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3375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D.尼罗河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5.下列文明成果诞生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区的是(  )

A.佛教的创立B.《汉谟拉比法典》

C.城市的兴起D.《罗马民法大全》

6.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

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

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

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

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 

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

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体现自由平等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7.《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

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

A.古巴比伦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中国

8.下图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关于这部法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

B.它在当时维护了全体居住者利益

C.它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悠久

D.从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9.《汉莫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文字应该是(  )

A.象形文字B.甲骨文C.楔形文字D.金文

1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

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

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

A.等级性B.公平性C.随意性D.民主性

11.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

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率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度B.种姓制度C.领主制度D.专制制度

12.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精神历程中,出现了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 

凡光芒的人。

非凡的事集中在那个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 

度、巴勒斯坦等地出现。

对“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理解准确 

的是(  )

A.李白\伯利克里\穆罕默德B.秦始皇\尼赫鲁\汉谟拉比

C.孔子\乔达摩•悉达多\耶稣D.孟子\穆罕默德\伏尔泰

13.“人死后能转生来世。

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仰,来世后就可以得到幸福”。

这个教义来自于(  )

A.道教B.伊斯兰教C.佛教D.基督教

14.“古印度有一户人家,在城里有着自己的住房,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

”该户人家在种姓制度中属于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15.佛经里说到:

佛陀路遇被视为贱民的担粪的提尼,最后提尼被佛陀收为弟子。

这反映佛教倡导(  )

A.婆罗门是第一种姓B.所有信仰安拉的人都兄弟

C.上帝面前人人平等D.“众生平等”

二、问答题

16.中东主要指西亚和北非地区。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推行新干涉主义,使该地区的战乱进一步加剧,导致大量难民出逃,出现了二战以来最大的难民潮。

但是,古代的中东地区曾孕育出古老的文明。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古代中东地区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先后诞生了哪两大文明古国?

位于北非的“法老陵墓”被称为什么?

(2)生活在中东的阿拉伯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他们建造了在古代世界极具伊斯兰特点的建筑珍品,请写出这一建筑的名称。

列举一部古代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

(3)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汇地,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请举出古代阿拉伯人把东方重大文明成果传到西方的一个典型事例。

17.观察《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汉谟拉比法典》发现地

B.推行种姓制度的国家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外形近似中国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它们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古埃及又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金字塔;

识记古埃及的文明成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掌握古埃及的文明成果.

2.【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古巴比伦文明成果。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雕刻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

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

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

B雅典建筑;

C是中国长城;

D项为埃及金字塔。

综上所述,故选A。

3.【答案】C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是人类迈入文明门槛的标志,四大文明古国都是较早建立奴隶制国家,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故选:

C。

本题考查的是四大文明古国.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

本题以四大文明古国为背景,考查了学生理解应用问题的能力.

4.【答案】D

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D。

本题考查了非洲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非洲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

5.【答案】B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B。

本题考查两河流域的成就。

重点掌握《汉谟拉比法典》。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6.【答案】C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

这些规定表明它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

本题以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的规定为切入点,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

7.【答案】A

分析题目,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根据所学知识,两河流域孕育的文明是古巴比伦文明,B古尼罗河流域孕育出古埃及文明,C古印度河流域孕育出古印度文明,D黄河,长江孕育出中国文明。

A。

由题干中“两河流域”“文明国度”可知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古巴比伦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古巴比伦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是考试命题的重点,本题另外的考察角度还有古印度,古埃及和古中国文明的孕育形成的因素,这些也是学生必须识记的内容。

8.【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

结合图片及“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以判断是《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了一部著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确定了私有制,此外还保留了同态复仇原则和神明裁判的习惯,法典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

《汉谟拉比法典》是早期东方世界代表性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悠久。

因而“它在当时维护了全体居住者利益”叙述不正确。

故选B。

9.【答案】C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法典.古巴比伦的文字是楔形文字.因此,《汉谟拉比法典》应该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

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知道《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本题以《汉谟拉比法典》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10.【答案】A

由材料“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

”可知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享有的权力是完全不一样的,这说明该法典具有等级性。

本题主要考查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的理解。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性质及地位。

11.【答案】B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

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

第二等级刹帝利……;

第三等级吠舍……;

第四等级首陀罗……,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由材料“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率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可知,这是对印度种姓制度的描述。

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

需了解种姓制度的内容。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掌握。

需了解和掌握种姓制度的内容。

12.【答案】C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1世纪耶稣创立了基督教,C项符合题意;

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尼赫鲁是印度第一任总理;

伏尔泰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开拓者。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本题考查佛教、基督教的内容;

识记佛教、基督教的产生以及孔子的思想。

抓住题干关键词“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2世纪精神历程中、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等地”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3.【答案】C

据题干材料“人死后能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仰,来世后就可以得到幸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宣传的教义属于佛教,佛教诞生于古代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或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宣扬众生平等;

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由于它主张众生平等,刻苦修行能达到“极乐世界”.

本题以佛教教义为切入点,考查佛教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的创立与教义和迅速传播的原因.

14.【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以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婆罗门包括祭祀、贵族,掌握神权。

不符合题意。

 

B.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C.吠舍包括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这一家开棉布店,属于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