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濮良贵第九版母卷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8169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濮良贵第九版母卷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机械设计濮良贵第九版母卷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机械设计濮良贵第九版母卷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机械设计濮良贵第九版母卷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机械设计濮良贵第九版母卷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濮良贵第九版母卷Word格式.doc

《机械设计濮良贵第九版母卷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濮良贵第九版母卷Word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设计濮良贵第九版母卷Word格式.doc

()在各种机器中都能用到的零件称为通用零件。

在特定类型机器中才能用到的零件称为专用零件。

()把由一组协同工作的零件所组成的独立制造或独立装配的组合体称作部件,如减速器等。

()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包括计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和技术文件编制阶段。

(2)“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全称为ComputerAidedDesign,而“微机电系统”的英文首字母缩略语为MEMS。

(3)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整体断裂、过大的残余变形、零件的表面破坏、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四种。

()运动副之间的摩擦将导致零件表面材料的逐渐丧失或迁移,这个过程称为磨损。

(4)一个零件的磨损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磨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

()

()

()

()机件的磨损量与工作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请在图中填写各阶段所对应的名称。

(5)机械磨损按照磨损机理来分可分为粘附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流体磨粒磨损和流体侵蚀磨损、机械化学磨损。

(6)根据摩擦面间存在润滑剂的情况,滑动摩擦可分为干摩擦、边界摩擦、混合摩擦和

流体摩擦。

(7)润滑剂可分为气体、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四种基本类型。

(8)用作润滑剂的油类可概括为三类:

有机油、矿物油、化学合成油。

(9)根据摩擦面间油膜形成的原理,可把流体润滑分为流体动力润滑和流体静力润滑两类。

(10)机械联接分为两大类:

机械动联接、机械静联接。

(11)机械静联接可分为可拆联接、不可拆联接以及过盈联接三类。

(12)常用螺纹的主要类型有普通螺纹、米制锥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

(13)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有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和紧定螺钉联接。

(14)螺栓联接有两种形式,分别为:

①螺栓杆与孔壁间有间隙的普通螺栓联接和②螺栓杆与孔壁间有配合关系的铰制孔用螺栓联接。

(15)螺旋传动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三种:

传力螺旋、传导螺旋和调整螺旋。

(16)平键联接可分为普通平键、薄型平键、导向平键和滑键四种类型。

(17)花键联接按其齿形不同可分为矩形花键和渐开线花键两种。

(18)渐开线花键的分度圆压力角有和两种。

(19)销的主要形式有圆柱销、圆锥销、销轴和开口销四种。

(20)圆锥销为了保证可靠的自锁性能,其锥度为1:

50。

(21)机械传动可分为摩擦传动、啮合传动、液力传动和气力传动四种。

(22)标准普通V带由顶胶、抗拉体、底胶和包布四部分组成。

(23)铸铁V带轮的典型结构有实心式、腹板式、孔板式和椭圆轮辐式四种。

(24)目前较流行的一种链轮齿形为三圆弧一直线齿形或称凹齿形。

(25)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齿面磨损、齿面点蚀、齿面胶合、塑性变形、和轮齿折断。

(26)对齿轮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为:

齿面要硬,齿芯要韧。

(27)齿轮表面硬化的方法有渗碳、氮化和表面淬火。

(28)蜗杆蜗轮机构的中性面是指过蜗杆轴线且垂直于蜗轮轴线的平面。

(29)轴承代号71309的含义为:

内径为45毫米的正常宽度、中系列角接触球轴承。

(30)径向滑动轴承的主要结构形式有整体式、对开式、自位式、间隙可调式和多叶式。

(31)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必要条件是:

①相对滑动的两表面间必须形成收敛的楔形间隙;

②被油膜分开的两表面必须有足够的相对滑动速度;

③润滑油必须有一定的粘度,供油要充分。

(32)可移式刚性联轴器分为十字滑块联轴器、滑块联轴器、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和齿式联轴器四种。

(33)双万向联轴器实现主动轴与从动轴角速度相等的条件为:

①输入轴与输出轴保持平行;

②中间轴两端的叉形接头应在同一平面内。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

(1)按理论力学方法求出的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称为B。

A)计算载荷B)公称载荷C)实际载荷

()45钢的持久疲劳极限,设疲劳曲线方程的幂指数,应力循环基数,当实际应力循环次数次时,有限寿命疲劳极限为C

A)135B)417C)539D)175

()若材料疲劳曲线的幂指数,以对称循环应力作用于零件次以后,相当于应力作用于零件D。

A)B)C)D)

()在图示设计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中,如工作应力点M所在的ON线与横轴线夹角,则该零件受的是C;

