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单科天津卷五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单科天津卷五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单科天津卷五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一、选择题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小学校坐北朝南,只有一座四层的教学楼,东面靠山,北面临海,南面是一个小型操场。
每年一到冬至,天色就苍莽起来,寒风凛冽,萧条冷落。
云被刮得翻滚着往东南跑,山石呈生铁锭的青灰色,枯槁的草在风中乱舞。
几点松树的墨绿,还显露着一点生机。
每日上坡下坡,被海风无情地推操着,瘦小的老师被刮得直打转。
冷风小蛇一样地钻进脖子里,疯狂地厮扯着我们的头发,鞭子似的打在脸上,冻得人眼泪横飞鼻涕直流。
我们一头冲进了办公室,它还打着呼哨儿追着不放,死皮赖脸地拍着窗户叫嚣。
A.临(lí
n)海凛(lǐng)冽铁锭(dì
ng)
B.墨(mò
)绿显露(lò
u)推搡(sǎng)
C.瘦(shò
u)小厮(sī)扯鼻涕(dì
)
D.呼哨(shà
o)死皮赖(là
i)脸叫嚣(xiāo)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会在春节假期规划中给博物馆留有一席之地,“博物馆里过大年”已从一个响亮的口号变为一种常态。
B.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有序开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任务,并非一蹴而就的。
C.散文有神聚的特点,散文的中心思想是针对散文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D.千百年来被人们运用自如的汉字手写艺术,却在电脑和网络普及应用的一二十年间陷入尴尬境地,人们对这种现象要引起足够的反思。
3.下列诗句与我国古代体育项目,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罢两奁分白黑,一何处有亏成!
②掷球戏水争远近,流星一点耀波光。
③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④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A.①围棋②蹴鞠③赛马④武术B.①象棋②水球③龙舟④武术
C.①围棋②水球③龙舟④马球D.①象棋②蹴鞠③赛马④马球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学的形成可以说是宋代最为重要的历史特征之一,然而到了近现代,理学竟然成为最为人诟病的文化传统。
宋代理学家们提倡的“节孝”观念,其实并不是他们首创的。
至少从汉代以来,国家政府都曾经对社会上的节孝行为进行过表彰和奖励。
到了宋代,一方面,政府基本上延续了历代政府对旌表节孝的重视;
另一方面,理学家们为强调士大夫应注重气节的道德标准,对“节孝”观也做出了更明确的表述。
然而直至宋元时期,国家政府对于旌表节孝的行为,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个案“典型”的层面上。
有学者把明代以前到明代的旌表贞节行为的演变过程,形象地描述为“由典范到规范”。
典范是由倡导所致的,而成为规范则必须要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化设计来加以保障和推行。
明代在固定的审核标准下,对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旌表案件,予以定期、集体和分类处理,从而形成了明代旌表节孝的制度化、规律化和等级化,乃至演变至激烈化的特质。
与这种制度政策相伴而行的是以朱熹为核心的理学成为明代政府所认可、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这就促使明朝的许多士大夫从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和欣赏政府的旌表节孝制度。
这样,明政府所推崇的节孝行为,就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政策,同时也成为一种社会道德的教化行为。
在制度与教化的双重作用下,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越来越出现违反人性的激烈化特质。
《儒林外史》中所描述的父亲眼看着女儿自尽殉夫并大赞“死得好”的故事,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并不罕见。
在朱熹悟道、传道的福建地区,清代竟有胁迫寡妇殉节的风气。
“孝道”本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但是经过明清时期的制度化推进之后,也在不同程度上走上了泛政治化的极端道路。
在上层统治者眼里,孝道的体现就是臣下的“死忠”,所谓“以孝治天下”,实际上就是令天下服从一尊。
就一般士庶之家而言,争取“孝行”的褒奖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利益。
正因如此,为博得孝名而导致明清时期惨无人道的“割股疗亲”行为盛行,显然也是政府对于“节孝”制度化与教化灌输的后果。
宋代理学所倡导的“节孝”,更多的是强调士人自身的道德气节与行为准则,而到了明清时期,经过专制政府的制度化、规范化之后,传统的“节孝”观被引入激烈化的歧途。
