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种植技术之锈病及其防治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园林绿化种植技术之锈病及其防治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绿化种植技术之锈病及其防治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叶锈病:
7
8
4.名称:
针锈病:
9
10
5.名称:
海棠锈病:
11
6.名称:
合欢锈病12
主要分布:
12
13
7.名称:
锈病13
发病规律:
14
防治方法:
8.名称:
女针叶锈病15
15
9.名称:
牡丹锈病16
16
梨锈病正面症状
梨锈病反面症状
梨锈病又称赤星病,我国南北果区均有发生,但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仅在果园附近种植桧柏类树木较多的风景区和城市郊区危害较重。
除危害梨树外,还能危害山楂、棠梨和贴梗海棠等。
主要分布在华北、华南、华中、东北等林果区。
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
叶片受害,叶正面形成橙黄色圆形病斑,并密生橙黄色针头大的小点,即性孢子器。
潮湿时,溢出淡黄色粘液.即性孢子,后期小粒点变为黑色。
病斑对应的叶背面组织增厚,并长出一从灰黄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
毛状物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即锈孢子。
果实、果梗、新梢、叶柄受害,初期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毛状物.
转主寄主桧柏染病后,次年3月份,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可见红褐色、圆锥形的角状物(冬孢子角)。
春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胀为橙黄色舌状胶质块。
梨锈病病菌是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枝上形成菌瘿越冬,翌春3月份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侵染梨的叶片等,但不再侵染桧柏。
梨树自展叶开始到展叶后20天内最易感病,展叶25天以上,叶片一般不再感染。
病菌侵染后约经6-10天的潜育期,即可在叶片正面呈现橙黄色病斑,接着在病斑上长出性孢子器,在性孢子器内产生性孢子。
在叶背面形成锈孢子器,并产生锈孢子,锈孢子不再侵染梨树,而借风传播到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嫩叶和新梢上,萌发侵入危害,并在其上越夏、越冬,到翌春再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上的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又借风传到梨树上侵染危害,而不能侵染桧柏等。
梨锈病病菌无夏孢子阶段,不发生重复侵染,
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时期内产生担孢子侵染梨树。
担孢子寿命不长,传播距离约在5千米的范围内或更远,当然这与风力、风向、地势等有一定关系。
(1)清除转主寄主:
清除梨园周围5千米以内的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措施。
在新建梨园时,应考虑附近有无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存在,如有应全部清除,若数量较多,且不能清除,则不宜作梨园。
(2)铲除越冬病菌:
如梨园近风景区或绿化区,桧柏等转主寄主不能清除时,则应在桧柏树上喷杀菌农药,铲除越冬病菌,减少侵染源。
即在3月上中旬(梨树发芽前)对桧柏等转主寄主先剪除病瘿,然后喷布4-5波美度石硫合剂。
(3)梨树喷药防治:
在梨树上喷药,应掌握在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即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进行。
一般梨树展叶后,如有降雨,并发现桧柏树上产生冬孢子角时,喷1次20%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隔10-15天再喷1次,可基本控制锈病的发生。
