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指南》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22281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指南》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指南》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指南》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指南》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指南》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指南》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指南》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指南》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指南》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难治腹膜炎:

规范的抗生素治疗5d后,症状无改善且透出液未转清亮。

导管相关腹膜炎:

腹膜炎与出口处或隧道感染同时发生,致病菌相同或其中一处培养阴性。

二、腹透相关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腹透透出液浑浊、腹痛、伴或不伴发热,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老年患者可仅表现为腹透透出液浑浊和低血压,而腹痛和腹部体征(压痛及反跳痛)不突出。

严重的腹膜炎患者可出现高热、血白细胞显著升高以及低血压或血压值较基础血压明显下降等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的表现。

(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透出液标本的留取:

2.透出液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3.透出液涂片革兰染色:

4.透出液微生物培养:

5.血培养:

6.大便培养:

7.腹部平片:

8.其他:

三、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诊断

至少符合下列3项中2项或以上者可诊断腹透相关腹膜炎。

(1)腹痛和/或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发热;

(2)透出液白细胞计数超过100×

106/L,其中多形核中性粒细胞达50%以上;

(3)透出液微生物培养阳性。

四、腹透相关腹膜炎的鉴别诊断

诊断腹透相关腹膜炎时,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伴随症状等情况进行仔细的鉴别诊断。

五、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常见原因和危险因素

1.接触污染:

2.导管出口处和隧道感染:

3.便秘、腹泻或肠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4.诊疗操作:

5.其他原因:

第二部分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初始治疗和后续治疗

一、腹膜炎的初始治疗

1.经验性抗生素的选择和用法:

经验性抗生素的抗菌谱须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并根据各中心细菌学监测情况,结合患者既往腹膜炎病史、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史选用抗生素。

推荐腹透液中加入抗生素留腹治疗。

推荐使用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拉定或头孢唑啉)联合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作为腹膜炎的初始治疗方案。

头孢菌素过敏的患者,可用万古霉素替代一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药替代三代头孢菌素。

不推荐把喹诺酮类抗生素作为革兰阴性菌的经验性治疗。

腹透相关腹膜炎腹腔给药可采用间断给药或连续给药,具体剂量见表1。

2.静脉使用抗生素:

严重腹膜炎患者如合并以下情况:

发热(体温超过38.5)、血培养阳性、合并肺炎、感染性休克等,建议联合静脉抗生素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经验性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第三、四代喹诺酮类等抗生素治疗。

3.其他治疗:

腹透液浑浊明显者,需在透析液中加入肝素4mg/L预防纤维蛋白凝块堵塞腹透管;

如纤维蛋白凝块阻塞透析管,出现出入液不畅者,予生理盐水加压进水,并予尿激酶(5000~20000U加入生理盐水20ml)注入透析管,1~2h后放出,并继续加肝素4mg/L透析液留腹治疗。

4.腹透方案的调整:

5.密切观察治疗反应:

二、腹膜炎的后续治疗

(一)根据临床治疗效果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二)针对不同特殊病原菌的处理原则

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等,通常为皮肤正常定植菌群,其感染主要由接触污染引起。

初始治疗推荐使用一代头孢菌素,疗程2周;

部分对一代头孢菌素耐药,应尽早改用万古霉素治疗。

2.链球菌和肠球菌:

链球菌感染常源于接触污染,要特别注意评估口腔及鼻腔卫生。

可根据药敏结果加用氨基糖苷类药物腹腔间歇用药;

若致病菌是耐甲氧西林肠球菌,建议选用万古霉素,疗程通常需要3周。

3.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导致严重腹膜炎,主要是源于导管出口处或隧道感染,也可能源于接触污染。

如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建议使用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腹腔用药治疗,疗程需3周。

4.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腹膜炎的发生可能与便秘或结肠炎有关,也可能是接触污染,是我国腹透患者革兰阴性菌腹膜炎的主要病原菌。

初始治疗方案无效可选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通常对ESBL菌群也有作用。

5.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腹膜炎通常较重,多由导管出口或隧道感染引起,病情较重,常需拔管,导致较高的技术失败率,因此需积极治疗。

喹诺酮类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腹膜炎的常用药物之一,但莫西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较低,需与其他敏感药物联用。

其他对单胞菌有效的药物还包括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哌拉西林等。

6.其他单一革兰阴性菌:

其他单一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可能源于接触污染、导管出口处感染、便秘或结肠炎,可见于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

头孢菌素药物,如头孢他啶或头孢吡肟均可选用,初治无效时可考虑改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

7.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腹膜炎:

多种革兰阳性菌引起的腹膜炎,多数源于接触污染或导管感染,需检查患者及照顾者的操作,并检查隧道及外出口。

根据透出液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2周,通常预后较好。

8.培养阴性腹膜炎:

培养阴性可能是由各种技术或临床方面的原因所致,应询问抗生素使用情况。

初次培养阴性的患者建议重复培养检查,使用抗生素中和瓶,并考虑应用特殊培养技术分离潜在不常见的致病菌。

如初始治疗无效,可考虑经验性使用万古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留腹的方案积极抗感染治疗,以争取减少腹膜炎相关的导管失败率。

如为难治性腹膜炎,建议拔管。

9.真菌性腹膜炎:

较常见于长期接受多种抗生素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以及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拔管后继续静脉抗真菌治疗,药物可使用氟康唑、卡泊芬净或伏立康唑等,并根据临床疗效和药敏调整,建议拔管后继续抗真菌治疗2周以上。

