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环境管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环境规划模型:
就是在环境模型、预测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选用一些反映人类社会未来活动和行为的强度、性质的定量化指标构建的数学模型。
9.环境信息:
是在环境管理的研究和工作上应用的经收集、处理而以特定形式存在的环境意识。
10.区域:
是指其面积必须有一定的大小,同时其自然环境还必须能够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11.生态城市:
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中提出来的,其概念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12.生态需水:
是指为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需水量。
13.废弃物:
或称环境废弃物,是指人类将从自然环境中开采出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中与过程结束后产生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14.土地的概念:
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陆内水域,不包括海洋:
狭义的土地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陆地部分,它是由土壤,岩石及其风化碎屑堆积组成。
15.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土地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经济价值部分
16.森林资源的概念:
森林资源是森林,森林及生活和生长在林土地上的生物的总称,包括,林木,林下植物,野外动物,微生物,土壤和气候等自然资源。
17.环境投资的概念:
环境保护投资是指社会各有关投资主体从社会的积累资金和各种补偿资金中拿出一定的数量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及与其相关的经济活动。
18.全球环境问题的概念: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19.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有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0.核心区的概念:
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最重要的区域,是未受到人类干扰或紧受到最低限度干扰的,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性,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做好的地方以及珍稀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
21.缓冲区的概念:
缓冲区一般位于核心区外围,可以包括一部分原生行动额生态系统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次生生态系统,也可以包括一些人工生态系统。
22.实验区的概念:
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外围,包括部分原生或次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荒山、荒地等,也包括传统利用区和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区,它的地域范围一般较大。
23.环境问题: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24.环境管理学:
以环境管理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25.可持续发展:
就是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的发展
26.三生共赢:
就是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定位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讲,就是生活提高,生活发展与生态改善。
27.界面:
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共同的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是时间上的,甚至是形态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二、填空
1.环境信息的特点:
时空性;
综合性;
连续性;
随机性。
2.农村环境问题:
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各类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
乡镇企业造成的污染。
3.气体废弃物的特征:
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空间层次性;
造成多种典型污染;
4.气体废弃物的管理主要有:
清洁能源使用;
发展绿色交通和机动车尾气控制;
末端治理技术和大气环境自净能力作用;
5.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的主要管理途径:
机动车船排放标准控制的制度;
机动车船清洁能源使用的激励制度;
机动车船污染排放年检制度;
6.防止废气、尘和恶臭污染的主要管理途径:
对粉尘、可燃性气体、硫化物气体、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和气溶胶排放的规定;
对恶臭气体、焚烧产生气体物质、散发气体的物质、扬尘等的规定;
对消耗臭氧物质及其替代品的规定。
7.水资源的特点:
循环再生性与总量有限性;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功能的广泛性与不可替代性;
利弊两重性;
8.我国水资源分布及特点:
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地区分配不均,水土资源组配不平衡;
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很大;
部分河流含沙量大;
9.海洋资源的特点:
种类多,储量大;
开采技术难度高;
地域差异小;
10.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过度捕捞降低了海洋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
盲目围海造田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
无节制的污染物排放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11.政府产业环境管理的特征:
具有强制和引导性;
政府产业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与产业性质密切相关;
具有较强综合性
12.企业环境管理的特征:
企业作为自身环境管理的主体;
企业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与企业的行业性质密切相关;
企业环境管理按其目标可分为多个层次,最低层次课满足政府法律的需求
13.水体废弃物的特征:
来源广泛,成分复杂,排放量大;
水污染与水资源,谁危害的关联性高
14.固体废弃物的管理的三代原则是指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5.中国的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是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
16.美国环境管理所具有的特点:
通过改革行政决策的方法和程序来实现国家环境保护目标;
将法律与技术相结合来控制污染;
将行政管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以提高管理效率。
17.欧盟环境管理的特点:
通过制定共同的环境保护政策来解决环境问题;
注意处理欧盟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通过直接使用原则和优先适用原则来协调与各成员国内外环境法的关系);
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环境为代价。
18.日本环境管理的主要特点:
具有较完备的环境管理机构;
适时修改法律,以适应环境管理的需要;
以环境标准作为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地方政府的行为超前于中央政府;
企业环境管理重在“防”;
19.澳大利亚环境管理的特点:
建立全流域管理模式;
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重视培养幼儿及青少年的环保意识;
20.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
全球化;
综合化;
社会化;
政治化;
21.全球环境问题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22.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
发展不足地区的生活生产方式;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23.联合国规划署内部下设三个主要部门:
环境规划理事会;
环境秘书处和环境基金委员会。
2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多样性。
2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选择价值(潜在价值)。
26.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思想观念层次上的;
社会行为层次上的;
在人类社会自然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层次上的。
27.人类社会行为可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和行为本身三大部分。
行为主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28.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29.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研究方向上已具有雏形的几个理论流派大致可分为资源永续利用理论外部性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和三种生产理论。
30.界面的特征:
界面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
界面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它是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的。
31.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是指政府将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则,规范,标准作为环境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去调整,控制,引导,引导人类社会各个主体用于环境的行为达到环境管理目标的方法。
32.环境管理政策的分类:
命令型和控制型;
经济型和激励型;
鼓励性和自愿型。
33.法律规范构成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条件;
行为规则;
法律责任。
34.行政手段的特征:
权威性;
强制性;
规范性;
35.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次生环境问题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36.可持续发展包括需求和限制两方面,没有需求发展就没有动力,没有限制发展就没有可持续。
37.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属于施工审批阶段,第三个阶段属于竣工验收审批阶段。
38.地方政府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
39.一般建设项目环境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的审批权归国家环保总局
40.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必须具备强制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41.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施工审批的一项管理制度,因此要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
42.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被成为国家环境标准,例如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监测方法标准。
43.环境总是相对与某个-A-而言的,因此说环境是一个相对概念。
44.环保部门在海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具有监督权。
45.“以新带老”的原则就是以新建项目管理带动老污染治理。
46.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
47.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是强化管理。
48.从1973年至今,中国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其中,对中国环境保护具有重大影响的会议是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环境保护会议。
49.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直接动力是国家政府,而根本动力是社会公众。
50.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51.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公众正在向“三化”方向发展。
“三化”指的是资源利用合理化、生产过程无害化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52.生活质量由三个指标组成,其中环境质量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53.环境管理的特点包括区域性、综合性和社会性决策的非程序化。
三、问答题
1.制定环境标准时需考虑的原则?
答:
1、保障人体健康是指定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原则;
2、环境标准的制定,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统一;
3、制定环境标准要综合考虑各种类型的资源管理,各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的要求和目标,惯切高功能区用高标准保护,低功能区用低标准的原则;
4、制定环境标准要和国内其它标准和规划相协调,还要和国际上的有关规定和协定相协调。
目前,较发达的工业国家都采用“最佳使用技术(BPT)”和“最佳可行技术(BAT)”的方法制定排放标准,其含义是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以经济上使用的污染物综合治理技术为依据,其中BAT要求较高。
2.环境统计的特点?
1、具有同经济社会统计同样的社会性、广泛性、数量性;
2、环境统计的范围涉及面广,综合性强;
3、环境统计的对象介于社会与自然之间,技术性强;
4、环境统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还处于创建阶段,许多理论、方法、手段、标准、口径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