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音乐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音乐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与探讨鉴赏活动,能感悟到作曲家创作音乐的灵感来源大自然,自然界的声音最原始也最具生命力.
通过本堂课让学生认识钢琴与乐队,交响素描,音乐动机等音乐知识.
激发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各种不同声响,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3、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品欣赏启发学生感受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音乐手段来表现大自然的不同音响和景象的.
真正掌握"
写意"
与"
写实"
的两种创作手法的特征与根本区别.
二、说教法与学法
课堂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会音乐深刻的内涵.给学生搭设展示自我创造的舞台,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采用体验式,探究式,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等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效性,让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贯穿始终.
为了更好地完成三维目标,确保所教的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还要乐于接受,本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心理年龄特点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首先要做到让学生能够接受我认为就必须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就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其次要达到让学生乐于接受的目标就应当充分利用对峙的方法,在课堂上形成动与静,悲与喜等等不同角度的对峙,让学生在对峙中感受和体验美,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同时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要有对峙,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但又不能平铺直叙,必须有起承转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产生审美疲劳,真正达到学生乐于学习的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课前氛围为新课的导入作铺垫
播放《地球之歌》(启发学生思考"
人与自然"
的关系)
学生谈听后感,老师进行总结.(引申环保,进行学科渗透)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从刚才的《地球之歌》中我们听到了地球的哭泣声,其实我们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声响和景象,那么作曲家们是通过什么样的音乐手段来表现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作品,听后说说你所听到的音响和看到的景象."
(环节衔接自然)
(三)新课教学
播放《百鸟朝凤》
(启发学生进行不同乐器,音色,节奏,旋律等的听辩了解作曲家的音乐表现手段.)
2,学生讨论,回答.(给学生思考和展示的空间)
3,播放《异国鸟》,简介曲作者:
梅西安
(从学生熟悉的中国作品《百鸟朝凤》到外国作品《异国鸟》的欣赏遵循了由浅到深的原则,同时又有中外作品的对峙,避免了审美疲劳.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的音乐作品的特征.)
4,学生自我展示
说说你听过的描写大自然的音乐作品有哪些是通过'
模仿写实'
的手法进行创作的"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也是对刚学知识的一种检验,做到讲练结合.)
5,教师小结
同学们前面我们欣赏的作品,以及同学们自己刚才提到的一些作品都是作曲家们通过'
的手法来描绘大自然的声响和景象的,其实我们还有许多作曲家是通过'
抽象写意'
的方式来描绘大自然的,那就是印象派音乐."
(由此引出印象派音乐及音乐家德彪西及其作品《海浪的嬉戏》,环节自然过渡)
6,印象派音乐及音乐家简介(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7,播放《海浪的嬉戏》
(欣赏前对作品及体裁,动机音乐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有助于作品的欣赏与理解.)
8,学生欣赏并谈听后感.(给学生思考和展示的空间)
(引导学生重点欣赏感受作品的色彩和空间感并用心去体验曲作者的内心情感.)
9,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印象派音乐《海浪的嬉戏》,此类音乐往往是利用每个人思想中固有的印象进行创作的,体现以人为本.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渗透.就像德彪西说的:
我的作品不是大海的复制品,是大海在我心里的意象."
(对印象派音乐特点进行归纳)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今天分别欣赏了'
写意'
和'
写实'
的几首作品,通过对比欣赏同学们了解了二者的主要特征和根本区别,希望同学们回去后根据所学的知识收集相应的作品下节课带来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分享,看看哪位同学收集的作品既多又准."
(通过作业的布置对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同时也是复习和巩固本堂课内容最有效的手段.)
(五)课外推荐:
对比欣赏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克内希特的《自然界的音画》.
