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包装系统设计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
《物流包装系统设计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包装系统设计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目的 1
1.2功能 1
第2章配送中心的选址与布局 2
2.1配送中心的选址与布局原则 2
2.2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 2
2.3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 3
2.3.1单一选址的定量方法 3
2.3.1选址的定量方法 5
第3章实例分析 6
3.1案例分析 6
3.2求解过程 7
3.2.1计算原理 7
3.2.2计算过程 11
3.3设计结论分析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
……
主要符号表
第1章引言
1.1目的
(1)扩大市场占有率竞争的需要。
企业除了提供品质优良的物品外,还必须提供适时适量的配送服务,作为企业增加营业额的秘密武器,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
(2)降低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是最根本的目的。
一般的情况:
连锁企业与生产企业的营业部门整合成立大型的配送中心,提高作业效率,从而降低库存和输配送费用主要体现在:
资源、人员的统筹利用配送线路的缩短
(3)提高服务质量消费者对物品品牌的迷信度越来越低,物品之间的品质差异也越来越小,因此当要购买的品牌缺货时,会马上以其它品牌代之。
所以,商店里都尽可能的销售畅销物品,库存数量最好是不太多,又不会缺货。
因此,就会要求多品种少批量的订货及多频度的配送,就要求快速反应处理订货及出货。
通过设立配送中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服务品质:
降低交货时间提高交货频度降低缺货率、误配率紧急配送、假日配送流通加工司机的服务态度
1.2功能
(1)流通行销的功能
流通行销是配送中心的一个重要功能,尤其是现代化的工业时代,各项信息媒体的发达,再加上商品品质的稳定及信用,因此有许多的直销业者利用配送中心,通过有线电视、或互联网等配合进行商品行销。
此种的商品行销方式可以大大降低购买成本,因此广受消费者喜爱。
例如在国外有许多物流公司的名称就是以行销公司命名。
而批发商型的配送中心、制造商型的配送中心与进口商型的配送中心也都是拥有行销(商流)的功能。
(2)仓储保管功能
商品的交易买卖达成之后,除了采行直配直送的批发商之外,均将商品经实际入库、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而后出库,因此配送中心具有储存保管的功能。
在配送中心一般都有库存保管的储放区,因为任何的商品为了防止缺货,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安全库存商品的特性及生产前置时间的不同,则安全库存的数量也不同。
一般国内制造的商品库存较少,而国外制造的商品因船期的原因库存较多,约为2~3个月;
另外生鲜产品的保存期限较短,因此保管的库存量出较少;
冷冻食品因其保存期限较长,因此保管的库存量出比较多。
(3)分拣配送功能
在配送中心里另一个重点就是分拣配送的功能,因为配送中心就是为了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客户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因此配送中心必须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分拣配货作业,并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客户手中或者是指定时间内配送到客户。
配送中心的分拣配送效率是物流质量的集中体现,是配送中心最重要的功能。
(4)流通加工功能配送中心的流通加工作业包含分类、磅秤、大包装拆箱改包装、产品组合包装、商标、标签黏贴作业等。
这些作业是提升配送中心服务品质的重要手段。
(5)信息提供功能
配送中心除了具有行销、配送、流通流通加工、储存保管等功能外,更能为配送中心本身及上下游企业提供各式各样的信息情报,以供配送中心营运管理政策制定、商品路线开发、商品销售推广政策制定的参考。
例如哪一个客户订多少商品?
哪一种商品畅销?
