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急宣教及国民应急素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8640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应急宣教及国民应急素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应急宣教及国民应急素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应急宣教及国民应急素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国应急宣教及国民应急素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国应急宣教及国民应急素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应急宣教及国民应急素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x

《我国应急宣教及国民应急素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应急宣教及国民应急素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应急宣教及国民应急素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x

依据国家应急宣教的各项法律政策,社会各界通过公共安全宣传周和每年的重大科普宣传主题日等,开展了内容多样、形式生动、广泛参与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人民群众在了解公共安全知识,掌握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基本技能,增强公共安全意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总体来讲,目前我国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制度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应急知识宣教的国家定位有所提升、应急知识宣教的法律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应急知识宣教的多元主体工作格局、宣教渠道不断丰富、宣教内容逐步系统化和专业化。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应急管理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应急知识在社会大众层面的普及程度仍然不高。

应急管理宣教工作具有长期性、渗透性和基础性的特点,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素养,培养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这就需要各部门继续深入探索,在应急宣教的体系框架下持续不断推进,从而实现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素养、提升社会应急能力的最终目标。

一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的含义和内容

应急知识的科普宣教,是指相关主体通过宣传和教育将应急知识和危机处置技能有效地传递给受众的活动。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的突发事件不断增多、风险不断加大,突发风险愈发呈现叠加和复合的特征,为城市应急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针对日益严峻的城市安全治理形势,有必要以应急宣教为突破,对广大民众进行应急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建立应急科普宣教体系,提高科普宣教水平,为我国城市应急治理效能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宣教工作的实施对象有很多,一般包括党政领导干部、应急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队伍、志愿者、普通民众等。

从应急宣教的社会责任主体和实施场景来看,应急知识科普和宣教主要包括以下六个层面:

一是学校应急安全教育,是指教育机构通过组织编写各级各类学校的公共安全课程教材,对学生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

二是政府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包括对相关法律、各类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对地方应急政策的宣传,对应急技能的科普以增强公众的法制意识、公共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媒体公益宣传,这主要是指官方媒体和社会媒体对应急知识的公益宣传报道;

四是单位应急演练,涉及基层社区的应急演练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针对特定易发致灾因子组织的应急演练;

五是应急力量培训,包括对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公务员及新闻发言人进行培训,以及各种应急救援力量的培训;

六是社区教育,包括与朋友邻居讨论潜在的威胁和应急管理计划,通过非正式的方式进行沟通,或者在社区组织开展演说宣传活动,在居委会、物业、业主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层面制定应急管理计划,告知社区居民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部信息等。

图1我国的应急知识科普宣教体系

二我国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的进展

2003年以来,我国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快速发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也全面推进。

学校教育、媒体公益宣传(包括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政府的应急科普宣传取得显著成效,为公民应急技能提升做出了发挥了积极作用(各渠道在应急宣教和公民获取应急知识、技能中的贡献见图2)。

图2各渠道在应急宣教和公民获取应急知识、技能中的贡献

(一)学校应急安全教育已逐步规范化

学校是人才培育的重要领地,也是公民安全意识和应急素养形成的主要场所。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学校安全应急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6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学校的应急安全教育职责、应急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学校在应急安全教育中的奖惩激励措施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2007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对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模式进一步做出了指导说明。

文件提出,学校应基于不同的学年阶段,不同的事故或事件模块进行安全教育内容设置,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的安全知识传授、安全防范意识能力提升进行了专门部署。

目前,学校应急安全教育已逐步规范化,安全教育已纳入学校教学内容;

教职工获得专门的应急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安全事故预防演练使学生对灾害场景有所认识,提高了自救和逃生技能。

(二)政府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广泛开展

加强政府对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对提高政府和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至关重要。

在国务院《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多地政府、应急办出台“应急科普宣教办法”,在应急科普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指导督促相关主体实施应急科普等方面进行了政策部署;

此外,各地通过推进政府应急预案、应急知识、法律的宣传和解读、在“全国科普活动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主题日开展重大主题性公共安全宣传活动、利用政府门户网络平台、媒体、路牌、LED屏幕等多种宣传工具开展应急知识普及、编制和发放应急知识科普宣传读物、建立应急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完善安全培训考核机制、组织安全培训进基层等,整合资源、深入多方开展应急科普宣教工作,为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构建安全文化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媒体公益宣传逐渐成为应急宣教的主阵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官方主流媒体为主、民间媒体为辅、自媒体积极参与的媒体公益宣传网络。

一方面,在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以党报、党刊、党网、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舆论导向,凭借其权威性较高的优势,开展了积极正面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以《中国应急管理报》《中国安全生产》《中国应急管理》《劳动保护》杂志等为代表的专业报刊在应急理论、实践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在新媒体时代,各级党政部门还建立了政府应急宣教门户网站、开设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充分运用网络通信技术,利用网络平台终端扩大了应急宣教的受众面。