(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进一不提高其审美情趣)
《十面埋伏》说课
一、教材分析:
1、乐曲简析: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乐曲欣赏《十面埋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十册的欣赏曲目。
《大纲》要求音乐教育要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而《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曲目,因此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该册第四课中,学生已学习过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组,认识了包括琵琶在内的几件弹拨乐器的知识,在第七课又出现了琵琶独奏曲的欣赏,很明显地显示出承接的作用。
3、教学目标:
《大纲》指出:
“欣赏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初步感受速度、力度、节奏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根据这个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①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②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③会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创作
其中目标1、2为普通目标,要求全体学生达标;
目标3为提高目标,只要求部分优生达标。
4、教学重点:
《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套武曲,篇幅较大。
根据欣赏课中精赏与泛听结合的教学原则,本课重点欣赏“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重要乐段。
5、教学难点:
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
在选择教法时,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是首先考虑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以下教法:
1、情景创设法: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
芬奇经常到山间海边观赏风光,清泉与波涛会使他产生许多灵感和创作欲望。
这就是情景发挥的作用。
乐曲《十面埋伏》是展示古战场上铁马金戈的战斗场面,这些场面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果让学生去感受一些陌生的东西,容易产生隔膜,难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针对这样的存在问题,我为学生创设情景。
具体的做法在下文有详细的说明。
⒉主题辅助欣赏:
乐曲的主题是音乐的精华,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弹奏或播放音乐的主题让学生聆听并熟悉,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有很大的作用。
⒊分段欣赏法:
乐曲《十面埋伏》是一首情节性很强的作品。
对于这一作品我采用了分段欣赏法,按乐曲的顺序逐段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欣赏,使学生能掌握每段的音乐特点和表现的内容。
三、说学法指导:
《音乐教学法》指出:
“欣赏教学要尽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欣赏:
1、指导节奏律动辅助欣赏:
儿童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如果欣赏课只是单纯的听就显得单调,难以奏效。
因此我引导学生将身体的各种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用身体的节奏律动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在三个重点乐段的欣赏时就运用了这一方法,不但有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其他的音乐感觉。
2、指导自由想象:
艺术是没有定格的,尤其是音乐的欣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因此我提倡自由想象。
例如在欣赏一段音乐,它是表现什么的?
让学生大胆地想,想到什么说什么,并敢于发表不同于一般的独特见解。
这样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目标教学法对实施素质教育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因此本课使用了目标教学法的四个环节:
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测评来进行教学设计。
附教学流程图:
前提测评
认定目标
导学达标
初听分段全曲
全曲欣赏欣赏
达标测评
环节教学过程方法意图
前提测评:
⒈下面乐器哪些属于弹拨乐器
⒉听辩哪段音乐是琵琶演奏的用多媒体出示测评题目。
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为导学达标做好准备。
认定目标:
⒈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⒉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⒊会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创作。
教师借助讲台设计大屏幕演示和讲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乐曲的情景。
然后在学生阅览课本并提出问题后教师小结时自然地导出学习目标。
既让学生进入欣赏情景又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导学达标:
初次全曲欣赏要求:
根据课本中的提示进行,并初步感受乐曲表现古战场的壮烈情景。
欣赏后小组讨论在播发乐曲时,大屏幕只出现古战场的静止画面。
这次的欣赏让学生初次感性去认识乐曲,目的是培养感受音乐和独立欣赏的能力。
分段欣赏:
⑴泛听1—5乐段
⑵欣赏“埋伏”①播放主题句让学生用“啦”模唱②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模唱主题句让学生分辨哪种能更好地表现“埋伏”
⑶欣赏“小战”“大战”①播发“小战”“大战”的视频让学生先简单了解古战。
②播发“小战”“大战”中最有代表性的乐句,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哪一段是表现“小战”,哪一段是表现“大战”。
再让学生对比:
哪一段的力度更强?
哪一段的节奏更紧凑?
听后讨论,教师小结。
⑷将“埋伏”“小战”“大战”三个重点乐段用大屏幕演示一次让学生欣赏。
⑸根据乐曲填空(见附表)
⑹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音乐创作。
⑴泛听这一部分采用音乐主题辅助欣赏和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的方法进行。
⑵欣赏“埋伏”时,通过播发音乐主题让学生听并且模唱,使学生熟悉该段的音乐主题。
然后用两种不同的速度、力度模唱该主题(其中一种是乐曲的原速度和力度)让学生通过分辨感受该段的力度和速度。
⑶①学生对古战不了解,因此在欣赏前先让学生看“小战”“大战”的视频来了解古战。
②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分辨“小战”和“大战”。
学生已初步了解古战,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用这个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力度和节奏去欣赏音乐。
⑷指导学生通过模仿琵琶演奏的动作,用身体的节奏律动去感受音乐。
⑸该表是以上分段欣赏的小结。
⑹要求用拍手、拍腿、跺脚打节奏为创作手段,运用适当的速度和力度进行。
⒋再次全曲欣赏要求将刚才理解和想象的重现一次。
鼓励大胆发表见解,奖励有创新的同学。
达标测评:
⒈请同学根据乐曲编一个故事。
(导学达标中〈根据乐曲内容填空〉〈用标题进行创作〉都是达标测评的内容。
要求将刚才分段欣赏时理解的和想象的用口头表达出来。
力求语言简练。
附填空表:
标题力度速度场面
埋伏
小战
大战
附板书设计:
十面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