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录
前言 1
1美国白蛾在我国发生和防治的现状 1
1.1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历史与危害 1
1.2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发生规律 2
1.3我国各地区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 3
2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 3
2.1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利于其广泛传播 3
2.2美国白蛾的传播途径利于其快速传播 4
2.3我国对生物入侵的预防体系有待完善 5
2.4已爆发地区治理工作不足 5
3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措施 6
3.1预防措施 6
3.2综合治理措施 7
结语 9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摘要
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检疫性害虫,最近几年在我国许多地区爆发,严重危害林果业及农业生产。
现就美国白蛾的危害状况、爆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简要介绍,为全国各地区开展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
美国白蛾;危害状况;爆发原因;综合防治措施
Abstract
FallwebwormthatbelongstointernationalQuarantinePest,appearswidelyinChinaanditdoesgreatharmtofruittrees,vegetablesandcrops.Theharmoffallwebworm,thereasonofitsfurtherspreadandthecomprehensivecontrolmethodsoffallwebwormweredescribedinthisarticle,inordertoprovidemethodsforpeopletocontrolfallwebworm.
Keywords:
Hyphantriacunea(Drury);theharm;thereasonofspread;measuresofintegratedcontrol.
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前言
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又名秋幕毛虫、秋幕蛾,原产于北美,属鳞翅目、灯蛾科、灯蛾亚科,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
美国白蛾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其幼虫取食植物的绿叶,目前已知其能危害的植物有300多种,是林木、果树、蔬菜及农作物等多种绿色植物的危险性食叶害虫。
1979年6月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市首次被发现,曾在局部地区爆发成灾,现已蔓延到东北、华北、西北等多个省市。
个别灾情发生严重林分树叶几乎被全部吃光,造成了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损失。
美国白蛾的防控已成为当前林业工作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和有效防治美国白蛾,本文对其危害状况、爆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全国各地区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1美国白蛾在我国发生和防治的现状
1.1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历史与危害
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分布于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
美国白蛾在北美仅仅是一种普通害虫,但传入欧亚大陆后作为入侵物种成为严重危害树木的世界性检疫性害虫。
20世纪40年代,美国白蛾从北美随军用物资传播到欧洲,首先在匈牙利发现,以后相继蔓延到前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1948年),罗马尼业(1949年),奥地利(1951年),前苏联(1952年),波兰(1961年),保加利亚((1962年)以及法国、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国。
另外,美国白蛾还从北美传播到亚洲,1945年,首先在日本东京发现,然后传播到朝鲜半岛(1958年),1979年从朝鲜的新义州传入我国[5]。
据研究分析,美国白蛾主要是依靠其成虫的飞翔能力从朝鲜传入我国的[5]。
1979年6月,我国辽宁省中朝边境地区农作物病虫害调查时首次发现美国白蛾,现已蔓延到我国的辽宁、山东(1984年)、安徽、陕西(1984年)、河北(1989)上海(1994年)、天津(1995年)、北京(2003年)等省市。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陕西6个省份有美国蛾蛾疫情,涉及116个县(市区),其中,北京9个、天津12个、河北37个、辽宁41个、山东26个、陕西1个[15]。
时至今日,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危害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多的地区正面临着防治美国白蛾的难题。
美国白蛾幼虫食性杂,在我国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美国白蛾幼虫孵化出几小时后即可拉丝结网,初孵幼虫拉丝结幕群集在网幕内取食,3龄后食量大增,一头幼虫可吃杨树1015片叶。
3至4龄幼虫的网幕直径可达lm以上。
幼虫分7龄,进入5龄后,幼虫开始抛弃网幕,成小群在叶面自由取食,疫情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着林果业,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了惊人的经济与环境双重损失。
1.2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发生规律
美国白蛾在我国每年爆发2~3代。
其发生代数区域划分为:
40°~50°N的区域,一年发生2代,个别年份为不完整的3代,这一区域包括河北省的唐山市、秦皇岛市、陕西省的武功县等;35°~40°N的地区,一年发生2~3代,并且第3代有相当部分能完成生活史,这一区域包括天津市、辽宁省的大连市、山东省的东营市、威海市、烟台市等;30°~35°N的地区,1年发生完整的3代,这一区域包括上海市[5]。
每年发生2代的一般过程是:
越冬蛹第2年5月至6月中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期,6月下旬是幼虫网幕始见期;6月下旬至7月初是网幕盛发期;7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羽化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第2代成虫羽化期;8月初为第2代幼虫始见期;8月下旬至9月初是网幕盛发期;9月中上旬左右老熟幼虫开始化蛹:
10月中旬化蛹结束。
每年发生3代的一般过程是:
越冬蛹一般在5月中旬羽化,第1代卵在5月中、下旬始见,5月末至6月初出现第1代1龄幼虫;6月下旬始见幼虫化蛹;7月上旬始见第2代成虫羽化,8月中下旬第2代幼虫开始化蛹;8月底至9月初始见第3代成虫羽化;10月下旬至11月初第3代幼虫进人蛹期。
经统计,一般1个世代大约需40天,幼虫有7个龄期,其通常于6~9月活动。