另一方面,很多民间媒体也在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实际,开设了很多人民感兴趣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应急宣教栏目节目。

最后,在全员媒体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应急知识的多点传播、信息流爆发创造了条件。

因此,当前我国应急宣教已形成“官方权威统一领导、民间媒体协调联动、个人多点覆盖、多元优势互补”的传播矩阵,为应急宣传教育的快速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单位应急演练获得规律开展

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的特征,但我们可以通过应急知识培训,尤其是突发事件模拟应急演练对突发事件响应进行准备。

充分的准备可以培养公民的危机意识,并提高社会的应急响应能力。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应急演练越来越重视,2009年9月国务院应急办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对各领域的应急演练活动的开展方式进行了全流程指导说明;

国家电力监管委、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中心及各地方政府等也纷纷出台指导性文件,对特定行业、工业领域的应急演练流程、方法等进行了阐述。

目前,各地各单位每年都深入、持续地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应急演练活动已逐步常态化。

比如北京每年举行的各类演练达数千次。

其中,应急管理部门主要通过桌面演练的形式,提高了事态研判、紧急会商和应急决策等应急能力;

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则通过模拟场景下的实战演练,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和能力。

(五)应急队伍培训有序进行

应急队伍反映了社会应急核心力量的决策水准、技术能力、人才质量和建设水平,是提升社会应急治理能力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各行业注重对应急队伍的培训教育,应急救援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总体来说,我国目前的应急队伍培训对象主要是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和应急救援队伍。

其中,我国应急管理干部培训以学习应急管理理论、“一案三制”为基础,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为辅,提高了应急管理干部的危机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与现场处置能力;

应急救援队伍培训,包括消防部门、公安部门、海事部门、武警部门等则基于各自的专业领域,通过实施理论教育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了消防灭火、除暴防暴、水上救援、反恐防恐等能力。

(六)社区动员和宣传发展迅速

社区是与人民群众接触最为紧密的单位,也是进行应急宣教、提高居民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主要场所。

目前,社区应急教育通过多种多样的应急文化宣传,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居委会为主力、志愿力量积极参与”的社区应急教育体系。

其中,政府通过进行社会应急宣教规划,依托重大主题日组织应急教育团队和专业救援团队下基层、进社区,结合“社会功能网格化”制度,动员网格员发放宣传手册、举办专项宣传讲座、悬挂宣传标语、开展消防演练等调动了多种社会主体、投入了大量应急物资,在应急文化培育中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

社区居委会在街道办的领导下,通过社区服务站点、治安联防队等,支持开展各类应急知识讲座、培训演练活动等多种社区活动,传播了应急知识,推动了“安全社区”的建设。

各类志愿组织则通过应急科普、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知识宣传、开展民情灾情收集、参与组织社区救灾等提高了社区应急宣传幅度。

因此,通过政府领导和多主体参与,社区应急宣教提高了我国应急教育在社会的覆盖面,提升了居民的应急意识和防灾、减灾、救灾技能。

三国民应急素养现状及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的不足

(一)我国国民应急素养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部门及相关主体做了大量工作,应急管理科普宣教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我国公民在突发事件应对、灾害处置方面可谓“底子薄、难度大”,公众的应急素养较差。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公民风险和危险意识薄弱

应急处置能力或面对灾难的自救互救能力掌握程度不高。

根据清华大学薛澜团队的调查(如图3所示),只有约9%的人认为自己将来极有可能遇到突发事件(灾害判断概率在81%~90%以及91%~100%两个区间内),有28%的人认为自己将来几乎不会遇到突发事件(灾害判断概率在0~10%以及11%~20%两个区间内)。

这说明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公民仍难以清楚地意识到突发风险随时发生,并可能对自己和周边造成影响,公民的风险意识或危机意识有待提高。

2.应对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不足

当面对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时,我国公民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普遍不足。

以火灾逃生为例,仅有30.92%的民众知晓一些逃生技能,大部分不知道或知道一点逃生技能;

60.07%的民众不会使用灭火器,仅有不足40%的民众知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见图4)。

这说明,我国民众的应急知识不足,应急处置能力较低,良好的应急文化氛围尚未形成,也说明我国应急知识的宣教工作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图3我国公民的危险意识图谱

图4我国民众火灾逃生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我国应急宣教的问题和不足

基于我国民众的应急素养现状,说明我国应急科普宣教存在不少问题,如科普体系善未完善;

形式不够多样化,内容不够丰富;

接受普及教育的面也还不够宽;

宣传方式还不够灵活;

科普宣教基础设施不足,运行上存在困难;

科普宣教队伍有待加强等。

1.学校应急安全教育形式化问题突出

我国学校应急安全教育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