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法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2193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法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法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法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法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法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法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法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法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法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教学有法、但无成法、也无定法、更无完法,贵在得法。

那么,英语教学方法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什么才是教学的有效方法、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法应是什么样的呢?

一、英语教学法及其流派综述

要阐述当今的英语教学法很有必要回顾我国的英语教学法发展的历程,因为今天的英语教学法是从昨天的英语教学法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同时也要了解世界各国的英语和外语教学的情况,因为各国的外语教学法尤其是英语教学法是相互影响又各有特长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英语在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英语教学者和语言研究者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在英语教学领域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法流派。

1、翻译法(TranslationMethod)

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阅读法(ReadingMethod)、古典法(ClassicalMethod),翻译法最早称作译授法(TranslationandTeachingMethod)。

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所采用的方法,它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卡尔·

普罗茨(KarlPlots1819—1881),它是教文字的方法。

到了十八、十九世纪,欧洲学校里开始设立现代外语课程,现代外语教学就沿用了当时教古典语文的方法。

当时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代表了西方文明,并且书籍都是用希腊文和拉丁文著成,后人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主要是阅读古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主要是以书面文字为主,翻译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有效。

教师主要是通过讲授语法和翻译的方法来完成语言文字的教学。

翻译法是外语教学法中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的优点在于:

①在外语教学领域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实现了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

②利用文法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

③注重阅读、学习原文和外国文学名著,了解和领略古代文明;

④使用方便,只要有教科书即可,不需要复杂的教具和教学设备。

但是,翻译法也有它的不足和局限性,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指责和轻视。

它的缺点主要体现在:

①忽视口语教学,重语言文字轻语话交流,忽视语音、语调的训练;

②过分强调翻译和死记硬背,方法单一,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

2、直接法(DirectMethod)

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Method)、口语法(OralMethod)、改良法(ReformedMethod)。

直接法在我国最早叫直授法,就是直接教英语的方法。

即:

直接学习、直接理解、直接运用,把学生的思维和外语直接联系起来,任何时候都不用学生的本族语进行教学。

它的主要优点是遵循语言的学习特点,直接学习和直接运用外语,强调语音语调和培养语言习惯,采用各种直观教具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语言交流的能力,在选编教材时也注意了实用性和内容的循序渐进。

但也有它的缺点,只注重了语言的应用,忽略了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化,有片面化的倾向。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叶特(WilhelmVietor1850—1918著有《外语教学必须彻底改革》DerSprachunterrichMussmkehren1882年)、叶斯伯森(OttoJespersen1831—1895著有《语言教授法和学习法》L’Artd’enseigneretd’etudierleslangus1901年)、帕默(HaroldEPalmer1977—1950著作有《科学的外语教学法》TheScientificStudyandTeachingofLanguages1917年)等等。

3、听说法(Audio—LingualMethodorAural—OralMethod)

听说法也叫句型教学法,是美国流行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有二:

语言学和心理学。

他们认为语言都是有声的,不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都要先学听和说。

第二,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尤其体现在句子结构上,必须将外语和学生的本族语进行对比。

第三,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与反应学说,在学外语时必须反复操练,理解力在这里起不了多大作用。

第四,根据句子在结构上的特点,把外语的基本句型归类,找出规律,按句型进行操练是学生学好外语的捷径等等。

其学派代表主要有:

布伦费尔德(LeonardBloomfield1887—1949)等等。

4、视听法(Audio—VisualMethod)和情景法(SituationalMethod)

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法国圣克鲁高等师范学院使用视听法教外国人学外语,英国从那时起也采用该方法进行外语教学。

其特点是应用录音机、录像机、同步幻灯机、电影以及各种教具制造生活情景,使学生置身于这种情景中学外语,学生可以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情景联系起来,所以这种方法也叫情景法。

此外,还有循序直接法(GradedDirectMethod)、功能法(FunctionalApproach)、认知法(CognitiveApproach)等等。

这些方法也各有其代表人物和著作,也各有其特点和不足。

二、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

上述各种英语教学方法各有各的特点,又各有其优点和不足。

那么,英语教学当中究竟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有效的呢?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把英语教好呢?

这些问题,多少年来在我国英语教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不同的学者和学派各持己见。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于人们受主观意识、思想觉悟等主观因素和财力、物力、科学水平、师资力量等客观因素影响的限制,对英语教学方法的认识也有所不同。

仅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受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比如凯洛夫的《教育学》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甚至是全盘“苏化”,主导着几代人的教学行为,至今仍能看到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痕迹。

而今天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又在学习美国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有些学者著书立说,处处照搬美国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重视个性和个人发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听说和语音语调的训练,甚至也达到了全盘“美化”的地步,似乎只有美语美音最好听。

还有些人不顾客观条件和课程的实际需要,一味地强调使用现代化多媒体进行教学,这些都与我国的实际国情不相符,也与英语教学的实际不相符。

对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仅看形式,更要看实际效果,不应当囿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当中。

英语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不应过于单一化地使用某种教学方法,而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合的才是正确的。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方法

教育部教基[2001]17号文件发布了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是《纲要》对教师提出的教育教学要求,其主旨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关注个体和面向全体学生相结合,强调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这个目标前提下,英语教学的方法应该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等方面探究。

第一,要注重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原则进行英语教学。

语言的工具性即语言的交际功能,要达到这一功能,就得选择直接法、视听法和情景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英语的语言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

第二,要注重语言的人文性原则,即挖掘英语语言所承载着的外国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地理、科学技术等深层次的东西,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采用翻译法、功能法和认知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比和认识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达到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目的。

第三,要针对全体学生和关注个体相结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方法。

比如对听力或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多采用翻译法、对比法等传统教学方法;

对基础好的学生应采用直接法、视听法等方法,以求面向群体学生;

第四,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要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利用、随机应变,不同的课堂氛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五,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坚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对英语内容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防止西方资产阶级思潮对青少年学生思想的腐蚀,在青少年思想深处建立起自觉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防火墙”。

作者简介:

刘绍良男,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教20多年,主要从事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胡俊崎男,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从事中高级英语教学与研究、教育管理研究等。

请与胡俊崎联系,地址:

山西太原市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北

太原市明德学校030023

电话:

0351—6970369手机:

13994271256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