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478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蔓洞断层:

位于项目区北部挂丁附近,为北东——南西向逆向断层倾向南东,倾角70°

~80°

,破碎带宽10~20m,使Pt浅变质系与ε白云岩系直接相接。

断层带内为黑色炭质泥质断层泥及角砾岩组成含硫化物。

断层地下水呈酸性,对公路结构物具有一定腐蚀性。

西江大断层:

位于项目区南部,为北东向逆断层倾南东,该断层发育于清水江浅变质岩系中,地表不易识别。

在雷山以南形成断陷红色盆地。

在地表为槽(沟)谷地貌,路线在K16+600以后基本沿该断层带布置。

受断层影响段内岩体破碎,地下水发育,公路路基及边坡有一定的影响。

1.3水文地质

项目区东部属乌蒙山脉西部边缘,山脉走向大致呈北东向,西部为南北向台地,山体矮小,浑圆。

水系以丹寨为分水岭,北部为长江流域清水江水系,分别有摆泥河,南皋河、鸭塘河、巴拉河等往北流向;

南部为珠江流域都柳江水系,分别有普安河、羊甲河、交梨河等往南流向。

西部水系不甚发育,地表水较匮乏,东部水系发育、地表水较丰富。

1.4气象条件

凯里市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6℃,最冷月一月平均气候4.5℃,极端最低气温-9.8℃,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5.8℃,极端最高气温39.5℃,冬冷夏热。

无霜期287天,热量资源较丰富,大部份地区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热量要求。

年平均降水量1240.4mm,降水充沛。

每年四月中旬进入雨季,十月结束,雨季开始早,春雨多于秋雨。

年平均日照1318小时,平均风速2.3m/s、主导风向为北东,最大风速12m/s、风向为南南西。

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冰雹和春秋寒冷。

雷山县:

属于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6℃,最低一月平均气候4.5℃,极端最低气温-9.8℃,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5.8℃,极端最高气温39.5℃,冬冷夏热。

无霜期287天,热量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热量要求。

年降水量1336.8毫米,降水充沛。

年平均日照1318小时,无霜期308天,倒春寒频繁。

项目区域气候条件较好,可常年组织施工,冬春季是建设施工的黄金时段。

1.5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得本标段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场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

2方案编制依据

1)国家颁布的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及政府部门批准的建设计划、规划;

2)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包括工程数量及有关文字说明;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4)《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TB10204-2002);

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8)《精密水准测量规范》(GB/T15314-940)。

3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3.1地表下沉测点布置原则

依据TB10121-2007《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按表3.1的要求布置。

表3.1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

纵向测点间距(m)

2B<H0<2.5B

20~50

B<H0≤2B

10~20

H0≤B

5~10

注:

H0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

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0+B,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测量范围应适当加宽。

其测点布置如图3.3.1所示。

3.2顶拱下沉和净空量测测点布置原则

顶拱下沉和净空量测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监测量测断面按表3.2的要求布置。

表3.2顶拱下沉和净空量测断面间距

围岩类别

断面间距(m)

本标段断面间距取值(m)

10(包括Ⅴ加)

20

30

顶拱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

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部增设测点。

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可参照表3.3布置。

表3.3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

地段

开挖方法

一般地段

特殊地段

全断面法

一条水平测线

台阶法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

分部开挖法

每部分一条水平测线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CD上部、三台阶七部法左右侧部,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其余分部一条水平测线

3.3选择项目量测测点布置原则

1、选择项目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应考虑围岩代表性、围岩变化、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的变化。

监控量测断面应在相应段落施工期优先设置,并及时开展量测工作。

2、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以便数据的相互印证。

4监控量测项目

4.1监控量测目的

本标项目涉及隧道8座,均为双向分离式隧道,开挖断面约110m2左右,开挖宽度12.9m,有效净空面积92m2,单洞长度L≤1000m的12座,单洞长度1000m<

L≤2000m的2座,单洞长度2000m<

L≤3000m的1座,单洞长度L≥3000m的1座,隧洞总长13079m,本标段隧道岩层较差,地质情况复杂,围岩等级主要分布有Ⅲ级、Ⅳ级、Ⅴ级(Ⅴ加)三个级别,Ⅳ级及以上围岩占隧道围岩总长:

95%,隧道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

为有效防范隧道工程施工本身及对工程周边环境的危害,采用先进、可靠的仪器及有效的监测方法,对隧道施工、支护体系和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控,以掌握施工中围岩和支护的力学动态信息及稳定程序并及时反馈,为工程实行动态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所需的数据,确保隧洞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是本工程监控量测的目的。

4.2监控量测项目

依据监控量测布置原则、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指导意见书要求,实施本工程监控量测方案。

4.2.1隧洞内、外观察

1、洞内观察

观察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以及喷射混凝土的效果。

2、洞外观察

对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以及地表水渗透等的观察。

4.2.2隧道洞口段、浅埋和偏压段地表沉降量测

进出口段、浅埋段覆盖层薄,开挖后围岩难以自稳成拱,地表易沉陷,为了确保洞口段、浅埋段的施工安全,进行地表沉降监测。

布点原则为:

在进出口段、Ⅴ级围岩变形明显的地段沿隧道横向布设。

在横断面上至少布置11个测点,两测点的距离为2~5m。

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布置密一些,远离隧道中线应疏一些。

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测量范围应适当加宽。

见示意图4.1。

图4.1地表沉降量测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4.2拱顶下沉及收敛量测测点布置图

4.2.3拱顶下沉及净空量测

拱顶下沉及净空变位收敛量测,根据围岩类别、隧道尺寸和埋深等,沿隧道纵向在拱顶和墙中布设测点,测点间距一般Ⅴ级围岩为10m,Ⅳ级围岩为20m,Ⅲ级围岩为30m。

浅埋地段与地表下沉测点布设在同一断面内。

拱顶下沉及收敛量测测点布置见图4.2“拱顶下沉及收敛量测测点布置图”。

4.2.4底部隆起量测

Ⅴ级围岩开挖地段在底部设测点,每10m设一点与拱顶下沉量测点同断面布设。

4.2.5临近建(构)筑物沉降量测

为及时掌握相邻建筑物受施工影响引起的垂直位移状况,利用远离隧道开挖影响区的地表沉降监测点作为临近建(构)筑物的监测基准点,在每个建(构)筑物布设4个点,用于建(构)筑物沉降量测。

4.2.6锚杆轴力量测

在软岩段、偏压段、破碎带、断层破碎带设置断面进行支护锚杆轴力的量测,每个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布设7个测点,用于量测施工期锚杆受力状况。

锚杆轴力量测见示意图图4.3。

4.2.7围岩压力

在软岩段、偏压段、破碎带、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Ⅴ级围岩中进行)设置断面,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上测点对称布置15个。

主要量测围岩与支护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此评价支护结构的受力状况及合理性。

围岩压力量测测点布置见示意图图4.3。

图4.3锚杆轴力量测、围岩压力及支护拱架应力量测测点布置图

说明:

图4.3中的锚杆轴力测点、围岩压力测点、支撑结构应力测点的位置,根据现成情况适当确定。

4.2.8钢支撑应力

在软岩段、偏压段、破碎带、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Ⅴ级围岩中进行)设置断面,每10榀钢支撑设置一对测力计。

主要量测围岩支撑结构的应力,以此评价支撑结构的受力状况及合理性。

围岩支撑量测测点布置见示意图图4.3。

4.2.8隧道涌水量及涌水含泥量与含砂量观察

在隧道排水沟内每50~200米设置一个涌水量监测点,对隧道涌水量进行测试和评估,以此指导隧道结构堵、排水的防水对策,从而达到隧道结构防水的“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目的。

同时为了保证隧道排水系统的畅通,不定期的对隧道初期支护段涌水进行取样分析测试其含泥量和含砂量,根据其水质状况采取必要的堵、排水的措施,防止排水导致隧道排水系统的堵塞和淤积现象发生。

4.3监控量测工程量

本工程监控量测工程量见表4.1及附表。

表4.1本标段隧道量测项目工程量表

项目

工程量

洞、内外观察

地表下沉

顶拱下沉

净空收敛

锚杆轴力

围岩压力

支撑应力

底部隆起

建筑物沉降

涌水量

隧道名称

断面

测点

测线

断面/个

乌轰郎隧道左洞

2

26

165

495

636

48

乌轰郎隧道右洞

159

477

612

58

干豆儿隧道左洞

50

150

200

27

干豆儿隧道右洞

51

153

204

28

大摆底隧道左洞

84

112

17

大摆底隧道右洞

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