若控制不住,必须追加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若防治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叶片正面出现病斑(性孢子器)时,喷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加高科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可控制危害,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4]
从梨展叶开始至5月下旬止,可喷1:
2∶200—240倍波尔多液;
或70%大生M-45800倍液进行保护。
如已经发病可喷20%粉锈宁600倍液,12.5%烯唑醇3000倍液,10%氟硅唑1200-15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开花期不能喷药,以免产生药害。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黄锈病为真菌性病害。
危害叶片、芽、嫩枝等部位。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成橙黄色油渍状斑。
病斑着生处的叶背面,生出黄色须状物,即为锈孢子器,锈孢子器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末,即为锈孢子。
此时病斑变黑,传到圆柏枝叶上越冬。
防治方法
锈病疫区,应避免与转主寄圆柏混栽。
结合苗圃清理及修剪,及时将病枝、病叶剪去,集中烧毁,以免传播。
如苗圃近旁有圆柏植株,应喷洒1:
2:
100倍的波尔多液,杀灭圆柏枝叶上的锈病越冬孢子。
发病初期喷洒15%三锉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10天喷洒一次,连喷3-4次;
亦可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6000倍液,50%二硝散200倍液,47%丙环唑乳液4000倍液、97%敌锈钠可溶性粉剂250倍液,喷洒防治;
还可用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喷雾防治。
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地方都有发现。
春天,在落叶松针叶上先出现短段褪绿斑,其上有浅黄色小点,为病原菌的性孢子器。
褪绿斑下表面产生半球形橘黄色的小疱,表皮破裂后露出黄粉堆,为病原菌的锈孢子器,有时几个连成一条。
受病针叶局部变黄、逐渐干枯。
感病杨叶背面产生半球形橘黄色小疱,为病原菌的夏孢子堆。
晚夏以后,在叶面长出稍隆起的不规则斑,初为铁锈色,逐渐变为暗褐色,为病原菌的冬孢子堆。
病重的叶片冬孢子堆连结成片,甚至布满整个叶面。
落叶松杨锈菌属于转主寄生长循环型生活史真菌。
以冬孢子在杨落叶上越冬。
春天,落地病叶上的冬孢子经水浸泡,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借风力飞于落叶松叶上,萌发后穿透表皮或从气孔侵入,产生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
锈孢子借风力飞落到杨叶上,萌发从气孔侵入或穿透表皮侵入,产生夏孢子堆。
夏孢子可重复产生,重复侵染,从而扩大和加重病情。
晚夏以后,逐渐长出冬孢子堆。
冬孢子随病叶落地越冬。
多雨的年份和地区,生长密集,通风不良的潮湿环境中,病情严重。
青杨派高度感病,黑杨派抗病至高度抗病,白杨派免疫。
(1)避免近距离混植落叶树和杨树。
(2)药剂防治:
波尔多液、百菌清、50%多菌灵500倍液,80%代森锌500倍液,50%托布津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退菌特500倍液,波美0.3度石硫合剂,敌锈钠200-500倍液,粉锈宁1500倍液等,防治本病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3)选育抗锈病树种。
主要分布在东北及内蒙等松柏苗木种植地区
染病松针初生褪绿斑,长短不一,在斑段的正面现丘疹状褐色小点,排列成行,后转成暗褐色,且在褐色丘疹的对侧产生黄白色至桔黄色的疤囊,高1—1.5mm。
疱囊成熟后破裂散出黄色粉状物,后留下白色膜片,以后破裂脱落。
病叶逐渐枯黄脱落。
年年发病的油松主枝变短,严重时松枝干枯或全株干死。
病菌冬孢子于秋后侵入针叶后越冬。
翌年4月锈孢子器成熟后散出锈孢子,借风雨传到一枝黄花或紫菀叶上并进行为害,5、6月份产生夏孢子堆,散出夏孢子进行再侵染,进入秋季形成冬孢子堆。
(1)清除一枝黄花、紫菀等转主寄主,切除其侵染源,可有效地防治该病。
(2)必要时喷洒波美0.5°
石硫合剂。
海棠锈病是各种海棠的常见病害,危害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以及梨、木瓜等观赏植物。