从电脑的EIQ分析资料中非常清楚,甚至可以将这些宝贵资料提供给上游的制造商及下游的零售商当作经营管理的参考。
第2章配送中心的选址与布局
2.1配送中心的选址与布局原则
配送中心选址过程应同时遵守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战略性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必须与国家以及省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相适应,与国家物流资源分布和需求分布相适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2)协调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将国家的物流网络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虑,使配送中心的设施设备在地域分布、物流作业生产力、技术水平等方面互相协调。
(3)经济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发展过程当中,有关选址的费用,主要包括建设费用以及经营费用两个部分,配送中心的选址定在市区还是郊区,其未来物流辅助设施的建设规模以及建设费用、物流运输费用等是不同的,选址是应当以总的费用最低作为配送中心选址的经济性原则。
(4)战略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具有战略眼光。
一是要考虑全局,二是要考虑长远。
局部要服从全局,目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既要考虑目前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日后发展的可能。
2.2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
(1)交通运输条件。
配送中心地址选择应靠近交通运输枢纽,以保证配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
(2)用地条件。
配送中心建设须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的来源、地价、土地的利用程度等要充分考虑并落实。
(3)顾客分布情况。
准确掌握配送中心现有服务对象的分布情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变化情况,因为顾客分布状况的改变、配送商品数量的改变及顾客对配送服务要求的改变都会对配送中心的经营和管理产生影响。
(4)政策法规条件。
掌握政府对配送中心建设的法律法规要求,那些地区不允许建设配送中心、那些地区政府有优惠政策等。
(5)附属设施条件。
配送中心周围的服务设施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如外部信息网络技术条件,水电及通信等辅助设施,北方地区的供暖保温设施等。
(6)其他。
要考虑不同类别的配送中心对选址的需要的不同的。
如有些配送中心所保管的商品有保温设施、冷冻设施、危险品设施等对选址都有特殊要求。
2.3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
2.3.1单一选址的定量方法
最常用的是静态连续选址模型。
选址因素包括运输费率和该点的货物运输量等,代表性的方法是重心法(Center-of-gravityApproach)、网格法(GridMethod)、数值分析法,另外还包括图表技术(GraphicalTechniques)和近似法(ApproximatingMethods)等。
这些方法体现现实情况的程度、计算的速度和难度、得出最优解的能力都各不相同。
(一)重心法
(1)在平板上放一副缩尺地图,并画出顾客A、B…..N所在地,在各点上分别穿一个孔
(2)用一定长度的细绳,分别拴上一个小锤,每个小锤的重量比例,按顾客需要量换算取得。
(3)把栓有A、B…..N各重锤的线,分别穿过
(1)项中各对应的孔,然后在平板上把各线端集中起来打一个小结,同时在平板上打结处做个记号
(4)用手掌把绳结托起,然后让它们自由落体,
(5)这样多次反复实验,把落下点比较稳定处作为合适的选址。
(二)数值分析法
需要根据在某一指定或不定的配送区域内,各需求点已给定的条件,选址各配送设施的数量和最佳位置,使配送设施的运作成本和运输成本降到最低。
选址决策涉及到得影响因素非常多,其中运输陈本与效率是配送设施选址决策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综合因素评价法
综合因素评价法是一种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根据各种影响因素重要性的不同对方案进行评价、打分,以找出最优的选址方案。
综合因素评价法具体包括分级评分法、极点法、因次分析法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各选址影响因素根据其不同影响程度分别考虑,综合评价各影响因素,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方案更加可行。
1、分级评分法
分级评分法是指对不同的厂址方案中的所有因素进行评分,并根据分数值的高低来确定最优厂址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首先要列出影响厂址选择的所有因素,然后按照因素的重要程度确定其权数。
如“料场”这个最一般因素,确定其权数为1,再将其他各种因素与之相比较,分别确定它们的权数。
权数确定可由有经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领导人员等共同研究确定。
权数一旦确定后,便可对可供选择的建厂地点进行排队。
究竟选择哪一种方案作为建厂地点,要权衡各种影响因素的利弊得失。
每一个影响因素,可按其影响的不同程度划分为几个等级,如最佳、较好、一般、最差,并相应地规定各等级系数为4、3、2、1。
由于各地点的各种因素影响作用不一,故可分别打上适当的等级系数,最好的打上4,最差的打上1。
当全部打上等级系数之后,可将权数和等级系数相乘便得因素分,再将所有这些因素分相加便得该地点的总分数。
然后对几个地点的总得分进行比较,得分最高的地点便为较佳的地点。
2、积点法
(1)确定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范围最好在5-15个之间;
(2)确定某一备选方案可能得到的最高积点。
通常总最高积点是500或1000.
(3)确定每一因素的最高积点。
确定原则是将某一备选方案的各影响因素按重要性排列,积点数与重要性成正比,各因素的积点数之和等于该方案总最高积点数。
(4)针对每一因素,比较各备选方案,依次给予适当的积点。
注意赋予积点时,该因素要按照优劣不同赋予积点数,并且最佳方案时该积点数的值不能超过上面所确定的最高限度。
(5)就每一备选方案,可将其每一个因素所得的积点数相加,总积点至最高数最佳。
3、因次分析法
(1)研究要考虑的各种因素,从中确定哪些因素是必要的。
如某一选址无法满足一项必要因素,应将其删除。
如饮料厂必须依赖水源,就不能考虑缺乏水源的选址。
确定必要因素的目的是将不适宜的选址排除在外。
(2)将各种必要因素分为客观因素(成本因素)和主观因素(非成本因素)两大类。
客观因素能用货币来评价,主观因素是定性的,不能用货币表示。
同时要决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比重,用以反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如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同样重要,则比重均为0.5。
主观因素的比重值可通过征询专家意见决定。
(3)确定客观量度值。
对每一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