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092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docx

《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docx

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

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第一单元常见材料

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

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身边的材料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STSE目标: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身边的材料

一、引入本课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学生全班交流

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活动准备: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让学生认识身边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

身边的材料

二、活动一:

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

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

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

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分类

全班讨论

是由塑料、玻璃、金属、木头制成的

学生知道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

学生分别说出知道的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分类能力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身边的材料

四、活动三:

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五、拓展:

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六、总结全课

学生找

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

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学生调查,填写材料调查记录表

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材料

 

2、塑料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STSE目标:

1、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2、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

3、能描述工厂加工塑料的大体过程。

活动准备:

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课时安排:

3课时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认识塑料制品,认识塑料的特性

塑料

一、引入本课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得出塑料的用途真多

二、活动一:

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

有什么不足?

三、活动二:

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提示:

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入冷水和热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注意:

小心,别让热水烫着!

学生回答课前布置的调查塑料制品

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同学记录

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

学生自己预测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塑料

提示:

是不是所有塑料都有这种现象?

四、活动三:

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学习科学在线

五、活动四:

认识新材料

1、认识书中介绍的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

六、拓展

1、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实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有腐烂?

2、带领学生参观塑料制品厂,了解塑料制品的加工过程。

关于塑料,还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实验

学生畅想

课下调查

学生提出“白色污染”的建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阳光照射下,体会手的感觉,让生亲自体验,会根据现象分析原因。

让学生懂得事物的两个方面:

好与坏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育学生把塑料扔到垃圾箱中

第二单元声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水能传声、自制乐器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指导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声音的作用,找出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声音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也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而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理解,增强环保意识。

3倾听声音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STSE目标:

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声音。

教学准备:

按组准备鼓和鼓槌1个、绿豆若干粒、锣1面、钢尺1根、纸杯1个

课时安排:

2课时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倾听声音

一、教师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二、活动一:

寻找声音

1、观察书中的四幅插图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倾听声音

2、放录音

让学生倾听声音,知道这个声音是由谁发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体和动物在发出声音时的变化。

4、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活动二:

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为学生们准备实验材料:

按组准备鼓和鼓槌1个、绿豆若干粒、锣1面、钢尺1根、纸杯1个

提问:

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锣停止发声?

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

这说明了什么?

用“我在……听到了……发出……的声音”的形式,向同学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比一比,谁模仿得更好。

模拟声音

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实验

填写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记录表

讨论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全班讨论

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4物体传声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的实验。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

2、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STSE目标:

能解释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依靠特殊装置相互传递声音的原因。

教学准备:

课桌、水槽、砂纸、水、毛巾

课时安排:

2课时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物体传声

一、教学引入

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二、活动一:

你听到了吗?

1、准备实验材料:

课桌

2、注意事项:

轻轻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3、提问: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4、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自己的解释呢?

小组合作

提出问题:

为什么离得远的同学反而能听见?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

声音是通过桌面传播的

学生举例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物体传声

三、活动二:

水能传声吗?

1、实验材料:

水槽、砂纸、水

2、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3、游泳的时候,头浸在水下能听到声音吗?

4、组织学生学习科学在线

5、提问:

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四、总结全课

学生分小组自己设计实验

全班讨论

得出结论:

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

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5自制小乐器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STSE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教学准备:

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自制小乐器

一、引导学生认识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

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

你会弹奏吗?

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动一:

做小鼓

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

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训练为重点

2、提问:

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

三、活动三:

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小乐器。

学生认乐器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

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