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动物遗传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59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大学动物遗传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西大学动物遗传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西大学动物遗传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西大学动物遗传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西大学动物遗传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大学动物遗传学复习资料.doc

《广西大学动物遗传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大学动物遗传学复习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大学动物遗传学复习资料.doc

动物遗传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遗传:

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即生物在世代遗传过程中可以保持物种和生物个体的各种特性不变。

2变异:

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

3染色质:

采用碱性染料对未进行分裂的细胞核染色,会发现其中具有染色较深的、纤细的网状物,称为染色质。

4染色体:

在细胞分裂时期,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杆状体。

特性:

1具有稳定的、特定的形态结构和数目;2具有自我复制能力;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数目与结构呈连续而有规律性的变化。

5隔裂基因:

真核生物的基因常由若干内含子、外显子共同构成,其阅读框不连续,被称为隔裂基因。

6染色体组:

来自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7染色体的组型:

根据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状等特点,借显微照相技术,将同源染色体依次配对和分组排列,就构成了染色体组型。

8组型依据:

相对长度、臂比指数、着丝点指数。

9间期:

指细胞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之前的时期。

前期开始的标志是染色体呈现可见的细线,结束的标志是核仁消失。

10细胞周期:

一次细胞分裂的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11减数分裂:

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又称成熟分裂。

12联会现象:

同源染色体的对应部位相互开始紧密并列,逐渐沿纵向配对在一起,称为联会现象。

13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性的总称。

14相对性状:

一个具体性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状态。

15真实遗传:

 性状在后代不会发生分离的现象。

16显性性状: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子亲本杂交,子一代所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17基因型:

 个体或者细胞特定基因的组成。

18表现型:

生物个体所能表现出来的外形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19表现度:

 指同一基因在不同个体间表现的不同程度。

代表的是个体的特征。

20外显率:

 指同一基因在种群中得以表现的百分率,代表的是群体的特征。

21等位基因:

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点,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同一个性状的两个基因。

22上位作用:

 一个位点上的某一基因遮盖了另一位点上的另一基因的作用。

23重叠作用:

 两个显性基因都能对同一性状的表现起作用,只要有 一个显性基因存在这个性状就能表现出来,两个都是纯合子时,则表现为隐性性状。

24mRNA:

是蛋白质结构基因转录的单链RNA

作用:

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载有遗传信息,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特点:

1种类繁多;2真核生物的mRNA在5端有一特殊的帽子结构,在3端有一个长约200个核苷酸的多聚腺嘌呤尾巴。

3在原核生物中,几种不同的mRNA连在一起,相互之间由一段短的不编码蛋白质的间隔序列所分开。

25rRNA:

 核糖体RNA,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26tRNA:

转运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到转运各种氨基酸及识别密码的作用。

27基因:

基因是有功能的DNA片段,它含有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者RNA所必须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28外显子:

基因中能被转录为mRNA的片段,是编码蛋白质的有效序列。

29内含子:

存在于基因内部的间隔序列。

在原始转录产物的加工过程中被切除。

30基因组:

一个物种单倍体染色体所携带的一整套基因。

31C值:

每一物种中的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

32基因簇:

一个基因家族的基因成员紧密连锁,成簇的分布在某一条染色体的某一区域上,它们可同时发挥作用合成某些蛋白质。

33假基因:

在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并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但在结构和DNA序列上与相应的活性基因具有相似性,这些基因成为假基因。

34基因突变:

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遗传效应发生相应变化的过程。

35基因突变的特点:

独立性、可逆性、多向性、重复性、有害性和致死性、大突变和微突变

36基因频率:

指的是在一个群体中,某一个基因在其等位基因的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37基因平衡:

指的是群体的遗传组成在繁殖过程中的稳定性。

即基因频率在时代相传中的不变性。

38平衡群体:

指在世代更替的过程中,遗传组成不变的群体。

39平衡群体的条件:

1大群体2随机交配3无迁移现象4无突变5无选择

40迁移:

指个体或配子从一个群体或种群移进另一个群体或种群的现象,并参与后者的繁殖。

41遗传漂变:

由于样本机误所造成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

遗传瓶颈:

指群体内个体数突然而剧烈的减少,只保留少部分如同只保留瓶颈上的一小部分。

42加性效应:

有基因间累加效应所导致的个体间遗传效应差异。

43广义遗传力:

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

44狭义遗传力:

育种值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它表示某个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的能力。

45缺失:

指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上面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

46重复:

指染色体上增加相同的区段而引起变异的现象。

47倒位:

指一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倒转方向重新接合起来而引起变异的现象。

48易位:

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某个区段转移的现象。

49母体效应:

指由母本的基因性决定后代表型的现象,是母体基因延迟表达的结果。

填空题:

1遗传、变异、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2生物所表现出的性状变异分为:

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遗传因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遵循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基本规律。

4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分子组成,其主要功能有以下三点:

1、选择性透过某些物质,而大部分物质则通过膜的微孔进出细胞。

2、生理生化反应的场所

3、对细胞内空间进行分隔,形成结构、功能不同又相互协调的区域。

5动物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场所,对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着控制作用。

6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7观察染色体形态特征的最佳时期为有丝分裂的中期和早后期。

8用于分析染色体形态特征主要有:

染色体的大小、着丝粒的位置、次溢痕和随体的有无及位置

9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和两臂的相对长度可以将染色体的形态分为:

1中间着丝粒染色体(V形)2近中着丝粒染色体(L形)

3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棒状)4端着丝粒染色体5颗粒状

10染色体臂的长度和着丝点的位置是染色体识别与编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11不同生物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生物物种的特征。

12体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包括: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13减数分裂过程也可分为五个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14前期又可以分为细线期、偶线期(出现联会现象)、粗线期(出现四联体)、双线期、终变期(出现交叉端化)。

15交换率的计算:

新组合类型的配子数/总配子数X100%

16交叉率:

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数/总性母细胞数X100%

17交换率=1/2交叉率

18交换率与连锁强度成反比,与连锁基因间的距离成正比。

19常见的调控序列有:

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终止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加冒和加尾信号。

20原核基因具有连续性:

没有基因间隔(开放阅读框除外),基因可重叠。

真核基因有间隔,基因由内含子和外显子构成。

21DNA的复制分为三个阶段:

复制的启动、复制的延伸、复制的终止三个阶段

22参与DNA复制的有关物质:

DNA模板、二磷酸核苷酸、DNA聚合酶、引物酶、DNA连接酶、拓扑异构酶、解链酶、单链DNA结合蛋白

23可遗传的变异包含: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24基因重组包括:

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连锁和互换。

25染色体畸变包括:

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简答题:

一、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相对稳定,也就不存在变异的问题。

没有变异特征物种将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存在遗传的问题。

二、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1、核内染色体准确复制、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遗传组成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打下基础,染色体复制产生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

2、通过有丝分裂能够维持生物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并且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1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2对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四、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

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

1减速分裂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动物性腺组织中进行;有丝分裂则在营养体细胞中进行

2减数分裂连续两次分裂,遗传物质经过一次复制连续两次分裂,有丝分裂只进行一次分裂

3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在第一次分裂前期相互配对,也称联会,并且发生同源染色体片段交换,有丝分裂无联会和交换。

4减数分裂后期染色体独立分离,着丝点未断裂,而有丝分裂着丝点裂开后染色体均衡分向两极

5减数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在赤道板的两侧,而有丝分裂则整齐的排在赤道板上。

五、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间的关系?

基因型是性状得以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

六、分离定律实现3:

1的基本条件:

 

1 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合的二倍体  2 显性必须是完全的

3 子一代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且活力要一致。

4 受精是随机的,机会是相等的,没有受精的选择性

5 所形成的三种不同的遗传组成生存力要一致,要处在相同的环境里

6 子二代群里要大,数量要多。

七、分离定律的实质:

子一代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去,形成两个不同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造成子二代的性状分离。

八、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杂种一代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则以均等的机会自由组合,便形成了子二代的9:

3:

3:

1的表型比例。

九、在由两对基因控制的两对性状中为什么会出现亲组合大于重组合的现象?

答:

因为发生了不完全连锁现象。

子一代在形成配子时,存在两种情况:

一是非姐妹染色体间未发生互换,也就是出现了连锁现象,只能产生亲本类型的配子,另一种是非姐妹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片段交换,则产生了四种配子,两种亲本类型的配子和两种新出现的配子;由此而得的亲本类型配子多于重组类型配子。

十、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

1 必须能够进行自我复制 2 必须能稳定的遗传 3 必须具备多样性 

4  必须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5 必须能保证物种世代的连续性

转化:

 指外源DNA通过细胞的吸收过程进入细胞并使受体细菌基因型发生变化的过程。

十一、解释并区别B-DNA、A-DNA和Z-DNA

B-DNA:

是天然状态的DNA

A-DNA:

当湿度低于75%时,B-DNA转变为A-DNA,碱基平面不垂直于中轴,倾斜月20,螺距降为2.8。

每一螺旋含11个碱基对。

Z-DNA:

左旋DNA,Z-DNA是DNA单链上出现嘌呤与嘧啶交替排列所形成的。

区别:

B-DNA双螺旋的直径2nm,螺距为3.4nm,碱基对之间为0.34nm。

交角为

36°,每个螺旋含10个碱基对;A-DNA交角20°,螺距降为2.8。

每一螺旋含11个碱基对;Z-DNA每个螺旋含有12个碱基对,双螺旋中不存在深沟,只有一条浅沟。

十二、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特点:

1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