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015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docx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docx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编写模版)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一方面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延续,另一方面又是直接服务于技工院校学生通用职业素质养成的基础课程。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语文教育客观规律,在课程目标、学习内容、教学观念、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务实的改革,为造就时代所需的各级各类技能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能力主要指运用语文工具进行思想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升过程兼有启迪思维、陶冶情操的作用。

一定的语文能力既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活以及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这种奠基作用,决定其在技工院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注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通用职业素养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指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拓展思维空间,增强探究意识;同时重视学习过程中教材文本内涵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导向作用,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未来就业及其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人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经验积累。

因此,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各种语文材料,在大量的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

(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社会,面向职业,面向未来,从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及职业活动的联系,尽可能创设相关的应用情境,开发和利用多方面的课程资源,构建灵活、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1.充分体现技工教育培养目标对语文课程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必需而够用的语文能力。

2.按照不同的生源和教学层次分别设置课程。

初中起点中级班语文课:

由语文(中级通用知识)、应用文写作两模块组成,每个模块一学期用40~50课时完成,主要担任在与初中语文衔接的基础上促进语文课面向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任务。

初中起点高级班语文课:

分中级和高级两个阶段设置。

中级阶段语文课设置与初中起点中级班相同;高级阶段语文课设置为语文(高级通用知识)模块,用一个学年共计60~80课时完成。

高级阶段语文课是对中级阶段语文课的深化。

高中起点高级班语文课:

可选择与初中起点高级班高级阶段一致的语文(高级通用知识)模块,用一个学年共计60~80课时完成;也可选择应用语文模块,用一个学年共计60~80课时完成。

其中,应用语文模块是对已有语文能力的具体应用,强调语文作为工具对具体事务的解决功能。

3.以课程“总目标”为统领,对不同生源和教学层次的课程目标进行整体规划。

4.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

三个方面以能力为核心,方法为重点,价值观为导向,在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中,理解探究,体悟情感,从而端正态度、健全人格。

5.分层目标从“人文精神”“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同时以“综合实践”“综合学习”为平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培养以良好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健康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情感,形成终身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高雅情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3.在初中阶段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生字、生词的音、形、义,重点掌握词语的识记与使用,不断积累词语识记的数量和正确运用词语的经验;辨析常见常用的修辞辞格10~15个,理解常见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作用,能够判断常用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

4.懂得标题、文眼、段落、层次、过渡、详略、照应、中心思想等文章的一般知识,了解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文体的一般特征,能够判断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常见表达方式及其应用效果。

5.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好的语感、对一般的文章能够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把握文意、质疑解难;课外能自主阅读报刊、书籍和文学作品,阅读量达到200万字。

6.了解写作的一般过程和规律,具有按要求进行一般书面表达的能力,能够写出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的实用性文章,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表达流畅、结构合理、标点正确、文面规范。

写作活动60次左右,除少数简易日常应用文外,每篇篇幅在150个字符以上。

7.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讨论问题时善于倾听,能捕捉重要信息,并清楚、准确、自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具有演讲所需的心理素质和一般表达方法,能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作2分钟以上的脱稿演讲;能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

8.能运用常用工具书和计算机网络收集处理信息资料。

二、各模块目标

(一)必修课程(中级阶段)

1.人文精神

(1)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励,再塑自信。

(2)引导学生了解职业,培养对劳动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4)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经济活动,理解财富的本质。

(5)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恩泽,培养对自然的感谢之心。

(6)引导学生掌握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7)引导学生学习古典作品,感受优秀文化遗产的思想菁华。

2.基础知识

(1)掌握教材中注释词语的音、形、义,能够借助于语文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词语障碍。

(2)能够凭借语感和语法识别简单病句,并进行修改。

(3)掌握比喻、比拟、排比、反复、双关、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判断辞格。

(4)了解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破折号、引号、括号等标点符号的作用,能判断其使用的正误。

3.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与教师、同学共同探讨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4)能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并对其进行理解和归类。

4.写作

(1)写作时能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选用适当的表达方式。

(2)写作主题明确、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能从课文中提取主要信息,并结合自身实际感受撰写心得笔记,做到主旨明确,说理充分,层次清晰,语句通顺,用词恰当,标点正确,文面规范。

(4)了解条据、声明、建议书等日用文书,请示、通知、报告等行政文书,总结、计划、讲话稿等事务性文书,技改论文、劳动合同、创业计划书等专用文书的文种特征和写作要领。

能够写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实用性文章。

5.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4)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6.综合实践

(1)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与人合作,共同运用语文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二)必修课程(高级阶段)

1.人文精神

(1)引导学生形成诚信敬业、平等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符合时代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独立探究事物本源、乐于不断求知创新的意识,不人云亦云。

(3)引导学生理解职业的本质内涵,懂得爱岗敬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

(4)引导学生直面社会,能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养成达观干练、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5)引导学生增强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敬畏自然。

(6)引导学生学习在说话中与人为善、准确交流、合作共事。

(7)引导学生在运用书面形式与人沟通中,能正确体现自我意识,体现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生活品位。

(8)引导学生提高感受古典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够自主汲取思想养料,获得审美愉悦。

2.基础知识

(1)扩大词语的积累,能够理解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2)了解常见病句类型,能够凭借良好的语感、语法规范和逻辑关系辨析病句并改正。

(3)识别常用修辞方法,理解修辞运用的主要表达效果。

(4)了解标点符号的常用功能,能够识别常用标点符号在具体使用中的正误。

3.阅读

(1)能整体感知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根据重要信息,准确理解、概括课文的主题思想。

(3)能对课文相关问题进行合理解释、推论和评价。

(4)能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收集处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并能有效运用信息资料对课文进行深度研读。

4.写作

(1)了解写作的一般规律,能够运用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主要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的一般结构和写作要求,能够为满足生活、工作对书面表达的需要而模仿范文进行较为实用的写作活动。

(3)能自主对文章进行修改,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5.口语交际

(1)能够在讨论中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理有据,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2)在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能够做2分钟以上的即兴演讲。

(3)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对相关质询进行答辩,内容充实正确,表达流畅自然。

6.综合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2)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收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3)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三)高中起点班(应用语文模块)

1.人文精神

(1)引导学生形成诚信敬业、平等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符合时代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职业的本质内涵,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探究事物本源,乐于不断求知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在表达与沟通中,与人为善、准确交流、合作共事,体现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

2.基础知识

(1)进一步积累语言素材,形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和文明意识,能够辨析和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中的错误。

(2)掌握社会及职业活动中所涉书面表达应该遵循的文种特点、行文规则和写作要领。

3.阅读

(1)阅读规范的日常应用文、职业岗位专业文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2)能运用精读的方法阅读相关科技作品,归纳主要内容,把握主要观点,注重体会作品体现的科学精神,学习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能运用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