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1678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

《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

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17、古诗两首

执教者

张颖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画卷吧!

我们首先要走进的是古诗两首。

1、介绍李白:

关于李白,你又知道些什么?

2、揭示诗题,题意:

今天让我一同走进李白的这首烩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

生读课题

解决问题:

了解庐山

了解瀑布

二、学生初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指生读古诗(正音)

3、初步理解诗意:

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三、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

遥看:

  川:

水道、河流。

  挂:

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

飞流直下:

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

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

(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

(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抓住:

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拓展

课外积累展示:

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庐”“瀑”“炉”“疑”,

第二课时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唐代“诗圣”杜甫的诗。

2、介绍杜甫:

2、认识“绝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背景:

二、学生自读,学习生字,写字。

1、自由读,指名读诗

2、出示5个生字,认一认,记一记。

3、指导写“吴、含、窗、岭、、泊、柳”6个字。

三、品读,背诵。

1、听老师朗读。

2、粗略体会诗句美。

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从诗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板书: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雪、船。

那么诗人是怎样用诗句把这些景物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写成一首优美的诗呢,让我们一句一句地去读读。

3、细细品位诗句美。

(1)学习第一句:

自由读,说说读出了什么美?

(颜色美、声音美)从哪里读出来?

(欢快地、自由自在地)读第一句诗。

(2)学习第二句诗

这句话有颜色美吗?

(白鹭、青天)读第二句。

(3)小结:

仅仅两句诗就已使我们浮想联翩,诗句里的画面多么美丽,尤其是色彩,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独特鲜艳的色彩特征。

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美好语言描绘画面,同学们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早春的景色真美啊,柳枝(),两只黄鹂鸟()。

一行白鹭正()飞向的天空。

(4)齐读一、二句。

(5)学习第三句

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打动了,他不仅站起身来,推开窗子往远处看,又被什么吸引住了?

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

(时间长久)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

(诗人从窗口向远望),画(囗),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

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

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6)学习第四句诗

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一低头,却又看见门前的什么?

(门前停靠在岸边的船只)边贴船只边叙述:

船只不在航行吗?

你从哪个字知道的?

(泊),泊就是停靠的意思。

东吴是指长江下游,这些船只都是从遥远的东吴航行来的,哪个词可以看出它们行驶的路途遥远?

(万里)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

(欢快、愉悦、舒畅)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第四句诗。

(7)体会诗情

此时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安史之乱”得以平定的第二年,诗人心情愉悦,才会有闲情逸致抬头远眺西岭雪景,俯首感受鸟语花香的明媚春色。

所以诗三四句就写了诗人远望近观的情形,同学们能不能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诗人从窗口向远处望,只见,低头看近处,只见。

看到这番情景,诗人心中。

(8)背诵

四、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

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抄写一遍。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周教学札记

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18、雷雨

执教者

张颖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认识4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出示两组词语,谁会读?

蒙蒙细雨倾盆大雨

春雨绵绵狂风暴雨

读着这两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描写雨的)板书雨

还有什么更独特的发现吗?

2、是呀,雨是有脾气的。

它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雨会是什么脾气呢?

你们听,它来了!

放雷雨声音,这是什么雨?

板书雷

二、初读课文

1、赶快看到第18课,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分三个学生读,其他学生仔细听,他们都读了哪几节?

说说他们读的你有什么发现没?

3、听了同学的朗读,再看看课文里两副插图,比较一下,左右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能按照从上倒下的顺序说一说吗?

课文仅仅写了下雨时和雨后的景色吗?

那还写了什么?

4、可是这部分内容课文没有插图,那就请小朋友帮帮忙,自己读读懂课文,和老师一起把雨前的景色画出来。

三、学习课文1-3段。

1、轻声朗读1-3段,说说我们要先画什么?

乌云,这样画行吗?

再多画一点,这样行吗?

理解“压”,板书。

接着要画什么?

叶子和蝉。

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什么?

指导读

2、雷雨前的天气一直是这样的吗?

画风画摆动的柳条。

指导读。

接着画什么?

蜘蛛。

蜘蛛怎么样?

指导读,板演,说说哪个词用的好?

“垂逃”可以给垂换个词吗?

板书指导

3、最后还要画什么?

闪电雷声。

指导读。

4、这样的情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试着连起来读一读。

指名读。

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全班一起读第三段。

5.指导写字。

“垂逃”

6、说话练习: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还学过《要下雨了》,你能说说下雨

前哪些小动物也忙着做准备呢?

四、学习课文4-6段。

1、是呀天气这么闷热,闷的大伙儿多难受压,这时大树呀,小草呀,小动物呀还有人们多么渴望下一场痛痛快快的及时雨呀!

你听雨来了!

课件

谁能读出一场痛痛快快的雷雨?

真是吓得畅快呀!

真是舒服呀!

真是酣畅淋漓的雨呀!

还能加上动作边读边表演吗?

哗,哗,哗,(三个)

三个大组表演。

多痛快的雨呀!

小朋友看过这样大的雨吗?

你们往窗外望去,是怎样的情景?

心情怎样?

指导读句子。

齐读句子,能学着课文说说你们看到的景色的吗?

4、来得快,去的也快。

雷雨是个很率性的娃娃,没过多久,引读:

渐渐的,渐渐的,雷声——,雨声也————。

5、连起来读4-6段,指名读4-6段。

五、一场雷雨过去了,我们这堂课也快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我们用声音来表现文字的画面,用心感受这场雷雨吧。

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

那课文是怎样描绘雨后的美景的,我们又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

咱们下节课一起分享。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过渡:

上一节课,我们交了许多生字朋友,现在都还记得吗?

那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出示课件)

二、学习最后一个部分7-8自然段。

1、配乐朗读,看课文说图意。

2、品词析句。

你喜欢哪句话?

▲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迎面扑来”:

对着脸扑过来。

清新:

很新鲜的空气,特别凉爽。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感受到了彩虹的轻松自在。

彩虹就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天空,分外美丽。

▲蜘蛛又坐在网上。

你读出了什么?

感觉到了什么?

3、请你读读第8小节,你有什么发现?

▲有6句话,每句话都很短。

▲每句话都是什么怎么样了。

▲每一句话里都有一个动作词。

4、品味用词的准确性。

5、品读。

(1)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图听雨后的声音,(点击喇叭,播放雨后动物的鸣叫,再点击任意处,停止播放声音。

)教师启发:

雨后天晴,空气像滤过似的清新,景物像洗过似的明净。

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那个小男孩,心情会怎么样?

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2)个别练读,指名配乐读,全班配乐读。

(点击灰喇叭,播放音乐)

三、指导背诵

四、拓展:

寻寻觅觅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课文中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2、美丽的七色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3、你想象这个小作者一样,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吗?

也来试试吧!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19、最大的“书”

执教者

张颖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

最大的书。

你发现和课文中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纠错:

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

为什么加引号,看来这一处值得我们研究研究,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汇报。

过渡:

原来说的不是一本真正的书,可课文中那位地质勘探叔叔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呢?

看来这又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不过先得攻克字词的难关。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

“我会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