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2544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8.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

在实验乙中,让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根据实验乙可以得出物体动能的大小和有关。

(2)甲、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这个实验中,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

此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为。

下列实例中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有。

(填编号)

①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②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

③用酚酞试液滴入溶液变红色来判断溶液呈碱性

11.下图是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将一只木球放在E点,,曲静止释放,木球可将斜面底部的小木块撞到A处停下;

若该木球放在F点释放,可将斜面底部的小块撞到B处停下,比较A、B两图可得出结论:

相同质量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

(2)将大小相同的铁球放在E点释放时可将斜面底部的小木块撞到C点,甚至更远的地方,比较A、C两次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4.如图18所示,是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中采用的器材有:

斜面、金属球、木块、刻度尺等。

图18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比较金属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要研究物体的动能跟质量的关系,就要改变物体的质量,同时控制速度不变。

具体办法是:

换用▲,并让它们从▲沿斜面静止滑下。

(2)某同学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它将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自由滑下,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钢球的质量m/g

0.1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木块滑行距离S/m

0.12

0.10

0.11

0.13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该同学得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无关”,你认为实验结论与物理事实是否相符?

▲(选填:

相符或不相符);

你认为出现此实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3)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

某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进一步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表一(钢球撞击时的速度为v=8cm/s)

表二(钢球质量为m:

100g)

序号

钢球质量m/g

木块滑行距离S/cm

钢球撞击速度v/cm.s-1

1

100

10

8

2

200

20

16

40

3

300

30

24

90

分析这两组数据可以得▲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依据是▲。

20.在学习势能知识时,小明同学猜想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物体高度、物体质量大小、物体所处地理位置。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对“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高度之间关系”进行了探究。

小明把橡皮泥平铺在水平面上,让同一个金属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记录结果如表所示:

①小明同学依据▲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

②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③若想对物体质量大小是否影响重力势能大小进行探究,你认为,实验方案设计中,应控制▲保持不变。

二、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

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如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上表中.

(1)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F1的方向未垂直于杠杆

(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D

A.减小摩擦,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4)古希腊的学者阿基米德首先总结了杠杆平衡条件,据此,他发出了“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的豪言,他的设想

(“有”或“没有”)道理,经过努力能实现吗?

为什么?

不能,没有这么长的杠杆

考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专题:

实验题;

简答题.

分析:

(1)研究杠杆平衡条件之前首先把杠杆放在水平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了在杠杆上,便于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果杠杆左端高,无论左端还是右端的平衡螺母都向左移.

(2)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3)物理实验中一般都要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或者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解答:

解:

(1)杠杆放在水平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杠杆左端高,无论左端还是右端的平衡螺母都向左移.

(2)第一次实验: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1.5N×

10cm=1N×

L2,∴L2=15cm.

第二次实验: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1N×

20cm=F2×

10cm,∴F2=2N.

(3)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数据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错误数据应该是F1,F1的方向未垂直于杠杆.

(4)多次实验的是:

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例如,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等等.

②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例如,平面镜成像;

杠杆平衡条件;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电压一定时,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电阻一定时,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等等.

(5)“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的豪言,他的设想有道理,只是没有这么长的杠杆,没有合适的支点,即便都能找到,当地球翘起1cm,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用他的一生都无法完成.

故答案为:

水平;

左.

(1)L2=15cm;

F2=2N.

(2)F1的方向未垂直于杠杆.

(3)D.

(4)有;

不能,没有这么长的杠杆.(答案不唯一)

点评:

(1)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计算,会分析实验中的错误现象.

(2)物理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

(3)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释一些问题.

图11-68

29.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实验时先调节杠杆在_________位置平衡,当在A处挂三个钩码如图11-68所示,要使杠杆平衡应在B处挂_________个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为100g).拿去B处钩码,改在C处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为_________N.

30.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

动力F1/N

动力臂Ll/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4

5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实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30、在“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先把杠杆支在支架上,通过调节________________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当左侧钩码处于图30所示A位置时,应将右侧的钩码向_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图30

14.(9分)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挂钩码前,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应将横梁左端的平衡螺母向侧旋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中提供10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A点挂上4个钩码时,应怎样挂钩码才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在上图中画出两种设计方案.

2、根据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中,首先把横杆的__________支在铁架台上,再调节横杆两端的____________,使横杆在______

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的右端翘起,可以调节右端的螺母,使它向_______移动;

或者调节左端的螺母,使它向________移动。

()操作时,把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_________或在杠杆上的_______,使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0

10.图10所示是探究杆杠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⑴.两端螺母的作用是;

若杠杆在使用前发现左端低、右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

也可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

此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否还需再旋动两侧的平衡螺母?

⑵.他得到的两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0.2

0.08

0.04

这两组数据中,第次实验的数据肯定有错误。

经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数错了;

测量值是(选填“偏大”或“偏小”)。

图8-31

4.某同学用如图8-31所示的装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调节左边钩码的个数和悬挂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1=2.61N,钩妈对杠杆的拉力F2=1.96N;

测得支点O到这两个力作用点的距离OA=25cm,OB=20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l·

OA和F2·

OB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

L1=F2·

L2这个同学的失误在什么地方?

(题型二)

15.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