
第三课时
1.懂得词义、句意(第4—6段),理解其段意。
2.写景、抒情。
3.篇末出旨,对比明意。
一检查上节课所留的背诵作业
1.叫两名学生背诵。
背诵毕作讲评。
2.叫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听写板书以下词语:
“百废具兴”、“衔(远山)”“朝晖夕阴”、“霪雨霏霏”、“樯倾楫摧”、“薄暮冥冥”、“忧谗畏讥”。
3.叫一名学生解释以上听写的词语
二讲解课文第4—6段
[朗读]第四段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讲解]
1“至若”:
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可译为“至于”,“又如”。
2“和”:
温和,和煦。
3“景”:
日光。
4“惊”:
震惊,这里指波浪翻腾。
5“上下天光”:
上面的天色,下面的湖光;
“光”,景色。
6“一”:
7“锦鳞”:
美丽的鱼儿;
“鳞”,借代鱼。
8“芷”:
一种香草。
9“汀”:
小洲。
10“郁郁”:
浓郁,形容芳香。
11“青青”:
形容茂盛。
12“而”:
连词,顺接。
13“或”:
有时。
14“长烟”:
指空中的云雾。
15“一空”:
完全消散。
16“浮光”:
浮动的水面的月光。
17“跃金”:
闪着金光。
18“静影”:
倒映在湖水中的静静的月影。
19“沉璧”:
形容水中的月影像沉在湖中的一块白玉;
“璧”:
平圆形的玉。
20“何极”:
哪有穷尽。
21“心旷神怡”:
心情畅快;
“旷”,开朗,“怡”:
和悦,愉快。
22“偕”:
一起。
23“把”:
持,端。
24“临”;
面对。
25“洋洋”:
得意喜乐的样子。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丽,湖面波平浪静,上下天光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飞翔,时而栖止相聚,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
岸边上的芷草、沙洲上的兰花,芳香浓郁,一片茂盛。
有时长空的云雾全然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金色的光辉闪烁跳跃,明月的倒影犹如一块璧玉静静地沉浸在水底,渔夫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此刻人们登楼赏景,那就会感到心情无比畅快,以至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真有无限的喜悦啊。
提问第四段写什么?
本段的内容与前文有何联系?
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之的喜悦心情。
①“至若春和景明……此乐何极!
”描写春光明媚,春风和煦,洞庭湖中一派明丽动人的景象。
②“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矣。
”描写“迁客骚人”临此景而心旷神怡,陶然而乐之情。
这段所写是前文所言“……得无异乎”的另一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