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安全与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0858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辐射安全与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辐射安全与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辐射安全与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辐射安全与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辐射安全与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辐射安全与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辐射安全与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辐射安全与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辐射安全与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地址

山东滨州阳信温店园区路1号

邮编

法人代表

名称

ⅩⅩ

联系人

袁振华

联系电话

项目名称

现有类x射线装置使用项目

项目地点

扬中市环城东路289号

项目用途

产品检查用

环评批复

文号

/

时间

部门

验收批复文号

验收批复

辐射安全

许可证编号

鲁环辐证[16124]

辐射安全许可证颁发

.07.31

江苏省环境保护局

项目历史情况简介:

10月份开始引入设备,提前组织人员参与操作资格培训,同时进行环保审批。

设备引入后对设备设置场所进行环境监测,对公司的个人剂量进行检查,购买各种辐射防护设备,防止出现辐射事故的出现,未进行改建或扩建活动。

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台账

表二:

密封放射源统计表

序号

核素名称

出厂日期

出厂活度

放射源

类别

编码

工作场所

表三:

非密封放射源统计表

批号

用途

年用量

表四:

射线装置统计表

设备名称

数量(台)

型号

主要技术指标

备注

1

最大管电压250kv:

输出电流0.5mA

2

3

最大管电压300kv:

三、辐射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本年度本公司按国家辐射环境管理相关法规要求,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对各岗位进行严格分工,制订了详细的岗位职责,组织人员进行资格培训、体检,考取辐射安全上岗证;

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监控,配置个人剂量报警仪,个人剂量仪对现场照射量进行监控,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按要求进行相关工作,辐射安全许可证齐全,对辐射区环境影响全部进行环评;

对申报登记及放射源全部编码、备案,争取全部验收合格。

四、辐射安全内部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本单位辐射安全管理现有相关制度包括

辐射防护规章制度

1.所有操作和管理射线装置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辐射防护和安全培训,并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放射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当仪器进行维修时,要关闭射线,应尽量远离短时间操作。

3.在操作仪前,要做好各项防护准备,包括关闭门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检查核实后开机操作。

4.工作场所门口及仪器上要设置明显的电离辐射警示标识。

监测方案

1.本监测方案,包括个人剂量监测,射线装置和工作场所环境监测。

2.个人剂量监测包括:

放射性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每季度请有资质的单位检测累计受照情况,如果累计受照剂量超过了相应的国标规定的限制,则应调离放射工作岗位,从事放射工作人员每年进行1次体检,并建立相关的健康档案。

3.射线装置监测包括:

每年1次请专业人士对射线装置的工作性能进行监测,并记录存档。

4.工作场所监测包括:

每年1次邀请有资质的单位对项目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并编制监测报告,按规定上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5.要定期对辐射工作场所进行自检,并将检测结果记录。

人员培训计划

1.辐射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需经过辐射防护专业知识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事辐射工作。

2.培训证书需两年复训1次,过期无效。

3.有人员变动,要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工作。

4.单位内部要做好培训计划安排,将培训证书存档。

本公司严格按照制定的相关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对部门及职工的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对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责任人严肃处理,并追究其责任。

五、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配备、运行与维护状况

当前,本公司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设备的数量、种类以及运行维护等情况如下:

本单位射线装置使用位于在公司射线透照室。

设备利用通电情况下产生的电子流,冲击靶材产生x射线,进行产品检查。

断电情况下,设备处于不启动状态,不产生射线。

射线透照室内配备剂量报警仪,设备及门口粘贴危险警示标志。

射线区域进行门禁管理,无资格人员禁止进入射线区,新进设备,当前为止未出现异常。

六、事故和应急情况

山东伟国板业科技有限公司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公司根据辐射事故具有的突发性,应急响应的复杂性和政治社会的敏感性等特点,制定本公司的应急响应制度。

公司对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采取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

辐射事故应急响应领导小组:

由应急救援各部门领导组成

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办公室:

设在环保科并负责日常工作。

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指挥部:

设在经营管理本部,成员以领导小组为基础。

一、组成人员:

辐射事故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组长:

公司总经理。

辐射事故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副组长:

各部门组长担任

应急响应期间,辐射事故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在公司经营管理本部工作。

二、辐射事故领导小组组长的职责有:

(1)全面负责公司辐射事故应急响应领导工作。

指导和指示应急响应工作的开展

(2)确保应急响应所需的全部资源已经启动并得到充分保证和支持。

(3)是与各种媒体沟通的主要发言人(也可委托她人)。

三、各部门的主要职责:

1、办公室的职责:

(1)协助核与辐射安全事故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工作。

(2)协调公司各部门的应急响应工作。

(3)贯彻执行落实核与辐射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

2、安全环保科的职责:

(1)协助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应急响应工作,并接受其领导。

(2)负责提供辐射事故的全部相关资料(如;

核素名称、活度、出厂日期、类型等)。

(3)查明受到辐射照射的人员与后勤保障部门(公司协力医院)通力合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尽可能救助受伤人员。

(4)协助保安部门隔离事故地区,在安全距离处设置报案警戒线。

(5)协助保安部门、生产技术部查明事故原因,防止常规危害(如火灾等)。

(6)在第一时间与吴江市辐射安全事故应急响应专家组成员联系,咨询和接受提供辐射防护和作出防护行动的建议。

(7)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修改和完善公司相关制度,制订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杜绝以后类似事故的发生。

3、保安部门的职责:

(1)协助公安行政主管部门的应急响应工作,接受其领导。

(2)负责保护事故现场,隔离事故地区,在安全距离处设置保安警戒线(注意防护距离)。

(3)控制可疑人员和可疑物质的流动,协助公安刑侦机构侦破案件。

4、后勤部的职责:

(1)保障和保证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的一切物质需要和要求。

(2)保证公司通信联络体系的畅通。

(3)救助受伤人员。

5、生产技术部的职责:

(1)查明发生辐射事故时的生产情况(如时间、地点、第一发现人),提出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的名单。

(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它常规危害的发生。

(3)协助后勤部门救助受伤人员。

(4)总结事故原因,制订生产相关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四、公司辐射安全管理工作有如下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公司辐射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1)放射源被盗

(2)放射源遗失(3)运输事故(4)人员受到意外照射

五、公司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程序为;

(1)公司无论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接到辐射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公司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和安全环保,启动公司应急响应机制。

(2)报告环保局核与辐射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办公室(最迟不得超过1个小时)。

(3)咨询市核与辐射安全事故应急响应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

(4)在事故发生12个小时内填写《放射源事故报告表》。

(5)各部门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大力协助配合环保局核与辐射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机构的工作,认真落实执行交待的指示精神,完成赋予的各种任务。

六、公司各部门应按职责分工,各负其责,互通信息,常备不懈,统一指挥,大力协助,确保公司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机制的正常运行。

七、事故发生后,无论情节轻重,各部门都必须对所发生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查找事故原因,制订整改措施,严格杜绝今后类似时间的再次发生。

八、各部门如玩忽职守,互相推委,造成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情节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七、年度评估结论

本公司自引进射线设备起,为了符合国家法规要求,组织人员参与安全培训和健康检查,购买防护用品和报警设备,对设备辐射状况进行监控。

建立安全管理部门,由公司领导带头,对设备安全进行监督管理,产品检测区,定为公司重点安全管控区,由专人进行管理,本年度公司对射线设备管理,已符合法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