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王安石变法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4841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王安石变法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王安石变法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王安石变法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王安石变法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王安石变法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王安石变法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历史 王安石变法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王安石变法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王安石变法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小诗,你从王安石的这首诗中得到哪些启发?

生1:

农民命运悲惨。

生2:

宋朝“积弱”局面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对,面对社会危机,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探究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起用王安石

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

(1)统治集团危机四伏:

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

(2)宋仁宗拒纳《言事书》:

面对统治集团的危机,富有革新精神的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没被采纳。

(3)宋神宗即位决定起用王安石:

1068年,宋神宗即位。

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决定起用王安石。

过渡:

宋仁宗对王安石的《言事书》不感冒,那么是什么力量打动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呢?

2、王安石的变法设想:

《言事书》的变法主张及设想

《言事书》(《万言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朝廷面临内忧外患,财力穷困、风气日坏、法度不合先前三代之政,说明变法是事势要求;

(2)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的改革所以失败,在于人才不足,而真正合乎皇帝信赖的几乎没有;

(3)当务之急在于培养有用的人才,这就要选择对象,而且要有一整套的教养之道,养廉之法,纪律约束,法律制裁,考察、赏罚的办法;

(4)当今不能泛泛而学,需要根据国家的要求来培养文武兼能、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5)善于治理财政的,从未以开支不足为问题,主要应通其变,治财要有正确方法;

(6)当前朝政的严重问题是从中枢到地方都是奸吏充斥、狼狈为奸、官官相护、贤者受法律束缚而不肖者逍遥法外的情形必须改变,关键在于得到优秀人才放手使用。

3、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标志: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了更为全面的改革。

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1、富国之法:

(1)目的:

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

(2)内容:

措施

内容

作用

青苗法

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但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

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免役法

(募役法)

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并增力政府收入。

市易法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一定程度抑制兼并,增加了政府收入;

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均输法

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等原则。

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的生活,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2、强兵之法:

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

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的能力,也减少了军费开支。

保马法

官马由农户保养

减少了政府支出

将兵法

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设军器监

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

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

3、取士之法:

选拔和培养人才,为变法造舆论。

①改革科举制度:

废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②整顿太学,设专门学校培养人才:

③惟才用人:

重用有志于改革的官员,打破按资升迁的成规。

(关于用人失误,将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去分析)

【合作探究】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

(1)相同点:

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②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④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③性质不同:

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3)认识:

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课堂小结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背景、内容等方面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以便进一步理解北宋中期改革的目的和改革的重大成就。

庆历新政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局部改革。

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北宋统治积贫、积弱危机所进行的较全面的改革:

通过理财方面的措施,发展经济,增加国家收入,实现富国愿望,以解决积贫问题;

通过军事方面的措施,增强军队战斗力,对内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对外可抵御辽、西夏的进攻,还可节省军费开支,实现强国愿望,解决积弱问题;

而教育方面的措施,则是要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使变法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这样,北宋统治者试图通过较全面的改革,挽救统治危机,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学思之窗:

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提示:

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

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

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本课测评:

1、简要叙述王安石变法经济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富国的目的,王安石采取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富国之法初步改变了积贫的局面。

2、分析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目的: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

强兵之法初步改变了积弱的局面。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程标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及评价。

(1)识记: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表现;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仪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汉族风俗习惯成为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鲜卑族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中;

(2)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在经济、政治、风俗习惯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

认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政权封建化,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这三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对联系的;

(3)探究孝文帝改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促进了北方以鲜卑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消除了民族隔阂,为国家由分裂到统一奠定了基础。

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1)小组讨论:

通过对北魏孝文帝历史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辩证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正确历史观评价历史任务的能力;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还应看到其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是一个国家、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

(2)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进而认识到孝文帝是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3)课堂讨论孝文帝改革和民族大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进步;

民族团结和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孝文帝改革对政权封建化进程的作用。

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

【教学建议】使学生体会到孝文帝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加强了这堂课的思想性。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教材中的引言导入新课:

教师先出示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的两幅佛像图片。

通过这些图片,你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北魏佛教文化的兴盛。

北魏石窟艺术的发展。

生3:

孝文帝改革前后佛像的迥异。

……

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

说明了什么问题?

云冈石窟的佛像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的,这些雕像共同的特征是:

面相丰满,目大眉长,鼻梁高隆,直通额际,口唇较薄,嘴角微微上翘,呈微笑之意,肩宽胸挺,躯肢浑厚健壮,神态温静具有伟丈夫的气概。

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

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像面容清瘦,褒衣博带,性格爽朗,风神飘逸,从侧面反映了孝文帝孝文帝迁都后,大力推行汉化,带有明显的汉族文化的特征。

对,从上面两幅佛像造型看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那么,除了服饰变化外,孝文帝的改革还引起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呢?

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影响

(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1、农牧业的发展:

(1)表现: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

整地碎土工具的复杂化与精耕细作;

②耕作技术的提高: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

③重视兴修水利:

有水田之处通渠灌溉;

④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的发展;

⑤荒地得到更多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殖。

(2)原因:

①政府政策的调整即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

②民族大融合的影响;

③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兴修等

2、手工业的成就:

①丝织业发展达到魏晋以来的最高水平:

绢布产量大增,府存绢帛多;

②制瓷业的发展对唐宋时期北方瓷器的繁盛有直接影响:

农业、商业的发展,孝文帝的扶持政策。

3、商业活动的活跃:

①洛阳大市场的繁荣:

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

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商人实力雄厚。

②重新铸造铜钱;

③对外贸易有长足发展:

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都有贸易往来。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孝文帝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