在我国各个省市均有发生,发病严重时,海棠叶片上病斑密布,致使叶片枯黄早落。
该病同时还会危害桧柏、侧柏、龙柏、铺地柏等观赏树木,引起针叶及小枝枯死,影响园林景观。
我国各个省市均有发生
主要危害海棠叶片,也能危害叶柄、嫩枝和果实。
叶面最初出现黄绿色小点,扩大后呈橙黄色或橙红色有光泽的圆形小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圈。
病斑上着生针头大小橙黄色的小点粒,后期变为黑色。
病组织肥厚,略向叶背隆起,其上有许多黄白色毛状物,最后病斑变成黑褐色,枯死。
叶柄、果实上的病斑明显隆起,果实畸形,多呈纺锤形;
嫩梢感病时病斑凹陷,易从病部折断。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针叶树寄主体内越冬,可存活多年。
次年3-4月份冬孢子成熟,菌瘿吸水涨大,开裂,冬孢子形成的物候期是柳树发芽、山桃开花的时候。
当时旬平均温度为8.2-8.3℃以上,日平均温度为10.6-11.6℃以上,当又有适宜的降雨量时,冬孢子开始萌发,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冬孢子萌发5-6小时后即产生大量的担孢子。
据报道,在四川贴梗海棠上该病的潜育期为12-18天,垂丝海棠上则为14天。
在贴梗海棠上,3月下旬产性孢子器和性孢子,4月上旬产生锈孢子器,下旬产生锈孢子。
在北京地区,4月下旬贴梗海棠上产生桔黄色病斑,5月上旬出现性孢子器,5月下旬产生锈孢子器。
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性孢子由风雨和昆虫传播,2-3周后锈孢子器出现,8-9月份锈孢子成熟,由风传播到桧柏等针叶树上,因该锈菌没有夏孢子,故生长季节没有再侵染。
该菌除了侵染桧柏外,还侵染圆柏、龙柏、沙地柏、刺柏、铅笔柏、柱柏、翠柏等针叶树种。
寄主种类虽然多,但各阶段所表现的症状基本相同。
该病的发生、流行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春季多雨而气温低,或早春干旱少雨发病则轻;
春季多雨,气温偏高则发病重。
如北京地区,病害发生的迟早、轻重取决于4月中、下旬和5月上旬的降雨量和次数。
该病的发生与寄主物候期的关系:
若担孢子飞散高峰期与寄主大量展叶期相吻合,病害发生则重。
(1)避免将海棠、松柏种在一起。
园林风景区内,注意海棠种植区周围,尽量避免种植桧柏等转主植物,减少发病。
如景观需要配植桧柏时,则以药剂防治为主来控制该病发生。
(2)春季当针叶树上的菌瘿开列,即柳树发芽、桃树开花时,降雨量为4-10mm时,应立即往针叶树上喷洒药剂:
1:
2:
100的波尔多液;
波美0.5-0.8度的石硫合剂。
在担孢子飞散高峰,降雨量为10mm以上时,向海棠等阔叶树上喷洒1%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秋季8-9月份锈孢子成熟时,往海棠上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粉锈宁。
(3)海棠发病初期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
1:
200倍波尔多液,控制病害发生。
合欢锈病
合欢锈病分布于山东、江苏、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及东北等地,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降低观赏价值
该病主要危害合欢的枝干、梢部及叶柄,叶片及荚果亦可受害。
感病枝梢、叶柄上产生近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病斑,直径2-4mm。
木质化枝梢上病斑累累,导致叶片早落,枝枯死。
嫩梢及叶柄因发病而扭曲、畸形,发病严重者则枯死。
感病幼树主干病斑梭形下陷,呈典型溃疡斑。
叶片上病斑很小,近圆形,直径0.4-1.0mm。
荚果上病斑多数扁圆形,直径0.4-1.0mm。
感病初期,病斑上均产生黄褐色粉状物,为病原菌夏孢子堆,后期在病斑处又产生大量、密集、漆黑色的小粒状物,为病原菌冬孢子堆。
冬孢子堆甚至可以蔓延至病斑以外的寄主表面。
该病于8月份在叶、嫩梢上出现浅黄色病斑,其上产生很多粉状物夏孢子。
夏孢子借气流传播,气候条件适宜时,夏孢子萌发自寄主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7-14天。
9月上、中旬在夏孢子堆下菌丝体开始产生冬孢子堆
(1)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树木健康。
(2)8月初喷1:
100波尔多液,或20%粉锈宁800-1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