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大坝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万亩大坝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亩大坝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1项目区所在地地貌类型
项目区所在地地貌类型:
**镇山地、丘陵、坝子错落分部,属中山丘陵地貌。
项目区地貌类型:
项目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海拔在818~1023m。
1.5.2项目区地貌类型
地形全为中山丘陵与盆地及缓坡地带。
中丘坡地坡度在200左右,大部分较为平坦。
1.6土地权属状况
土地所有权为**县**镇小河、龙潭、凡其堡、马场、吴关堡、张关堡6个村集体所有。
使用权为涉及村的农户所有。
1.7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
1.7.1土地平整工程
主要平整工程为:
荒草地开发36公顷,水田平整面积86公顷。
1.7.2农田水利工程
主要是对灌、排水工程的建设。
其中:
项目区修建斗渠1条,断面为60cm×
40cm,长6954m。
农渠5条,断面为40cm×
30cm,7138m。
排水沟4条,其中3条断面为150cm×
150cm,长10579m。
1条断面为200cm×
150cm,长2910m。
1.7.3道路工程
项目区道路工程为该项目的主要工程,也是项目区急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道路工程主要是对田间道和生产路的建设。
田间道与乡村路相连接,辐射范围300m左右;
生产路布设在田间地头,并与田间道相通形成网络,利于田间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和劳作,生产路可满足田间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和劳作的要求。
改建11条宽4.0m的田间道,共长16123m。
10条宽1.5m的生产路,共长9674m。
涵洞17座,其中:
7座1.5m×
0.3m×
0.4m,10座4m×
0.6m×
0.8m。
错车道14个。
1.7.4其他工程
其他工程包括防护林工程和土壤培肥工程。
项目区周边植被较完好,不单设防护林工程。
土壤培肥工程:
为了提高土壤熟化程度,对开发的荒草地施撒绿肥。
1.8项目区耕地质量现状及整理后耕地质量变化
项目区现有耕地1047.64公顷,土壤类型水稻土为主,土层深厚,一般达到60cm以上,土壤酸碱度和地力情况为:
Ph值为6.0-6.5,有机质含量为145.08g/kg,全N6.47g/kg,全K50.7mg/kg,石砾含量0.5%,土壤质量较好。
通过整理,基础设施配套,耕地质量得到了提高,耕地增加了35.12公顷。
同时对耕地进行培肥,调节Ph值,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使项目区Ph值偏碱性,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全N不低于0.6%,有效改善项目区耕地质量。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项目所在县简况
2.1.1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
项目区所在县—**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中段,地跨东经106°
57′22″~107°
31′11″,北纬27°
49′22″~28°
29′34″之间,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6公里,土地总面积2544.5平方公里。
东南与湄潭县相邻,西南和遵义县接壤,东北靠正安县,西北连桐梓县,距遵义市红花岗区42公里,离贵阳市200公里,离重庆市330公里,县城临川黔铁路的李家湾站22公里。
2.1.2项目所在县的自然条件
2.1.2.1地形地貌
**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中段,隶属遵义地区,是该区中心地带。
**县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地势西部、西北部较高,中部、东南部稍低,逐步成缓倾斜下降。
2.1.2.2气候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县平均海拔866米。
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1160毫米,全年无霜期283天,年日照时数1114.2小时。
2.1.2.3土壤
土壤有黄壤和黄棕壤,石灰土和紫色土地,海拔高程1200m以下为黄壤,以上为黄棕壤,紫色页岩出露地区为紫色土,岩溶地区多为石灰土。
2.1.2.4水文地质
镇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坡度变化较大。
县境东北部的茅草坡山主峰为全县最高点,海拔1678米,南端良田乡北盘江出县界处为最低点,海拔356米,相对高差1322米。
镇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1098平方千米,丘陵面积157.8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63.91%和9.19%。
岩溶地貌分布广,占全县总面积60%以上,是贵州省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2.1.3项目所在县的社会经济情况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02亿元,年均增长15.08%,完成财政总收入4.0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44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9.51%和27.4%,连续五年保持“双二十”增速;
完成工业总产值25.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5.8亿元,年均增长38.19%和42.42%;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2亿元,年均增长49.56%;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8亿元,年均增长19.9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22元,年均增长19.94%;
农民人均纯收5779元,年均增长13.48%。
**投资开发前景广阔,该县在进一步审视县情,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经过认真分析、反复论证,确定了把**建成“绿色产品基地、特色经济之乡、旅游休闲新区、遵义卫星城市”
2.1.4项目所在县的土地利用状况情况
镇宁自治县地处黔中高原向黔南山地倾斜的斜坡地带。
全县土地总面积1709.42平方公里,下辖16个乡(镇),2010年末总人口322869人,是一个由汉、布依、苗、艇、仡佬、回等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据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170941.94公顷,土地利用现状为:
1、农用地
全县农用地面积127482.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58%。
具体分类面积是:
耕地面积54997.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17%,其中:
灌溉水田9904.65公顷,望天田6229.36公顷,旱地38736.70公顷,菜地126.62公顷,分别点耕地面积的18.01%、11.33%、70.43%、0.23%。
园地面积111.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7%。
其中果园面积80.52公顷、桑园6.02公顷、荼园21.51公顷,其它园地3.76公顷,分别占园地面积的72.02%、5.38%、19.24%、3.36%。
林地面积38153.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32%。
其中,有林地面积2896.60公顷,灌木林地3216.17公顷、疏林地280.83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5692.77公顷,迹地0.83公顷、苗圃1.00公顷,分别占林地面积的75.90%、8.43%、和0.74%、14.91%、0.01%和0.01%。
牧草地面积32331.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91%,全部为天然草地。
水面面积为1889.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1%,其中,河流水成1352.39公顷、水库水面460.26公顷、坑塘水面51.25公顷、滩涂25.62公顷,分别占水面面积的71.57%、24.36%、2.71%和1.36%。
2建设用地
全县建设用地面积4323.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3%。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2794.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4%。
其中城镇187.51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2201.52公顷、独立工矿用地312.57公顷、特殊用地93.72公顷,工矿用地6.71公顷,分别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71%、78.77%、11.18%和3.34%。
交通用地面积795.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7%。
铁路0.73公顷;
公路347.20公顷;
农村道路445.15公顷;
港口码头1.39公顷;
分别占交通用地面积的0.09%、43.65%、56.09%和0.17%。
水利设施用地面积732.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2%。
沟渠716.61公顷,水工建筑手16.19公顷,分别占水利设施面积的97.79%和2.21%。
3、未利用土地:
全县未利用土地面积39135.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89%。
其中,荒草地1484.21公顷,沼泽地0.93公顷,裸土地16.06公顷,裸岩石砾地29284.63公顷,田土坎9349.34公顷,分别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3.79%、0.002%、0.04%、74.83%和21.34。
以上数据来源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
全县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2.1.4。
表2.1.4 **县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单位:
ha
行政区域
总面积
耕地(01)
园地(02)
林地(03)
草地(04)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
交通运输用地(10)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
未利用地(12)
170941.94
54997.33
111.81
38153.20
32331.08
4323.14
795.47
1889.52
39135.86
2.2项目提出的理由
(一)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二)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配套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三)加强农田防护,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改善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农用增效、农民增收。
(五)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国务院颁布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9.《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文件)
10.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文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建[2011]128号
11.《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12.《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2.3.2相关政策
1.《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地资发[1998]166号
2.《关于切实做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地资发[1999]39号
3.《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
2.3.3相关规划
1.《**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2020年)
2.《**县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2002-2020年)
3.《**县“十一五”生态建设规划》
4.《**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2.3.4技术标准
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4.《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DJ338—89编制说明
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
7.《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2009.12
第三章项目区概况
3.1自然条件
3.1.1地形地貌
项目区为低山丘陵地貌,项目区地势整体较为平坦,大部分地坡度都在20°
以下,高程871~826m之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相对高差45m。
3.1.2气候条件
平均海拔为854.5m,年内降雨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