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7404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肥料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土壤肥料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土壤肥料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土壤肥料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土壤肥料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肥料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土壤肥料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肥料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肥料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由土粒-水–外物间的分子引力引起。

5、土壤剖面

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学层次,以及母质层次。

6、腐殖化过程

是指在生物因素作用下,在土体中,尤其是在土体表层所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7、水平地带性

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规律性称为水平地带性。

8、风化作用

是指巨大坚硬的岩石,在外界条件作用下逐渐破碎变成大小不等的颗粒,同时改变了原来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成为土壤母质的过程。

9、土壤孔性

是土壤孔隙的数量、孔隙的大小及其比例、以及孔隙在土层中分布情况的综合反映。

10、土壤容重

单位容积土壤(包括粒间孔隙的原状土)的质量(干重)g/cm3。

11、粘着性

12、土壤分类

就是根据各种土壤之间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的差异和内在联系,通过科学的归纳和划分,把自然界的土壤进行系统排列,建立土壤分类系统,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利用、改良、保护现有的土壤资源。

15、潜育化过程

潴育化过程是指土体处于季节性积水条件下,在土体中交替发生的氧化还原过程。

16、粘化过程

是指矿物颗粒由粗变细形成粘粒的过程,或粘粒在土体中淀积使粘粒含量增加的过程。

17、同晶置换

指在成土过程中,硅酸盐矿物中的硅氧片或水铝片中的配位中心离子被大小相近而电荷符号相同的离子所取代,但其晶层结构未变的现象。

18、阳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将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代换下来,即溶液中的离子与胶体表面的离子互换位置,这种作用称为阳离子交换作用。

19、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是指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增产效率的时期。

多数出现在作物旺盛生长的时期。

20、作物营养临界期

是指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各种营养比例失调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21、养分归还学说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

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

22、最小养分律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每种必需元素,但决定植物产量(生物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只有补充了土壤最小养分,植物的产量才会提高。

二、简答题

1、从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的结果出发,比较母质与岩石、土壤在性质上的差异。

岩石风化的结果产生了母质,母质与岩石相比产生了一些新的特性:

a:

物理风化:

使岩石由大块→小块→碎屑,由致密坚硬态→疏松态,这种物理状态的改变,使母质产生了通气、透水性,为进一步风化创造条件。

b:

化学风化:

产生了许多细微的粘粒,粘粒之间有毛管孔隙,产生了保蓄水分的能力,即蓄水性。

同时粘粒的产生,增加了颗粒的表面积,产生了一些胶体性能,比如:

吸附性能,可以保存风化释放的可溶性养分,为肥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另外化学风化释放出一些可溶性盐基物质,这是植物矿质养分的最初来源。

c:

由于母质的疏松多孔性,使气体能流通和交换,有利于根系的呼吸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分解作用。

同时由于母质能吸附一定的水分,增加了导热率和热容量,使母质初步具备了调节温度的能力,而不是象岩石那样激烈的升温和降温,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总体上讲,母质初步具备了肥力要素中的水肥气热条件,但它还不是土壤,它还不具备完整的肥力,因为:

作为土壤肥力要素之一的养分还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尤其是植物最需要的氮素,因为风化所释放出来的养分处于分散状态,会随水流失,母质微弱的吸附力,还不能将它们保存下来,更不能累积和集中。

母质虽然初步产生了透气性、透水性、蓄水性,但它们还没有完整的统一起来,尤其是水分和空气在母质孔隙中是对立的,水多则空气少,两者还不能很好地协调,这远远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所以母质与岩石相比,初步具备了水肥气热条件,但与土壤相比,水肥气热还不能很好地统一,它只是为肥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为成土作用创造条件。

2、有机物的C/N比是如何影响有机质转化的?

N是组成微生物体细胞的要素,有机质中的C既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又是构成体细胞的要素,所以微生物对C和N这两种元素的需要有一定的比例,才能满足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构成体细胞的需要。

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对C/N的要求不一样,一般认为微生物每分解25—30份的C,大约需要1份的N,也就是说微生物对C/N的要求是25—30/1。

如果有机物的C/N>25—30/1时,有机物中的N素供应不足,微生物就可能从土壤中吸收有效N用于构成微生物体细胞,从而产生微生物与植物竞争土壤有效N的现象,也有可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从而使有机物的分解受到抑制。

有机物的C/N<25—30/1时,有机物中的N素供应充足,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也要快得多,有利于矿质化作用的进行。

实际上大多数有机残体的C/N远远大于25—30/1,比如禾本科作物的秸秆,其C/N80—100:

1远远大于25—30/1,为了促进它的分解,并防止植物缺N,应该补施一定的化学N肥。

3、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土壤空气存在于无水的土壤孔隙中,它的含量取决于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土壤空气与大气的组成相似,但是在含量上存在一些差异。

a、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比大气高十几倍甚至几百倍。

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有机质分解释放出大量的CO2;

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出CO2;

土壤中碳酸盐溶解会释放出CO2。

b、土壤空气O2含量比大气低,主要是因为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O2,OM的分解也会消耗掉O2。

c、土壤空气相对湿度比大气高。

除表层干燥土壤外,土壤空气湿度一般都在99%以上,处于水汽饱和状态,而大气只有在多雨季节才接近饱和。

d、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当土壤通气不良时,土壤含O2量下降,OM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厌氧分解,产生大量的还原性气体比如CH4、H2等,而大气中一般还原性气体很少。

e、土壤空气的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土壤水分、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深度、土壤温度、pH、栽培措施等都会影响到土壤空气的组成,而大气的组成相对比较稳定。

4、土壤中各种水分类型的有效性有什么不同?

