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防雷设计要求规范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0997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物防雷设计要求规范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物防雷设计要求规范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物防雷设计要求规范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物防雷设计要求规范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物防雷设计要求规范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物防雷设计要求规范新Word下载.docx

《建筑物防雷设计要求规范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防雷设计要求规范新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物防雷设计要求规范新Word下载.docx

4修改防侧击的规定;

5详细规定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选用电涌保护器的要求;

6简化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并相应调整了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数值。

7.局部条款作了更具体的要求。

本规X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X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X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应给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本规X组织单位、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组织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

主编单位: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参编单位:

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

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

某某工程建设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

林维勇、黄友根、焦兴学、陶战驹、王素英、杨少杰、宋平健、黄旭、X文才、徐辉

本规X主要审查人员:

王厚余、丁杰、X力欣、方磊、欧清礼、尹君平、王云福、关象石、杨维林

修订公告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X》GB50057-2010,由国家机械工业局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进展了局部修订,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原规X中相应的条文同时废止。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某某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24号

现批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X》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57-2010,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2、3.0.3、3.0.4、4.1.1、4.1.2、4.2.1(2、3)、4.2.3(1、2)、4.2.4(8)、4.3.3、4.3.5(6)、4.3.8(4、5)、4.4.3、4.5.8、6.1.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物防雷设计规X》GB50057—94(2000年版)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某某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0一0年十一月三日

GB50057-1994〔2000〕

已作废

主编部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某某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

2011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某某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建设

出版时间:

2008年8月1日 

开本:

32开

页数:

189页 

修订说明

本规X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9]30号文的要求,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我部设计研究院对原规X修订编制而成。

在修订编制本规X过程中,修订组进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广泛向全国有关单位和个人征求意见和函审。

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X共分五章和六个附录。

主要内容有总如此、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建筑物的防雷措施、防雷装置、接闪器的选择和布置等。

在本规X施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与有关资料寄交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以便以后修订时参考。

机械工业部1994年3月

第一章总如此

第1.0.1条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指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X。

第1.0.2条本规X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X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第1.0.3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与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根底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与其布置。

第1.0.4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X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X的规定。

第二章防雷分类

第2.0.1条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第2.0.2条遇如下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2.0.3条遇如下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

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五、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与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注:

预计雷击次数应按本规X附录一计算。

第2.0.4条遇如下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与省级档案馆。

二、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

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四、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五、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与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

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与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与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第三章措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本规X第2.0.3条四、五、六款所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第3.1.2条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

第二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第3.2.1条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使被保护的建筑物与风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X围内。

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

5m或6m×

4m。

二、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管口外的以下空间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X围内,当有管帽时应按表3.2.1确定;

当无管帽时,应为管口上方半径5m的半球体。

接闪器与雷闪的接触点应设在上述空间之外。

三、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当其排放物达不到爆炸浓度、长期点火燃烧、一排放就点火燃烧时,与发生事故时排放物才达到爆炸浓度的通风管、安全阀,接闪器的保护X围可仅保护到管帽,无管帽时可仅保护到管口。

四、独立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网的各支柱处应至少设一根引下线。

对用金属制成或有焊接、绑扎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其作为引下线。

五、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与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与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距离(图3.2.1),应符合如下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得小于3m:

1、地上局部:

当hx<

5Ri时,

Sa1≥0.4(Ri+0.1hx)(3.2.1-1)

当hx≥5Ri时,

Sa1≥0.1(Ri+hx)(3.2.1-2)

2、地下局部:

Se≥0.4Ri(3.2.1-3)

式中Sa1—空气中距离(m);

Se1—地中距离(m);

Ri—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支柱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Ω);

Hx—被保护物或计算点的高度(m)。

六、架空避雷线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距离〔图3.2.1〕,应符合如下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3m:

1.当(h+l/2)<

Sa2≥0.2Ri+0.03(h+l/2)(3.2.1-4)

2.当(h+l/2)≥5Ri时

Sa2≥0.05Ri+0.06(h+l/2)(3.2.1-5)

式中Sa2—避雷线(网)至被保护物的空气中距离(m);

h—避雷线(网)的支柱高度(m);

l—避雷线的水平长度(m)。

七、架空避雷网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如下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3m:

当〔h+l1〕<

Sa2≥1/n〔0.4Ri+0.06(h+l1)〕(3.2.1-6)

当(h+l1)≥5Ri时,

Sa2≥1/n〔0.1Ri+0.12(h+l1)〕(3.2.1-7)

式中l1—从避雷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至支柱的距离(m);

n—从避雷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至距离最短支柱并有同一距离l1的个数。

八、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

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

第3.2.2条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24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现场浇制的或由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二、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

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

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

对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三、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的接地装置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本规X第3.2.1条五款的要求。

屋内接地干线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

第3.2.3条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并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应符合如下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15m:

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避雷器。

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