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对斑点叉尾鮰肉质的影响研究学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6448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芪对斑点叉尾鮰肉质的影响研究学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黄芪对斑点叉尾鮰肉质的影响研究学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黄芪对斑点叉尾鮰肉质的影响研究学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黄芪对斑点叉尾鮰肉质的影响研究学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黄芪对斑点叉尾鮰肉质的影响研究学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芪对斑点叉尾鮰肉质的影响研究学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黄芪对斑点叉尾鮰肉质的影响研究学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芪对斑点叉尾鮰肉质的影响研究学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芪对斑点叉尾鮰肉质的影响研究学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0.05),分别比对照组高出2.2%,2%,2.1%。

2%、3%添加组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62±

0.12(%),7.44±

0.06(%),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8%、5%,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而各组间肌肉水分、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

本研究得出结论:

(1)在斑点叉尾鮰(平均体重5.634g)饲料添加黄芪(1%-3%),均能显著提高鱼体肌肉粗蛋白的含量。

(2)在斑点叉尾鮰(平均体重5.634g)饲料添加黄芪(2%-3%),能显著提高鱼体肌肉粗脂肪的含量。

(3)综合黄芪对斑点叉尾鮰肉质、饲料成本等各方面考虑,建议在斑点叉尾鮰幼鱼饲料添加2%的黄芪粉。

关键词:

黄芪斑点叉尾鮰粗蛋白粗脂肪

 

EFFECTOFASTRAGALUSONTHEMUSCLEOFCHANNELCATFISH(IetalurusPunetaus)

ABSTRACT

EffectsofAstragalusonnutritionalingredientinmuscleofchannelcatfish(IetalurusPunetaus)werestudied.Therewerefourgroups:

0.00%group,1%group,2%group,3%group.Feedingonmiddleweightof5.634gchannelcatfish(IetalurusPunetaus)48d.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crudeproteinofthe1%group,2%group,3%groupwerehigherthanthetrialgroup(P<0.05).Thecrudefatofthe2%group,3%groupwerehigherthanthetrialgroup(P<0.05).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moistureandcrudeashcontentbetweenthetri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P>0.05).ItWasconcludedfromtheseresultsshowedthatthedietwith2%astragaluscouldimprovethecrudeproteinandcrudefatcontentinmuscleandthemusclequalityofchannelcatfish(IetalurusPunetaus)

KEYWORDS:

astragalus;

channelcatfish(IetalurusPunetaus);

crudeprotein;

crudefat;

目录

第一章前言1

1.1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特性1

1.1.1形态特性和生活习性1

1.1.2营养需要2

1.2斑点叉尾鮰的研究进展2

1.3中草药应用于水产动物的进展研究4

1.4中草药黄芪的药理作用以及在水产动物的研究进展6

1.5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7

第二章材料和方法8

2.1实验材料8

2.1.1实验地点8

2.1.2实验样品来源8

2.1.3实验饲料8

2.2实验方法9

2.2.1实验设计9

2.2.2实验程序10

2.2.3计算公式10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12

3.1黄芪对斑点叉尾鮰肌肉粗蛋白含量的影响12

3.2黄芪对斑点叉尾鮰肌肉粗脂肪含量的影响13

3.3黄芪对斑点叉尾鮰肌肉其它指标的影响13

第四章讨论16

4.1黄芪相关安全性研究16

4.2黄芪对斑点叉尾鮰肌肉品质的影响16

4.3其他中草药对斑点叉尾鮰肌肉品质的影响18

第五章小结20

致谢24

第一章前言

1.1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特性

1.1.1形态特性和生活习性

斑点叉尾鮰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上下颌有小而密的细齿。

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

头部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长短各异,以颌须为最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鼻须最短。

鳃孔较大,鳃膜不连于峡部,颐部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体重大于0.5kg的个体斑点消失。

具有脂鳍1个,尾鳍分叉较深,各鳍均为深灰色。

体两侧及背部呈灰色或深灰色,腹部乳白色,幼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斑点逐步不明显或消失[1]。

斑点叉尾鮰属肉食性鱼类.但在长期的人工饲养驯化条件下,可以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在天然水域中,幼鱼主要以水生昆虫为食,成鱼则以各种蝇类、摇蚊幼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小杂鱼等为主要食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斑点叉尾鲴尤喜食由鱼粉、豆粕、玉米、麦麸等制成的商品颗粒饲料.并同时摄食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等。

斑点叉尾鮰喜欢集群摄食,并趋弱光,具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性,其摄食方式在幼苗期为吞食和滤食;

鱼种后期,则以吞食为主,兼以滤食.斑点叉尾鮰是一种温水性淡水鱼类,适温范围0~38℃,生长摄食温度为5~36℃,最适生长温度为18~34℃,最佳摄食温度为18~30℃,当水温超过39℃时会出现呼吸变慢、行动呆滞等不良反应.在溶氧为3mg/L时能正常生长,当低于0.5mg/L会出现死亡现象.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6.5~9.0,对盐度的适应值应小于1‰[2]。

在自然条件下,斑点叉尾鮰的性成熟年龄为1~3龄.据调查,人工养殖条件下,雄鱼可在13个月排精,成熟个体具有明显副性征,成熟雄性个体头背部体色呈深灰色,头部扁平,比雌鱼的宽,腹部狭长,生殖孔有假象,挖卵器插不进去;