吸湿水(紧束缚水):

由于固体土粒表面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对空气中的水汽分子产生的吸附力而紧密保持的水分称吸湿水。

水分不能自由移动,也没有溶解能力,属于无效水。

膜状水(松束缚水):

吸湿水达到最大量时,土粒残余的吸附力所保持的水分称膜状水。

膜状水部分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但是它仍然受到土粒吸附力的束缚,移动缓慢,仍然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

毛管水:

当土壤水分含量达到最大分子持水量时土壤水分就不再受土粒吸附力的束缚,成为可以移动的自由水,这时靠土壤毛管孔隙的毛管引力而保持的水分称为毛管水。

毛管水可分为:

a、毛管上升水:

地下水随毛管上升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称毛管上升水,毛管上升水与地下水位有密切的关系,会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地下水位适当时它是作物水分的重要来源,但地下水位很深时,它达不到根系分布范围,不能发挥补充水分的作用,地下水位浅时会引起湿害。

b、:

毛管悬着水:

在地下水位很深的地区,降雨或灌水之后,由于毛管引力而保持在土壤上层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悬着水。

它与地下水位没有关系,好象悬浮在土层中一样,它是植物水分的重要来源,对植物的生长意义重大。

重力水:

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向下渗透,这种水分称重力水。

对于旱地土壤来说重力水,只是暂时停留在根系分布土层,不能被植被持续利用,而且重力水的存在会与土壤空气发生尖锐的矛盾,往往成为多余水或有害水,对于水稻来讲重力水的存在则是必需的。

5、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质地如何改良?

不同质地的土壤表现出不同的肥力特征

砂质土肥力特征表现为:

蓄水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快,但通气性、透水性好,易耕作。

粘质土的肥力特征表现在:

保水、保肥性好,养分含量丰富,土温比较稳定,但通气性、透水性差,耕作比较困难。

壤质土是介于砂质土和粘质土之间的土壤类别,在性质上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是比较理想的土壤类别,许多肥力性质都介于砂质土和粘质土之间。

总体上讲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和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它不是决定土壤肥力的唯一因素,一种土壤在质地上的缺点,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调节土壤颗粒组成而得到改善。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

a、增施有机肥料

b、掺砂、掺粘,客土调剂

c、翻淤压砂、翻砂压淤

d、引洪漫淤、引洪漫砂

e、根据不同的土壤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

6、判断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是?

a缺少该元素,植物不能完成其正常的生活周期。

b缺少该元素,植物呈现专一的缺素症,只有补充该元素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其它元素不能代替它的功能。

c该元素在植物营养上是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并非由于改善于植物的生活条件所起的间接作用。

7、团粒结构体的土壤肥力特点?

①具有多级孔隙;

团粒内部多为毛管孔隙,团粒之间多为通气孔隙。

大孔隙通气、透水,小孔隙保水、蓄水。

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②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大孔隙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

小孔隙中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速度慢而使养分得以保存。

③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壤热量状况;

④团粒结构降低了土粒间的粘着性、粘结性,减少了耕作阻力,提高了耕作质量,土壤耕性好;

⑤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和生长;

团粒间较疏松,根系穿插容易;

团粒内部相对紧密,有利于根系的固着。

8、根外营养作为根部营养的一种辅助手段,主要具有哪些特点?

a直接供给植物养分,可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和转化。

b根外营养养分吸收转化比根部快,能及时满足作物需要,

c叶部营养直接影响作物体内代谢,有促进根部营养和改善品质的作用。

d根外追肥是经济有效地施用微肥的一种方式。

9、简述植物营养的共性与特殊性?

共性:

每一种高等植物都需要17种必需营养元素,即每一种高等植物都需要:

C、H、O、N、P、K、Ca、Mg、S、Fe、Mn、Zn、Cu、Mo、B、Cl、Ni等十七种必需营养元素,这种是作物营养的共性。

特殊性:

不同的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不同。

不同的作物对不同形态的养分吸收能力不同。

同一种作物的不同品种对养分的需要量不同。

d:

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量不同。

10、什么是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地质大循环

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经过物理、化学风化,形成细小的颗粒,同时有一部分元素溶于水,这些岩石矿物的风化物随流水进人海洋,在海洋中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重新形成各种沉积岩,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地质大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