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汇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2800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四川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汇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四川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汇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四川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汇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四川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汇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汇编Word格式.docx

《四川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汇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汇编Word格式.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汇编Word格式.docx

【随堂练习】:

1.与银河系处于同一个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B.地月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

2.判断题:

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适宜的温度,是因为地球本身的质量和体积比较适中。

()

3.关于八大行星分类与运动特征的正确叙述()

A.类地行星是指水星、金星、地球

B.巨行星是指火星、木星、土星

C.远日行星是指天王星、海王星

D.八大行星在同一平面,以同一方向,同样的轨道偏心率绕太阳运动

(三)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2)太阳辐射含义:

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3)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生长离不开太阳;

②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太阳能、煤、石油等能源

(四)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外到内分层:

日冕、色球、光球(用肉眼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黑子、耀斑

(1)黑子:

发生在光球层,温度比其他地方低;

(2)耀斑:

生在色球层,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3)黑子、耀斑周期:

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动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2)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两极地区产生美丽的极光;

(4)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五)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方向

周期

速度

自转

自西向东

(北极:

逆时针

南极:

顺时针)

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

24小时

角速度:

两极为零,其余各点均为15o/小时

线速度:

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两极为零。

两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公转

自西向东逆时针

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近日点(1月初):

最快

远日点(7月初):

最慢

自转图:

侧视图:

俯视图:

北极俯视图南极俯视图

公转示意图:

(六)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地球自转运动的意义

1.昼夜交替

(1)昼夜产生的原因: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晨昏圈: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3)晨昏线(圈)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

(4)昼夜交替的周期:

24小时,一个太阳日。

(5)晨昏线上的时间问题:

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点.

(6)晨昏线一年中只有春分日和秋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其余日期斜交。

(7)昼夜交替:

地球的自转

2.时差

(1)地方时的产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地点的时刻要早。

(2)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上地方时不同。

经度相差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

(3)区时:

全球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4)北京时间:

东八区的区时,东八区中央经线即东经120°

上的地方时。

(5)日界线——地球上不同的地区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日期。

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

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6)简单区时计算:

某地的区时=已知时间±

时区差,东加西减,即所求地点位于已知地点的东侧,用“+”,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西侧,用“-”。

例:

已知北京时间为4月9日16时,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莫斯科(东三区)的区时

3.产生地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会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七)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23o26/)

地球自转: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

黄道平面

2.黄赤交角的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图)

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北纬23°

26′,最南到达南纬23°

26′。

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纬23°

26′;

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纬23°

春秋二分直射赤道。

节气(二分二至)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昼夜长短的变化

(1)在春、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自秋分日至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

(3)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达一年中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达一年中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南半球反之。

(4)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特殊日期的太阳高度

a.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b.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c.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总的最大值;

北半球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5.四季的更替

(1)产生原因: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秋二季是冬夏的过度季节。

实际四季划分(气候):

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一般把3、4、5三个月划为春季;

6、7、8三个月划为夏季;

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

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

1.北半球正值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2.在地球的自转运动中,甲、乙两地

A.角速度甲大于乙B.线速度乙大于甲

C.角速度相等  D.线速度相等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_______月_______日前后的阳光照射图,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直射点位于。

(2)地球表面C点有一物体沿CD方向向D点运动,其方向将向

_________(南或北)偏移。

(3)图中A.B为_________线(晨线或昏线)。

(4)F点的时间为。

(5)图中A、C、F三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角速度相比。

(八)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震波

2.不连续面

3.地球的内部圈层: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地壳: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

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3KM。

2.地幔: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3.地核:

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4.岩石圈:

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

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4.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水圈: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二、地球上的大气

(一)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1.大气受热过程

结论: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2)反射作用——无选择性。

(如白天有云温度不会太高)

(3)散射作用——有一定选择性。

(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3.大气的保温作用

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的都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来,并受到大气逆辐射将热量又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例如:

深秋或冬天,霜冻多出现在_________(晴朗或多云)的夜晚,因为: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方农民冬季在田地里燃烧秸秆制造人造烟雾,以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使农作物免受冻害。

(二)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维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如图)

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冷热不均)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是气温差异的结果)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水平气压梯度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

(1)①处与④处比:

气温________(高或低);

气压__________(高或低)

(2)①②③④气压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用实例分析:

(1)海陆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山谷风

(3)城市热岛环流(城市风):

城区由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等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人为废热,使城区温度比郊区温度__________(高或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

地表冷热不均

2.形成风的制约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垂直于大气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只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风的大小。

(3)摩檫力——方向与风向相反,既改变风的方向也改变风的大小。

3.不同作用力影响下的风向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垂直(理想状态)

(2)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高空状况)

(3)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近地面状况)

(1)

(2)(3)

【规律总结】

如何在等压线图上确定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