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文档格式.docx
《数学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能够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能够用正弦、余弦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类比、猜想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有用的数学.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交流分享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正弦、余弦的数学定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体会正弦、余弦的数学意义,并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复习引入;
第二环节:
探求新知;
第三环节:
及时检测;
第四环节:
归类提升;
第五环节:
总结延伸;
第六环节:
随堂小测;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1、如图,Rt△ABC中,tanA=,tanB=.
2、在Rt△ABC中,∠C=90°
,tanA=,AC=10,求BC,AB的长.
3、若梯子与水平面相交的锐角(倾斜角)为∠A,∠A越大,梯子越;
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
4、当Rt△ABC中的一个锐角A确定时,其它边之间的比值也确定吗?
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表示梯子的倾斜程度吗?
设计意图:
以练代讲,让学生在练习中回顾正切的含义,避免死记硬背带来的负面作用(大脑负担重,而不会实际运用),第4题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环节探求新知
探究活动1:
如图,请思考:
(1)Rt△AB1C1和Rt△AB2C2的关系是;
(2);
(3)如果改变B2在斜边上的位置,则;
思考:
从上面的问题可以看出:
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呢?
1、在相似三角形的情景中,让学生探究发现:
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大小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随之确定了.类比学习,可以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大小确定时,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不变的.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的规律,学生能记忆得更加深刻,这比老师帮助总结,学生被动接受和记忆要有用得多.
归纳概念:
1、正弦的定义:
如图,在Rt△ABC中,∠C=90°
,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BC与斜边AB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________.
2、余弦的定义:
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AC与斜边AB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______.
3、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都叫做∠A的三角函数.
温馨提示:
(1)sinA,cosA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一个锐角;
(2)sinA,cosA中常省去角的符号“∠”.但∠BAC的正弦和余弦表示为:
sin∠BAC,cos∠BAC.∠1的正弦和余弦表示为:
sin∠1,cos∠1;
(3)sinA,cos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
(4)sinA,cos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不表示“sin”,“cos”乘以“A”;
(5)sinA,cos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没有必然的关系.
1、类比正切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正弦和余弦的含义;
2、让学生了解:
求一个角的三角函数,是指求这个角的正切、正弦和余弦,不是单指某一个值;
3、正弦和余弦容易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表示方法,在这里先进行明确,可以减少日后不必要的错误.
探究活动2:
我们知道,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A有关系,tanA越大,梯子越陡,那么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和cosA有关系吗?
是怎样的关系?
在探究中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正弦和余弦的含义,体会正弦和余弦的生活意义,避免数学知识的枯燥无味,通过利用正弦和余弦来描述梯子的倾斜程度拓展了学生思维,感受到从不同角度去解释一件事物的合理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探索发现:
(4)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cosA的关系:
sinA越大,梯子;
cosA越,梯子越陡.请大家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模拟墙体和两架模拟梯子:
(1)首先,把两架梯子摆在同一面墙上,使其中一架梯子比较陡。
(2)我们在摆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探索一下,要想把一个
梯子摆得陡一些,除了与倾斜角的大小有关之外,还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3)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到:
要想把一个梯子摆得陡一些,与梯子的对边与邻边有关。
那么是不是单纯地与倾斜角的对边或邻边有关呢?
为了探索这个一般规律,请同学们接着来摆梯子,使其中一架梯子比较陡。
这一次,我们要边摆,边度量每个梯子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并计算每个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之后每组填好实验报告。
(展示数据及结论)
探究活动3:
如图,在Rt△ABC中,∠C=90°
AB=20,sinA=0.6,求BC和cosB.
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sinA与cosB有什么关系呢?
sinB与cosA呢?
在其它直角三角形中是不是也一样呢?
请举例说明.
小结规律:
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等于另一个锐角的.
在探究中进一巩固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同时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第三环节及时检测
1、如图,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100倍,sinA的值()
A、扩大100倍B、缩小100倍
C、不变D、不能确定
2、已知∠A,∠B为锐角
(1)若∠A=∠B,则sinAsinB;
(2)若sinA=sinB,则∠A∠B.
3、如图,∠C=90°
,CD⊥AB,sinB=()=()=()
在练习中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体会在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如“双垂直模型”),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日后的知识应用打下基础.
第四环节归类提升
类型一: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长,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例1、如图,在Rt△ABC中,∠C=90°
AC=3,AB=6,求∠B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类型二:
利用三角函数值求线段的长度
例2、如图,在Rt△ABC中,∠C=90°
,BC=3,sinA=,求AC和AB.
类型三:
利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
例3、在Rt△ABC中,∠C=90°
,BC=6,sinA=,求cosA、tanB的值.
类型四:
求非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例4、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5,BC=6,求sinB,cosB,tanB.
分类型进行演练,有利于学生掌握思路和方法,由特殊(直角三角形)到一般(非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懂得寻找或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三角函数问题的一般思路.
第五环节总结延伸
1、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A=,cosA=,tanA=;
2、温馨提示:
(1)sinA,cosA,tanA,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
(2)sinA,cosA,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的正切,习惯省去“∠”号;
(3)sinA,cosA,tanA都是一个比值,注意区别,且sinA,cosA,tanA均大于0,无单位;
(4)sinA,cosA,tan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没有必然关系;
(5)角相等,则其三角函数值相等;
两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则这两个锐角相等.
3、在用三角函数解决一般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实际问题中,应注意构造直角三角形.
课堂小结,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同时能对知识进行及时梳理,有利于学生归纳和消化,特别对于重要的方法提示和要注意的细节,能再次呈现,使学生印象深刻.
第六环节随堂小测
1、如图,分别求∠α,∠β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2、在等腰△ABC中,AB=AC=13,BC=10,求sinB,cosB.
3、在△ABC中,AB=5,BC=13,AD是BC边上的高,AD=4.求:
CD和sinC.
4、在Rt△ABC中,∠BCA=90°
,CD是中线,BC=8,CD=5.求sin∠ACD,cos∠ACD和tan∠ACD.
5、在梯形ABCD中,AD//BC,AB=DC=13,AD=8,BC=18,求sinB,cosB,tanB.
6、如图,在△ABC中,点D是AB的中点,DC⊥AC,且tan∠BCD=1/3.求∠A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设计各种题型,可以检验学生的方法掌握情况,同时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若时间不允许该部分也可作为课后作业完成.
四、教学反思
好的方面:
由于上节课学生学习了三角函数中的正切,所以本节课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了类比法教学法,唤起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了解,很容易就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和意义.同时,探究活动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本课时贯彻“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基本认识规律,运用了这些直观教学,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和富有想象的过程,使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令人生畏的过程.
不足之处:
一方面,学生一下子学习了三种三角函数,容易混淆这些定义,写错对应边的比例关系;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三角函数是建立在“直角三角形中“这个前提条件理解不深,在解答过程中容易忽略;
再一方面,由于经验的缺乏,对于一般的图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学生对于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没有很明确的方向和策略,这是需要后面进一步加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