若,则该零件受的是D。

A)不变号不对称循环应力;

B)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应力;

C)脉动循环变应力;

D)对称循环变应力。

()已知一零件的最大工作应力、最小应力,则在极限应力线图中,该工作点M与原点O的连线与横轴的夹角为A。

A)B)C)D)

()在图示零件的极限应力简图上,M为零件的工作应力点,若加载于零件的过程中保持为常数,则该零件的极限应力点为C;

若保持为常数,则极限应力点为A;

若保持应力比为常数,则极限应力点为D。

A)M1

B)M2

C)M3

D)M4

()在所示极限应力线图中如M所在的ON线与横轴夹角,则该零件受的是C。

A)脉动循环变应力;

B)对称循环变应力;

C)变号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D)不变号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2)接触面间摩擦状况可用膜厚比来判别。

当处于流体摩擦时,的范围为C。

A)<

0.4B)0.4<

<

3C)>

(3)动植物润滑油中因含有较多的B,在边界润滑时有很好的润滑性能。

A)石墨B)硬脂酸C)聚四氟乙烯

()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D。

A)液体摩擦B)干摩擦C)混合摩擦D)边界摩擦

()两摩擦表面被一层液体隔开摩擦性质取决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粘性阻力的摩擦状态称为A。

A)液体摩擦B)干摩擦C)混合摩擦D)边界摩擦

()两摩擦表面间的膜厚比(,或)时,其摩擦状态为C。

()在下图所示的滑动轴承摩擦特性曲线的A区内,摩擦状态属于D。

A)干摩擦;

B)混合摩擦;

C)边界摩擦;

D)液体摩擦。

()如图所示,混合摩擦状态应位于滑动轴承摩擦特性曲线的B。

A)I区;

B)II区;

C)III区;

D)与临界特性数对应的E点。

(4)螺纹联接件分为三个精度等级,其中公差最小、精度最高,用于配合精确、防止振动等重要零件的精度为A。

A)A级B)B级C)C级

(5)普通螺纹的螺纹升角为,螺纹副的当量摩擦角为,则螺纹产生自锁的条件为C。

A)B)C)

(6)螺母的螺纹圈数不宜大于10圈,主要原因是D。

A)防止螺母松动B)避免螺母太厚,增加机器重量

C)制造困难D)采用圈数过多的加厚螺母不能提高联接强度

(7)在需要具有自动定心作用并有利于各齿均匀承载的场合,渐开线花键应采用B定心。

A)按与分度圆同心的圆柱面定心B)按渐开线齿形定心C)按大径定心

(8)花键的主要失效形式为B。

A)点蚀B)工作面压溃C)胶合D)塑性变形

(9)圆柱销与销孔间的配合为B。

A)间隙配合B)过盈配合C)过渡配合

(10)对于普通V带,其最大线速度为B。

A)B)C)

(11)在带传动机构中,通常将松边放在上方,紧边处于下方,其目的为C。

A)减小带内侧弯曲应力B)增大带的长度C)增大主动轮包角

(12)滚子链的滚子与套筒之间、套筒与销轴之间均为A。

(13)标记为的滚子链其链排数和链节数为。

A)2,88B)1,08C)1,88

(1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链轮的齿数越多,则链传动的动载荷就A。

A)越小B)越大C)不变

(15)通常限定小链轮的最大齿数,为C。

A)100B)110C)120

(16)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A。

A)齿面磨损B)齿面点蚀C)齿面胶合

(17)轮齿工作面的硬度小于或等于B的齿轮称为软齿面齿轮。

A)320HBSB)350HBSC)380HBS

(18)我国规定的一般传动齿轮的压力角和航空传动齿轮的压力角分别为B。

A)B)C)

(19)当齿轮的圆周速度时,应采用的润滑方式为C。

A)B)C)

(20)A型蜗杆的法面齿廓为直线。

A)ZNB)ZKC)ZI

(21)闭式蜗杆传动的功率损耗包括三部分,即A、轴承摩擦损耗和溅油损耗。

A)啮合摩擦损耗B)塑性变形损耗C)热损耗

(22)轴承合金是以C作为基体,其内含有锑锡或铜锡的硬晶粒。

A)青铜B)碳钢C)锡或铅

(23)为了限制滑动轴承的温升,必须验算滑动轴承的值。

A)B)C)

(24)滚动轴承有两种保持架,其中A常用铜合金、铝合金或塑料经切削加工制成,有较好的定心作用。

A)实体保持架B)冲压保持架

(25)一般地说,当工作载荷的方向不变时,A有更紧一些的配合。

A)转动圈比不动圈B)不动圈比转动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