而成熟雌性个体头背部呈淡灰色,头部圆而吻尖,腹部略圆而饱满,生殖孔圆形,两个孔被瓣状皮膜分开,呈裂缝状,生殖孔处于肛门和泌尿孔之间,可将挖卵器插入生殖孔中[2]。

1.1.2营养需要

许多研究表明,斑点叉尾鮰对蛋白质需要量24~55%。

其变化幅度较人的原因是这些研究是在不同条进行的:

而且影响蛋白质需要的因素很多,包括鱼的大小、投饵率、蛋白质品质、氨基酸组成、天然食物的存在、消化能、水温、养殖密度。

斑点叉尾鮰必需的十种氨基酸有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胱氨酸、苯丙+酪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赖氨酸被认为是斑点叉尾鮰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斑点叉尾鮰可以很好的利用化学合成的赖氨酸,化学合成的赖氨酸生物学效价相当于豆粕中蛋白质中赖氨酸的57~68%。

在含赖氨酸不足的饲料中添加合成的赖氨酸(占蛋白5%)时可达到理想的生长效果。

斑点叉尾鮰可以合成人部分脂肪酸。

因此,从营养角度来看.除了提供必需脂肪酸外,也许没必要提供饲料源的脂肪。

一般在饲料中5~6%的脂肪水平即可满足鱼的生长、体脂、鱼产量和加工质量[3]。

戴银根,周志刚[4]在《斑点叉尾鮰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综述》提到斑点叉尾鮰对脂肪需要量一般为5%~6%。

通常在25℃~32℃时,摄食动物性脂肪比植物性脂肪生长快。

对脂肪的吸收利用受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同时与脂肪的种类有关。

斑点叉尾鮰对不同来源的脂肪均能有效利用,但利用率上有一定差异。

斑点叉尾鮰能有效利用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在生理上表现肝胰脏和肠系膜脂肪组织脂肪酶含量升高,由于碳水化合物是—种廉价饲料源,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能有效降低成本和帮助饲料成型。

斑点叉尾鮰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受个体大小、生长率、性成熟阶段、疾病、水温、水质等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的不多。

矿物质元素对于维持鱼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有作用。

鱼体对矿物质的需要包括矿物质种类满足、含量满足和矿物质元素的平衡。

1.2斑点叉尾鮰的研究进展

中国于1984年首次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并结合中国国情,较系统地进行了移殖、驯化及养殖试验,于1987年人工繁殖成功。

目前,已推广到20多个省市进行养殖,特别是在广东、湖南、湖北、江苏、四川、重庆和云南等省市形成了较大的养殖规模,现已经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2009年到2013年来对斑点叉尾鮰的研究包括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类,市场价值类,免疫防治类以及不同因素的变化对斑点叉尾鮰各项指标的影响等。

童桂香,黎小正,韦信贤,吴祥庆,卢小花[5]等从患败血症并出现肠套叠的斑点叉尾鮰肝脏、肾脏及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细菌(TE090214),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斑点叉尾鲴病鱼的病原且具有高度致死性。

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特征鉴定。

结果发现该菌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形状为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无荚膜及芽孢,氧化酶阳性,鸟氨酸脱羧酶阴性;

能发酵葡萄糖产气,能利用甘露醇、蔗糖、阿拉伯糖和水杨苷产酸,能水解七叶苷等。

谭肖英,罗智,王为民,熊邦喜[6](2009年)等将180尾初始体重为(41.9±

0.5)g的斑点叉尾鮰放养于18个室内容积为300L的水簇箱中进行饥饿处理12周,每箱放lO尾,每2周取样一次,研究长期饥饿胁迫下小规格斑点叉尾鲴生长和鱼体生化组成的变化发现:

饥饿过程中全鱼的蛋白质、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

0.05);

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

0.05),而灰分含量变化不大;

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前6周变化不显著(P>

0.05),而6周后显著降低(P<

0.05);

脂肪、糖原和灰分含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

0.05)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

0.05)。

仇明,王爱民,封功能[7](2010年)等探讨枯草芽孢杆茵对均重(10.48±

0.21)g斑点叉尾鲴鱼种生产性能、形体指标和肌肉组成成分的影响。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300、500和700mg/kg枯草芽孢杆茵,饲喂50d。

结果表明,试验组蛋白质效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83%、23.90%、35.21%、27.33%;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了300、500、700mg/kg组中鱼肌肉中粗蛋白质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显著,分别提高了6.62%、11.00%和10.36%。

并相结合其他指标比如肠体比和肝体比等得出在其试验条件下斑点叉尾鮰鱼种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茵最适添加量为499~503mg/kg。

杨雨虹,刘行彪,黄可[8](2011年)等在基础饲料分别添加0(对照组)、300、500、1000、1500和2000U/kg植酸酶的试验饲料,生长试验进行90d生长试验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0~2000U/kg植酸酶的试验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及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有显著提高(P<

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

0.05),但添加量在l500~2000U/kg时组间无显著差异(P>

得出结论:

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斑点叉尾鲴对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

朱耀强,李道友,赵思明,熊善柏[9](2012年)等以蚕豆和配合饲料饲喂平均体质量为250g的斑点叉尾鮰100d,考察蚕豆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和肌肉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蚕豆组和配合饲料组增重率分别为104.85%和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