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0386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26.阅读下列关于北宋交子官办的发展简表。

据此推知,北宋改变交子发行面值的做法

A.便于商帮之间的货币流通兑换

B.密切了小生产者与商品市场的联系

C.规范并制止了交子流通的混乱

D.促进了民间海外贸易的交流与发展

27.明代王阳明提出: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此观点

A.建立在“格物致知”的理论基础上

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C.建立在“心外无物”的理论基础上

D.完全脱离社会实践

28.文祥是洋务运动的中央领导人之一,他曾评论(英咭利)说:

“……然其国中偶有动作,必由其国主付上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卿士也;

付下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庶人也。

议之可行则行,否则止。

事事必合乎民情而后决然行之。

”据材料可知

A.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应客观而全面

B.自强运动已开始涉及政治领域

C.其认知已孕育着制度建构的探索

D.体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9.1909年,清政府颁布了以“血统主义”为原则的《大清国籍条例》,其中明确规定:

“生而父为中国人者;

生于父死以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

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可考或无国籍者。

不论是否生于中国地方,均属中国国籍。

”该条例体现了

A.清政府以此来对抗西方侵略

B.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强化

C.传统宗法制度在近代的延续

D.中国迈入了法治国家行列

30.1941年5月,《解放日报》发表评论:

“民主与不民主的尺度,主要地要看人民的人权、政权、财权及其他自由权利是不是得到切实的保障,不做到这点,根本就谈不到民主……”材料表明

A.中共抨击了国民党的消极抗战政策

B.中共在民主实践中呈现出理论自信

C.中共主张以社会主义取代三民主义

D.民主理念已经成为全国各民族共识

31.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建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所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关于新中国工业化道路,以下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A.近代工业化起步于新中国初期

B.中国工业化未突破苏联模式影响

C.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工业化进程

D.中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32.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认为,如果想要确保幸福,就必须学会尽可能独立于无法控制的外部事物,学会生活在能够控制的内在自我之中。

材料体现出斯多亚学派

A.认为理性是与生俱来的观点

B.强调人们应该加强理性修养

C.信奉社会实践但忽视了道德

D.认为自我感觉是万物的尺度

33.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阐述到,制宪要解决的,是新宪法从哪里获得授权,是人民,还是各州政府?

据此可知,制宪的主要分歧表现为

A.州权与民权之间的矛盾

B.州权与国权之间的矛盾

C.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D.立法与行政之间的矛盾

34.据2016年6月23日英国民众关于脱欧的投票统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留欧与脱欧的比例是68:

32,非高等教育的其他人群留欧与脱欧的比例是20:

70。

另外,18-24岁的青年人的留欧投票率高达71%。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国“脱欧”

A.体现利益博弈加强团结精神

B.是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挫折

C.体现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冲突

D.是人民对现状和建制的不满

35.“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与此作品所属流派相一致的是

二、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现代大学理念在历史上有三次重大转变:

从英国模式到德国模式,再到美国模式。

英国模式开启“博推教育”的先河,始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两校均创建于中世纪)。

学生在大学要学习经典文科课程而非“有用”课程,因为大学是学习“做人”的地方。

到了19世纪,德国开创了一种新的大学模式―研究型大学模式。

与英国模式不同的是,在研究型大学中,教学和研究是结合在一起的。

研究是为了创造新知识,不是简单地存储已有知识。

早期的美国大学模式完全是按照英国模式建立的。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美国大学发生了重大变化。

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大学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注重科学技术,不再是《邓鲁报告》中强调的经典课程了;

第二,注重研究,不再只强调教学;

第三,来自政府和私人的大量资金涌入大学。

——摘编自钱颖一《大学的改革》

材料二

中国古代书院出现于唐朝,到宋代书院兴盛。

在范仲淹的理想中,应天府书院就是“天下岸序”的样板工程,其所反映的教育概念大致有三:

一是以经义、文学为主要教学内容,而讲求博涉。

二是以培养廊庙之器为教学目标,进而心忧天下,退而道乐古人,是一个理想的人才标准。

三是赞赏魁甲英雄,主张教育学生的书院与录取进士的科举相互结合。

——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德、美三国大学各自的办学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宋代书院与近现代西方大学在育人理念上有何不同。

(8分)

(3)结合材料,谈谈宋代书院与近现代西方大学对今天人才培养的启示。

(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苏改革对比简表

中国改革

苏联改革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签订包产到户“红手印”;

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

1979年7月,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创办经济特区。

1980年12月,颁发第一个个体工商业执照。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同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目标。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

2018年,中国GDP总量达到90.03万亿人民币,居世界第二位。

1961年,苏联大规模扩大垦荒与玉米种植;

同时以国家收购制代替义务交售制。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迫退休。

1965年9月,苏共中央实施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病逝。

苏联经济继续滑坡。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企业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1987年11月,戈尔巴乔夫发行《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新思维”外交。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苏改革的相关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进行阐述。

(要求:

观点明确,中苏关联,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二)选考题:

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而此时匈奴军事强大,不断南下抢掠骚扰。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大军北击匈奴,结果反被围困。

于是,娄敬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他解释称:

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陪送嫁妆,匈奴必然慕汉钱财而立汉公主为阏氏,这样,生子必为太子,接替单于。

冒顿单于只要活着,则即为汉女婿;

冒顿死,则由外孙为单于。

刘邦听从建议,乃派娄敬为使者与句奴和亲,并每年送给匈奴许多絮、缯、酒、米和食物等。

经过汉初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

汉武帝加强了中央专制权力,军事力量也强大起来,已有足够的力量与匈奴抗衡,于是,汉武帝废和亲,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

匈奴经过连年的军事打击,人口增殖和畜群蕃息皆大受影响,因而希望息战和平,重建和亲。

此时,汉武帝不反对和亲,但他希望的和亲则是匈奴臣属于汉,遣子为质,与其他藩国一样待遇,汉匈地位完全颠倒。

双方僵持了数十年。

汉元帝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主动和亲,元帝派遣宫女昭君出塞,给汉匈双方带来了边陲和平、生产发展、生活安定、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的良好结果。

——摘编自盛文林《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决策》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与汉武帝时期和亲的背景有何不同。

(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与匈奴和亲政策的影响。

(6分)

4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由于美国公然出兵干涉,形势急剧恶化,斯大林迫切需要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作为亚洲革命的领袖毛泽东受到革命理想主义的激励,并出于对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及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也决心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进行一番较量。

毛泽东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力排众议,毅然决定派志愿军赴朝作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斯大林对中国的猜疑和顾虑。

中国介入朝鲜战争是中苏同盟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斯大林改变了对毛泽东的态度,采取了与中国全面合作的方针。

由于在战争中双方利益的趋同性,中苏同盟在中国出兵朝鲜后显示出其存在的意义。

毛泽东与斯大林之间的协调统一以及中苏之间的密切合作,是保证中国在这场艰苦和漫长的战争中得以坚持到底的重要条件之一。

其结果是,朝鲜战争使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摘编自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加入朝鲜战争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入朝参战的历史意义。

(7分)

4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31年底,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

在就职演说中他提出: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不拘一格揽人才;

他儒雅、谦和,人称“寡言君子”;

他虽是校长,却不大权独揽,只要对清华发展有利的建议,他就会领首微笑:

“吾从众”;

他创立了“教授治校”的校务委员会制度;

他治校既能博采众议,又对自己认定的事固执不移,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由教育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育。

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学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为宗旨。

他一意坚持只唯实,不唯上;

他还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养,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做人”。

正是梅贻琦的圆融谦逊和果敢刚毅,在那非常的岁月中,清华不但保存了元气,还使得清华从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

——摘编自张昌华《梅贻琦:

清华的名片》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梅贻琦治校措施的特点。

(2)依据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