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工程施工创新成果总结.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4160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办公楼工程施工创新成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办公楼工程施工创新成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办公楼工程施工创新成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办公楼工程施工创新成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办公楼工程施工创新成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办公楼工程施工创新成果总结.docx

《办公楼工程施工创新成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办公楼工程施工创新成果总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办公楼工程施工创新成果总结.docx

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办公基地办公楼工程创新成果总结陕西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1-目录工程概况.2

(一)建筑设计.2

(二)结构设计.3(三)安装设计.3(四)工程特点及难点.3(五)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单位及监督机构.4二创优工作总结.5

(一)项目创优目标.5

(二)项目管理.5三管理、技术、质量创新成果总结.6

(一)创新成果.6

(二)建筑业“四新”技术.16(三)环保节能技术.22四综合效益.23

(一)工期效果.23

(二)安全文明施工.23(三)技术成果.23(四)经济效果.23(五)质量效果.24(六)社会效益.24-2-一、工程概况陕西交通集团公司办公基地办公楼工程,位于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唐延路6号,是一座集办公、会议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共建筑,设计典雅,恢弘大气。

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八度,建筑耐久年限50年,建筑防火分类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一级,人防等级为六级。

,工程于2007年11月25日开工,2009年6月30日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2009年7月20日竣工备案。

(一)建筑设计建筑总高度98m,建筑面积59283.22,标准层高3.8m,地下三层,地上二十五层;地下室为人防、车库及设备用房,一至三层为门厅、会议室、贵宾接待室及休息室、值班室,四层至二十五层为办公、会议用房;屋面为水泥焦渣找坡、50厚XPS挤塑板保温、水泥砂浆找平、1.5厚高分子防水涂膜及自粘橡胶高分子卷材防水、广场砖保护层上人屋面;外墙外保温采用45厚XPS挤塑板,饰面采用干挂石材幕墙和铝合金玻璃幕墙,外门窗采用断桥铝合金中空钢化辐射镀膜膜玻璃门窗;地下车库地面为环氧树酯耐磨地面,0.000以上地面除一层门厅、休息厅、接待室、值班室、走廊回廊、电梯前厅等为磨光花岗岩外,其余为块材地面;地下室设备间顶板为乳胶漆涂料,走廊及卫生间为铝扣板吊顶,标准间及办公室为纸面石膏板吊顶;卫生间墙面为粘贴秞面砖,一至三层门厅、中庭、休息厅、前厅、敞厅及一至二十五层电梯前厅为干挂石材,其余均为乳胶漆墙面。

地下室底板及外墙均采用1.5厚高分子防水涂膜和1.5厚自粘橡胶高分子防水卷材,卫-3-生间采用2.0聚氨酯涂膜防水。

(二)结构设计基础设计为700mmL35m的钢筋砼灌注桩筏板基础,承台厚度分别为2m、1.6m,筏板厚0.6m。

砼强度等级分别为:

灌注桩C45,基础C40,抗渗等级S8,地下室外墙C45,抗渗等级S8,地下室柱、内墙C55,一至十六层柱为C50,十七至二十四层墙柱C45,二十五层墙柱C40,梁板均为C40,二十五层以上墙、柱、板为C35,0.000以下内墙和0.000以上外墙均为240非承重空心砖砌体;0.000以上内墙均为180非承重空心砖砌体。

(三)安装设计安装工程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建筑电气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智能建筑工程、电梯工程,包括:

给、排水系统、热水系统、电力与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中央空调系统、送排风系统、防排烟系统、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安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喷系统、气体灭火系统。

(四)工程特点及难点1本工程基础承台形式多样,且承台面积大,厚度分别为1.6m、1.8m、2.0m,局部核心筒处厚度达4.4m;砼的强度、抗渗等级高,要求砼浇筑不留施工缝,一次浇筑成型;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采取电子测温、选用低温水泥等相应技术措施,避免了混凝土温度裂缝地产生。

-4-2基坑深-16.1m,地下水位-10.90m,周边又距原有建筑物较近,场地狭窄,给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带来一定难度;为解决这一难题,在基坑四周设置降水井降水,并对基坑四周采用灌注护坡桩加锚索支护,应用面积共5000,经水平位移变形观测,边坡稳定,确保了基础施工安全。

3.-16.1m深基坑施工,筏板底及地下室外墙防水工程质量好坏已成为本工程质量的重点。

施工中项目部从方案制定、材料采购、队伍选择、工艺编排、过程控制及检查验收等环节加强管理,严格把关,确保了地下室防水工程无渗漏。

4本工程为办公用房,结构形式变化较大,局部设计跨度达到16.2m,层高达14m,为高架支模;对此,项目部编制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专题方案,经过专家论证,施工中并采用拉压力传感器监测立杆受力过程,保证了支撑体系稳定及混凝土浇筑质量。

5屋面几何形状复杂,设备多,管道及其他支架支墩多,给防水层及广场砖整块对缝铺设造成很大难度,对此,项目部采用计算机设计、策划,施工中双向挂线施工,使整个屋面工程达到了理想效果。

(五)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单位及监督机构建设单位:

陕西交通建设集团公司;设计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单位:

西北有色勘测公司;监理单位:

陕西华茂建设监理公司;施工图审查单位:

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5-施工总承包单位:

陕西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参建单位:

上海东尼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广东省华侨建筑装饰公司;质量监督机构:

西安高新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二、创优工作总结

(一)项目创优目标我公司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就锁定该工程质量目标为国家优质工程,为确保总体质量目标实现,并制定了以下阶段目标:

1西安市文明工地;2陕西省文明工地;3西安市优质结构工程;4陕西省优质结构工程;5陕西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6陕西省建工集团“华山杯”;7西安市“雁塔杯”;8陕西省“长安杯奖”;9国家优质工程。

(二)项目管理针对该工程造型复杂、体量大、工序多、工期紧等特点,为达到一次成优,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管理措施:

1选拔有创优经验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材组建项目管理班子,层层-6-落实责任,不断强化管理。

2将增加科技含量、推进技术进步、坚持技术创新作为创优的支撑点,为实现质量目标奠定基础。

3重策化、抓细部,强化过程控制,追求过程精品。

4重视工艺探索,追求工艺改进,开展QC小组活动,解决技术难题,克服质量通病。

5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文明施工,做好环保节能。

6制定并实施项目科技质量管理奖罚制度,激励与处罚并举,以促进创优工作深入开展。

三、管理、技术、质量创新成果总结

(一)创新成果1.建设创新1.1机制的创建本工程项目建设首先锁定高起点、高目标。

在施工过程中,实行“目标管理、创优策划、过程监控、阶段考核”的争创机制,为争创“优质工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聘请专家作为项目实施的顾问组,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1.2严把质量关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严把工程质量关。

施工过程中,组织省内知名专家及参建单位对重点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评审和讨论,如基坑支护、筏板基础、地下室剪力墙、外架、高架支模、大模板、外墙-7-干挂石材、门厅内墙石材等都进行了多次论证和考察。

同时多次组织专家专题研讨、分析质量通病的防治,并制定相应的监督、控制办法和措施,为提高工程质量,严把工程质量关。

1.3专项检测除正常的检测外,委托具备相应资格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检测,对基础筏板大体积砼测量,对门厅高大模架体动态监测等。

1.4优化设计结合实际,优化设计,提高工程可靠度。

5.12地震后,结合抗震要求,先后多次与设计单位讨论设计优化问题;此外安装工程的空调、智能建筑的节能、监控的同样与设计单位讨论对设计进行优化,在满足工程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要求各系统具有兼容性和前瞻性。

1.5资料管理高度重视内业资料的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优质工程对资料地整编、组卷及装订要求,多次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对工程档案资料的整理进行培训和交流,做到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的同时,确保工程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为创建优质工程提供真实可靠的优质资料。

2.设计创新2.1设计理念2.1.1人本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高标准生态型办公区为规划目标,-8-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办公区。

注重地区生态环境和办公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空间环境的整治,绿化系统的建立及绿化覆盖率的提高,是现阶段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的交通系统,宜人的空间设计,将有助干办公质量的提高。

2.1.2特色原则在“求实、超前、高效、庄重”整体格调统一的前提下,强调办公区环境和建筑空间与实体的整合性,平面功能务实大度,建筑造型简洁大方。

注意办公区环境、建筑群体与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

空间、步行绿带,组团绿地等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办公休憩场所的塑造,将增强职工的归属感。

在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同时,因势利导,力求提高区内的环境质量标准,在都市空间创造具有自然风貌的优美环境,形成绿树成荫、安逸雅致、通透明亮、舒适恬静的办公空间。

2.1.3科技原则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办公建筑和居住要求有机地结合,提高办公功能质量和环境水平,为职工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办公空间。

2.1.4绿色生态原则建设绿色生态的现代化办公区是当今建设的必然趋势,在规划设计、空间布局和环境设计中应遵守环境保护、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9-的原则,力图创建舒适宜人、融于自然的生态办公环境。

2.2设计手段在结构设计中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性能化分析手段,即时程分析与push-over。

本工程在一至三层存在局部大空间设计,在概念设计上采用楼板钢筋双层双向拉通的措施,对规范反应谱法计算所得结果进行性能化分析是验证和指导设计的重要手段。

2.2.1时程分析是指对工程的基本运动方程,输入对应于工程场地的若干条地震加速度记录或人工加速度时程曲线,通过积分运算求得在地面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期间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并以此进行结构构件的界面抗震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从整体上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做出相应的评价,指导设计中的配筋及构造措施。

2.2.2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是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的一种方法。

具体地说,就是在结构分析模型上施加按某种规定的分布方式模拟地震水平作用惯性力的侧向力,单调加载并逐级加大,一旦构件开裂或屈服即修改其刚度,直到结构达到预定的状态(成为机构、位移超限或达到目标位移),从而判断结构分析模型是否满足相应的抗震能力要求。

随着加载模式、目标位移以及需求谱等方面的日趋完善,应用于规则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能够较好地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本工程采用以上分析手段,较好的分析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使得结构设计的目标更加明确,设计措施更加合理,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10-提下,工程造价更加经济合理。

2.3工艺设计2.3.1消火栓给水系统2.3.1.1本工程为高层办公,建筑高度为98m,按一类高层民用建筑,一级耐火等级进行消防给水设计。

2.3.1.2本工程为两路供水,高区(十八-二十五层),地区(地下三层-三层)地下室设消防泵房、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V=720m3),以满足火灾延续时间的消防用水量。

在室外设3组地上水泵接合器,可以满足室外消防用水要求。

2.3.1.3室内消火栓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任一部位设置,以保证办公大楼室内消防灭火要求。

2.3.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3.2.1本工程三层二十五层按中危险级设计,作用面积160,喷水强度8.0L/min.m,喷头工作压力大于0.1MPa,火灾延续时间1h,地下室设自喷泵房,自喷管道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管径DN100丝扣连接,管径DN100卡箍连接。

室外设两组水泵接合器,可满足室外消防用水要求。

2.3.3气体灭火系统在一层消防控制室及配电间设计有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2.3.4室内给水系统2.3.4.1本工程给水系统在地下室设三套变频给水设备分高、中、低三区供水,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