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1999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

《最新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

最新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初试)

(科目:

717普通心理学)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基础心理学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普通心理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心理学研究任务与对象、人的信息加工、行为调节与控制、心理特性、活动与发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四)试卷样题

1、单选题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A.詹姆斯B.斯金纳C.华生D.冯特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故本题选D。

2.性格结构包括的特征有

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性格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性格特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

故本题选ABCD。

3.简答题:

什么事注意?

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

【答案要点】

(1)定义:

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品质:

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注意含义及品质的理解和掌握。

解答此题时,将注意的含义准确表述出来,然后把注意的四个品质表述出来。

此题要求举例说明,在答题时一定要在每个品质后面举出实际的例子,不要遗漏答案。

4.综合题

试述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并比较异同。

【答案要点】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个体人格的基本面貌。

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室本能,人格的发展就是性的发展。

儿童人格发展分为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和生殖器期(青少年期)五个阶段。

(2)埃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框架,但更强调自我的作用,认为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人格的发展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每个阶段相互依存,后一个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

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阶段1(0-1岁)信任对怀疑、阶段2(1-3岁)自主对羞怯、阶段3(3-6岁)主动对内疚、阶段4(6-12岁)勤奋对自卑、阶段5(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6(成年初期)亲密对孤独、阶段7(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阶段8(成年晚期)完美对绝望。

(1)区别于联系

①区别:

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将人格发展局限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特别强调早期经验对仍形成的作用;而埃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将个体发展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渐成的过程;弗洛伊德的阶段只到青春期为止,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阶段扩展到了人的一生。

②联系: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的理论的发展理论的继承、扩展与修正。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三、考查范围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1、个体心理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2、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有两大特点;意识的表现;注意和意识的关系;无意识的含义和表现。

4、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任务

1、心理学要探索什么

心理过程;心理结构;心理的脑机制;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心理与环境。

2、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3、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4、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5、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如何做一名心理学家。

(三)如何研究心理学

1、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2、科学态度与方法

3、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四)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

3、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生理心理学;行为主义研究新取向;心理分析的研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4、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心理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949年以后的中国心理学。

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神经系统的进化

神经系统的起源;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二)神经元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回路。

(三)神经系统

1、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

2、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脑干;间脑;小脑;边缘系统。

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大脑结构;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4、神经系统的发育

(四)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模块说。

(五)内汾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内汾泌腺的概念;内汾泌腺的分类和机能;神经-体液调节。

三、感觉

(一)感觉的一般概念

1、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的意义;感觉具有反射的性质;感觉的种类。

2、近刺激和远刺激

3、感觉的编码:

感官的换能作用;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特异化理论;模式理论。

4、感觉的测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对数定律;乘方定律。

(二)视觉

1、视觉刺激:

光的特点;光是视觉产生的外部条件。

2、视觉的生理机制:

眼球的构造;折光机制;感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视觉的反馈性调节。

3、视觉的基本现象:

明度;颜色;视觉对比;边界突出与马赫带;视敏度;视觉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

(三)听觉

1、听觉刺激:

声波的物理性质有频率和振幅;听觉基本特性是音调、音响和音色;乐音和噪音。

2、听觉的生理机制:

耳的构造和功能;听觉传导机制;听觉中枢机制。

3、听觉的基本现象

音调;人耳如何分析声音频率:

频率理论、共鸣理论、行波理论、神经齐射理论;音响;声音掩蔽。

(四)其他感觉

1、皮肤感觉:

肤觉概述;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2、嗅觉和味觉:

适宜刺激;感受性的影响因素等。

3、内部感觉:

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四、知觉

(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1、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和感觉的联系和区别;知觉的作用;

2、知觉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非感觉信息越多,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非感觉信息越少,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3、知觉的生理机制

特征觉察器的作用;感觉皮层的一级区实现对外界信息的初步分析和综合;额叶在知觉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知觉的种类:

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二)知觉的特性:

知觉选择性;知觉整体性;知觉理解性;知觉恒常性;知觉适应。

(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形状的特征分析;轮廓与图形;图形组织原则;图形识别;眼动。

2、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作用;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体态变化对大小知觉的影响。

3、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肌肉线索:

调节、辐合;单眼线索:

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双眼线索。

4、方位定向

方位定向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视觉的方位定向;听觉的方位定向。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的含义和形式;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2、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的含义和意义;真正运动的知觉;似动:

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五)错觉

1、什么叫错觉

错觉是指知觉不能正确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研究错觉的意义。

2、错觉的种类:

大小错觉;形状和方位错觉;

3、错觉理论:

眼动理论;神经抑制作用理论;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

五、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的一般问题

1、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一种觉知;意识是一种高级心理官能;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2、无意识的含义:

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盲视。

3、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性

4、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与梦:

睡眠及其阶段;睡眠的功能;失眠;对梦的几种解释

2、催眠:

对催眠的解释;催眠的应用

3、白日梦与幻想

(三)注意的一般概述

1、注意的基本概念

注意的含义和特点;注意和意识的区别与联系;注意的外部表现;注意的功能。

2、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含义及引发原因;随意后注意的特征。

3、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四)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1、注意的认知理论

注意的选择功能:

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后期选择理论、多阶段选择理论;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

认知资源理论、双加工理论。

2、注意的神经机制:

朝向反射;脑干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六、记忆

(一)记忆的一般概念

1、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2、记忆的作用

记忆对知觉的作用;记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

3、记忆的分类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4、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

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

(二)记忆的神经心理机制

1、记忆的脑学说:

整合论;定位论;记忆的SPI理论。

2、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反响回路;突触结构;长时程增强作用。

3、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核糖核酸;激素和记忆。

(三)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的编码;感觉记忆的存储;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

(四)短时记忆

1、短时记忆的编码:

编码方式:

听觉编码、视觉编码;影响编码的因素。

2、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复述;短时记忆的遗忘进程;干扰、消退。

3、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平行扫描;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完全系列扫描。

(五)长时记忆

1、什么是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2、长时记忆的编码

编码形式:

按语义类别编码、以语言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主观组织;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因素。

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信息存储的条件与方法。

4、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再认和回忆。

5、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遗忘的一般概念;遗忘进程;遗忘的原因。

(六)内隐记忆

1、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

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加工深度对两者的影响不同;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