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1197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

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而且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训练、习惯培养等方面进行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训练。

1、加强基础性训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因此,我们首先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循序渐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具体做法是:

学生每人先准备一个口算本。

课上,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每天拿出5分钟进行口算训练。

训练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换形式多种练。

如学生方面:

自算,自己找口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能算对几题;

互算,同学互相出题算,或一个同学出几个同学算,比比,看看,来提高口算能力;

反复算,通过反复的练习,来提高口算能力。

教师方面如:

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让全班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收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课后,每天让学生同学之间或由家长给学生出20道口算题进行练习。

一般持续2~3个月,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就能基本解决,也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实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

研究中我们发现:

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

通过分析归纳,我们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归纳成三种情况,在平日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把分数运算的口算训练,放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三种情况上。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的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

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

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

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

如2/7+3/13,口算过程是:

公分母是7×

13=91,分子是26(2×

13)+21(7×

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

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

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母,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3、强化记忆性训练

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能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

如:

①熟记和、积为整十、整百和整千的特殊数据;

如0.25+0.75=1、0.9+0.1=1、0.5×

2=1、25×

4=100、125×

8=1000;

②1——20的平方数

③常用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1/2=0.5=50%、1/4=0.25=25%、3/4=0.75=75%、1/5=0.2=20%、2/5=0.4=40%、3/5=0.6=60%、4/5=0.8=80%、1/8=0.125=12.5%、3/8=0.375=37.5%、5/8=0.625=62.5%;

④1π——5π;

π=3.14、2π=6.28、3π=9.42、4π=12.56、5π=15.7

⑤理解和掌握有关0和1的计算特征;

知道“0乘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这个规律,学生在做如2/5×

0、0×

1/2时,可以直接写出结果。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大大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4、进行规律性训练

有些计算题具有明显的数字特征,这些特征便于学生采取简便的计算。

在平日的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对运算定律熟练掌握。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的内容。

在有的整数与整数相乘时,学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

如46×

102,可以让学生这样做:

46×

(100+2)=46×

100+46×

2=4600+92=4692。

用了乘法分配律,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

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

学生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可以很好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一定数量的简算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享受,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加强估算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还注意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在计算39×

486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

在简算3.74×

9.8=?

时,学生经常出现3.74×

9.8=3.74×

(9.8+0.2)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3.74×

9.8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一定是3位小数,末位4×

8=32,则积的末尾一定是2,可见,结果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

估算不仅可以应用于计算,还可以应用于应用题解答中。

比如求平均数的问题,可以先估计所求的平均数在哪个范围内,如:

向阳敬老院有老爷爷11人,平均年龄80.5岁,有老奶奶12人,平均年龄73.6岁,求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龄。

在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估计平均年龄大约多少岁(在73.6岁---80.5岁之间),有了这个结果,学生就不会出现(80.5+73.6)÷

(11+12)这样的错误了。

通过估算,可以避免学生在计算中点错小数点或背错口诀的错误,从而提高了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6、采取综合性训练

练习中、考试中和生活中单一的计算形式是比较少见的,所以,训练中应当进行综合性训练。

我们常采取的训练方式有:

(1)以上几种情况综合出现的训练。

(2)整数、小数、分数综合出现的训练。

(3)四则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综合训练。

(4)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和口算方法的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当然,以上这些情况,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老师首先要娴熟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

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二)意志习惯方面

1、培养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计算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一方面,采用多种训练手段,像口算、笔算和利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了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

另一方面,计算训练中,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

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

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通过这些练习,有意识的让他们比谁的正确率高、比谁的速度快。

学生你追我赶,劲头十足,增强了竞赛意识,对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进行的有效保证。

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包括:

(1)认真看数的习惯。

做题时,让学生认真看清数字,特别是0、8、6这几个数字,学生最容易看错。

另外,对于一步计算的算式,要求学生看一眼就能记住,不能看一个数写一个数,集中精力,养成认真看数的习惯。

(2)认真书写的习惯。

书写认真,可减少因书写不规范而产生的错觉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所以,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家庭作业,我们都要求学生书写规范,特别是0和8、0和6的收笔,让学生不能草率;

长期训练,养成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3)认真审题的习惯。

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

因此,不仅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

例如,让学生看清运算符号,弄懂运算顺序;

这些都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4)仔细计算的习惯。

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许多时候不是由于不会计算,而是由于计算不仔细,例如:

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训练学生做到;

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5)算后演算的习惯。

每次计算结束后,让在学生确定所列算式和运算符号无错误的情况下,再对计算结果进行重新演算和验证,既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又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顽强的意志。

单纯的计算是枯燥的,长期没有趣味的计算训练更是难以坚持。

所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计算教学来说很重要。

我们的做法是:

(1)感受兴趣。

单纯的做计算题,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为了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在平日练习中,我们经常进行计算题竞赛,有时还穿插一些学生常错、易混淆的练习题进行听算和看算训练。

这种紧张有序的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2)体验成功。

为了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快乐,对每次计算题练习、竞赛全对的同学,除了口头表扬外,还给长期不出现错误的学生家长发喜报、评选数学小标兵等。

多种形式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3)掌握方法。

通过对学生进行日积月累,持之一恒的计算训练,学生不仅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有了显而易见的提高,而且在计算中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技巧和方法,学会了发现和总结规律。

通过长期的坚持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善于探索和总结的科学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一年来对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循环研究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还从计算能力和习惯意志两个方面来谈。

(一)计算能力方面

1、速度。

以口算为例。

口算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上。

口算时又快又对的学生,能迅速地再现计算时所需的基本知识,且其知识已经条理化,并善于缩短运算的环节和推理过程,合理选择口算方法,简捷地得到结果。

通过1年的实验,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口算的技巧,口算速度较实验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实验前,多数学生5分钟最多能做20——30道简单口算题,有的学困生只能做10道左右。

通过2——3个月的口算训练,多数学生能在5分钟内做完50道复杂口算题,学困生能基本上完成40道左右,经过一个学期不间断的口算练习,学生的口算速度有了飞速的发展,全班学生都能在5分钟时间内,轻松完成50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