据研究[5],发现由于生态环境及食物因素的影响,美国白蛾在有些地区同一世代有发育不同步现象,导致世代重叠。
另外美国白蛾的生活规律具有地域性差异,还受光、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因此,取食和危害时期和程度也具有地域差异。
据此,我国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状况,针对美国白蛾的不同生命时期开展多种方式的预防与综合治理工作。
1.3我国各地区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
由于美国白蛾已经在别国构成严重的灾害,成为著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故此虫在我国一经发现就迅速引起了国务院以及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1981年2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转发农业部、林业部《关于加强对美国白蛾检疫和防治工作的报告的通知》的国办发(1981)11号文件[15]。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二十几年来,我国在美国白蛾发生区采取了积极的封锁扑灭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延缓了美国白蛾在我国的迅速蔓延,使我国农业、林业及城镇绿化工作避免了巨大的损失,积累了大量的防治经验和方法。
但许多地区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始终没有将美国白蛾彻底清除干净,还有许多治理效果良好的地区因疏于后期巩固等原因而使美国白蛾再次爆发。
鉴于此,目前我国面临的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局势复杂,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仍然要同美国白蛾作斗争,最终彻底清除美国白蛾这一入侵害虫。
2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
2.1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利于其广泛传播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它的寄主范围广,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这使得美国白蛾能够适应世界上许多地区的环境,另外,大多数被美国白蛾入侵的地区都很少有针对美国白蛾的天敌,这些都使得美国白蛾能够在入侵某一地区后迅速的传播扩散,泛滥成灾,在我国也是如此。
美国白蛾寄主范围广。
美国白蛾幼虫食性杂,在我国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主要危害糖槭、元宝槭、三球悬铃木、桑树、白桦、榆树、柿、梧桐、樱桃、李属、梨属、苹果属、连翘、杨属、刺槐、槐树、紫穗槐、臭椿、香椿、板栗、山楂、水曲柳、美国白蜡树、枫杨、毛泡桐、核桃揪、紫丁香、柳属、枣树、葡萄、文冠果等植物[9]。
美国白蛾适应性强。
美国白蛾现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17个国家,它的生存能力很强:
不惧40℃高温和-16℃的低温,幼虫耐饥力强。
3龄幼虫在无食物供给的情况下可存活3~6天,随虫龄增加,耐饥力增强,5龄后在无食物供应的情况下可存活8~13天,老熟幼虫主要聚集在树下浅土层、房檐下、砖缝中化蛹[8]。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其他地区虽未发生,但大多数地区属于美国白蛾适宜生存范围,适宜美国白蛾向这些地方扩散。
再者,它的适应能力也在进入新地后也逐步加强。
美国白蛾繁殖力强。
成虫喜夜间进行交尾活动,卵产于叶背。
雌蛾交尾后一般在当日下午或次日产卵,产下的卵大部分产在主叶脉间,繁殖量惊人,产卵量平均500-1100粒,最多可达2000多粒,虫卵单层排列成块,一个卵块约有500至700粒,卵块上覆盖白色鳞毛[5]。
卵的孵化率很高,一般在97%以上。
因此,只要残留几头白蛾,经过1-2年的繁殖很快就泛滥成灾。
一头雌蛾年平均繁殖后代3000万头,最多可达2亿头以上。
美国白蛾在我国缺少天敌。
由于美国白蛾为入侵的外来种,无有效的控制天敌,而新的生态控制系统往往在其泛滥成灾后很长时间才能建立,具有滞后性。
而且受人为活动干扰,使生态控制系统难以发挥作用。
美国白蛾幼虫形成的网幕也是一道屏障,阻隔了天敌的捕食。
2.2美国白蛾的传播途径利于其快速传播
美国白蛾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条:
自然扩散和人为扩散。
美国白蛾成虫飞翔和幼虫爬行能力较弱,其自然传播能力相对较弱,主要靠人为传播。
自然扩散。
美国白蛾的自然扩散主要是依靠成虫飞翔和老熟的幼虫爬行,如该虫主要是依靠飞翔能力从朝鲜传入我国丹东地区,并逐步蔓延到我国其他地区。
虽然美国白蛾成虫飞翔和老熟的幼虫爬行速度都不很快,但借助其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强大的繁殖能力,如果没有采取及时的治理措施,美国白蛾就会每年以35~40千米的速度进行地毯式的快速扩散,使大片区域的林木、作物受灾。
疫情发生严重时,美国白蛾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着林果业,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损失。
人为扩散。
美国白蛾的人为扩散要靠各虫态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传播。
如木材、木质器具运输。
美国白蛾幼虫的耐饥力极强,尤其是老龄幼虫,可以因饥饿而化蛹,并能繁殖后代,所以往往随车、船等现代交通工具而造成远距离传播。
美国白蛾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扩散蔓延,主要是其随人为活动、过往车辆而传播的结果。
事实证明,美国白蛾多发生在交通沿线或沿海一带、居民庭院、疗养院等人员和车辆活动频繁的地方。
2.3我国对生物入侵的预防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对生物入侵的监控预警能力整体较差。
没有研究出有效控制疫情扩散的技术措施,入侵生物检疫机构和设施不健全,检疫缺少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检疫手段落后,检疫工作不严密,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入侵生物,不能准确把握入侵生物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播渠道,难以应付突发疫情,更无法为开展大防治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加之防治资金缺口较大,致使出现大面积漏防、未防现象。
在美国白蛾疫情在我国迅速蔓延的形势下,虫害未发生区应尽快建立有针对性的检疫预防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将美国白蛾拒之门外。
2.4已爆发地区治理工作不足
我国许多美国白蛾疫情爆发区的治理工作存在种种不足,没能够科学有效的地将疫情及时控制住,导致疫情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多的地区受到美国白蛾的侵害。
一些地方领导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生虫灾时,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工作不到位,人们的重视程度不高,防治组织形式上名为全民动员,实则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性,防治工作没有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