10.分枝杆菌腹膜炎:

分枝杆菌导致的腹膜炎并不常见,也较难诊断。

抗酸菌染色检查、特殊培养技术和拔管时腹膜病理活检有助于协助诊断。

诊断一旦成立,建议拔管处理。

拔管后继续抗结核治疗。

结核杆菌腹膜炎的治疗方案是基于终末期肾病肺外结核的治疗经验。

(三)特殊类型的腹膜炎治疗

1.再发性腹膜炎:

2.复发性腹膜炎:

3.重现性腹膜炎:

4.难治性腹膜炎:

5.导管相关性腹膜炎:

(四)停止腹透及拔除透析管的指征及拔管后重置

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建议停止腹透,拔除透析管,改临时或长期血透治疗。

拔管后应剪取腹透导管末端进行培养和药敏检测以指导后续用药,并继续完成后续抗感染疗程。

(1)难治性腹膜炎;

(2)合并难治性隧道感染或严重出口处感染;

(3)结核菌或真菌感染;

(4)病情重,合并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或肠梗阻、消化道穿孔、胰腺炎等急腹症;

(5)频繁复发的腹膜炎。

关于腹膜炎拔管与腹透管重置的时间间隔尚无确切数据,经验上推荐在患者腹膜炎治愈后2~3周再考虑重新置管。

推荐真菌性腹膜炎的重新置管间隔时间更长。

(五)拔除腹透管后持续腹腔感染问题

临床上需注意以下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1.局限性腹腔积液或局部脓肿形成,应予超声等检查协助诊断,并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及充分引流,同时完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检查。

2.根据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

3.及时完善全腹CT,排除胃肠道肿瘤以及是否合并包裹硬化性腹膜炎(EPS)等。

三、腹膜炎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

(一)病情评估

存在以下情况提示病情重:

(1)透出液白细胞计数持续升高;

(2)持续高热不退;

(3)存在低血压、循环衰竭等感染性休克的表现;

(4)出现严重腹痛及相关腹部体征;

(5)透出液浑浊程度重,粪水样透出液或透出液中见粪渣常提示肠穿孔;

(6)多种细菌感染;

(7)真菌感染。

(二)疗效评价

1.初始治疗:

2.总体治疗:

第三部分导管出口处和隧道感染

一、导管出口处和隧道感染的定义

导管出口处感染是指导管出口处出现脓性分泌物,伴或不伴导管出口处皮肤红斑。

隧道感染是指沿皮下导管隧道走行处出现红肿或触痛,或超声检查证实的沿皮下导管隧道积液。

二、导管出口处和隧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导管出口处感染临床表现为导管出口处水肿、疼痛,出现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红斑、结痂、肉芽组织等。

病原微生物培养可阳性或阴性。

无论是否伴导管出口处皮肤红斑,一旦导管出口处出现脓性分泌物即可诊断。

隧道感染常临床症状隐匿,可出现隧道走行处的红、肿、硬结或触痛的表现,病原微生物培养可呈阳性或阴性,常需通过超声检查进行诊断。

因此,如患者出现上述隧道感染的临床表现,或无临床表现,但超声检查发现沿隧道走行的积液,隧道感染诊断即可成立。

三、导管出口处和隧道感染的原因

导致导管出口和隧道感染常见临床原因包括:

(1)导管出口方向不正确;

(2)皮下隧道太短、涤纶套外露;

(3)导管周围渗漏或血肿;

(4)导管经常受到牵拉;

(5)污染或未注意局部卫生;

(6)全身性因素,如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四、导管出口处和隧道感染的治疗

出口和隧道感染与腹膜炎关系密切,应积极治疗。

1.局部处理:

2.抗生素治疗: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覆盖金黄色葡萄球菌。

如果患者既往有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导管出口处感染史,所用抗生素抗菌谱需覆盖这类细菌。

待培养结果回报后再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3.治疗疗程:

抗感染治疗应持续至导管出口处完全恢复正常,通常至少需要2周,铜绿假单胞菌出口处感染治疗通常需要3周。

4.拔管的指征:

经局部处理及全身用药规范治疗2~3周,导管出口处感染仍难以控制者,应考虑拔除导管。

第四部分腹透相关感染的预防

1.腹透中心应每年监测感染率:

2.腹透导管置入:

使用双涤纶套的Tenckhoff硅胶管;

双荷包缝合或双层缝合技术固定导管,细针粗线,预防管周渗漏;

导管的隧道出口方向应向下、向外,外涤纶套应距离出口处2~3cm。

推荐术前30min使用一次剂量抗生素方案预防感染,药物种类可选用1代或2代头孢菌素。

3.出口处护理:

置管后由医师或腹透护士进行无菌技术的伤口护理。

4.患者培训:

置管住院期间对腹透患者及家属进行标准流程的严格培训,患者及家属必须考核合格才能单独进行腹透换液操作。

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建议腹透患者行腹部或盆腔操作(如结肠镜或子宫内膜活检等)之前排空腹透液,并使用单次剂量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呋辛0.25g)。

口腔科操作前2h应给予抗生素口服。

6.导管污染时腹膜炎的预防:

患者因不慎操作污染导管连接口时应及时停止换液操作,更换短管,并予口服抗生素预防腹膜炎。

7.肠源性腹膜炎的预防:

严重便秘和肠炎与肠道细菌引起的腹膜炎之间有密切联系。

应积极处理慢性便秘及肠炎。

8.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治疗:

推荐腹透相关腹膜炎患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