特别是随着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和官僚阶层奴庸化的加剧,朱子及理学家们所提倡的勇于坚持士人气节的义理观,基本上成了政治上的一种“摆设”。
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道”等观念,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
正因如此,对宋代朱子及其他理学家们所倡导的“义理”“气节”等命题所蕴含的道德价值,我们应重视并加以继承。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
理学:
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4.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节孝”观并非始于宋代,只是宋代延续了历代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并对其做了更明确的表述。
B.“由典范到规范”中的“典范”是指明代之前的倡导个案“典型”,“规范”指明代的制度化设计。
C.节孝行为成为明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政策之后朱子理学就变成了政府认可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
D.对节孝行为进行制度化设计并使之成为道德的教化行为,是“节孝”观在明清发生演变的原因。
5.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受宋理学影响违反人性的一项是
A.清朝中期缠足之风盛行朝野
B.《祝福》中鲁镇的人认为寡妇祥林嫂是不干净的
C.《儒林外史》中王秀才支持女儿自杀殉夫
D.《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迫改嫁
6.下面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A.明朝士大夫们从理学角度诠释和欣赏旌表节孝行为,助推了旌表节孝制度的形成。
B.本是优秀文化传统的“孝道”一旦走上泛政治化道路,就很有可能会改变其原本意义。
C.没有良好的国家体制和社会风气,朱子的“气节”“义理”就没有被实践的可能。
D.宋代理学所倡导的“节孝”,我们既要重视和继承其道德价值,又不能忽视其反人性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殇歌圆明园
苏峰
圆明园历史上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这里也称“夏宫”。
1860年,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
游园那日,虽是晴天,但寒风刺骨。
入门前,我已心潮起伏,残损的圆明园啊,仿佛一饼陈年的茶、一坛尘封的酒,在我心里发酵了数十年,今日终于要闻香了。
我知道圆明园以水系为主,但如今只剩一片荒芜,几处残垣,所以对其景致并不抱任何期待。
万不料从南门刚入,就被绮春园的一片湖水迷住了。
这湖面无遮无挡,四环开阔,仅西北有一座两层飞檐的红色鉴碧亭,它安详地坐在那里,俯瞰着灰蓝清澈的湖水。
湖面庇荫处依然结着薄薄的冰,因往日水波的起伏而凝结成各种花纹。
环湖的一丛丛芦苇,疏密有致;
一株株老柳,树皮皴裂,深如沟壑。
午后的阳光为它们晕染出温柔的苍黄,光线斜射处的芦花,则银白剔透,如梦如幻。
柳丝和芦苇们于阵阵寒风里,袅袅摇摇。
斯情斯景,如一位不得见的琴师于太空之中将最低音的弦,悠悠拨动,既沉郁浑厚,又韵致风雅。
时间已是下午三点多,不敢于一处多逗留,冷风里,顺着轻声碎语的人流和指示牌,一路迂回曲折,又看了几个景点,虽然尽皆断石水泊、苇丛寒鸭以及残荷,却没有丝毫遗憾。
必得这样逼人的荒凉,才是我们心中镌刻了那段最屈辱历史的圆明园啊!
融姐最想去看的西洋楼遗址,恰也是我和宁子心中所愿。
据说这洛可可风格的西洋楼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和法国传教士蒋友仁一起设计监制,中国工匠制造而成。
它结合了我国的砖雕、琉璃、叠石,体现了西洋建筑的民族化。
兜兜转转终于到达,远远望去,其谐奇趣景点里只有几根汉白玉的残石柱和一堆堆石块默默矗立在色彩浓郁的蓝天下。
近看石面,雕刻精美。
还有一块厚重的横石,石面微微黢黑,似乎是烟熏火烧的痕迹。
宁子立在此处双手握拳,眼眶泛红,愤愤地骂了一句:
“这该死的入侵者!
”我和融姐不觉同时向前,三人并肩静默了几分钟。
“岂止是国贫受外辱?
土匪、军阀,还有咱们的老百姓,他们一起铲尽了这份美!
”融姐道,“我们自己也缺乏对艺术的敬畏,对美学的鉴赏和保护。
”
融姐此言,我深深赞同。
圆明园被西方入侵者放火焚烧后,残留物又先后遭遇了国人联合打劫。
乱世之中,有多少人可以用历史的眼光意识到这是一份属于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建筑美学上的艺术典范呢?
纵然有人意识到了,又有谁,有力量保护呢?
“再也没有一双眼睛能够见证另一个时代的艺术天赋和品位了”,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
麦吉这样写道,语气中毫无愧疚,“一个也不留,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下令纵火的英军首领额尔金得意扬扬地宣称:
“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是的,他们得逞了,除了精美建筑,还有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包括有关中国历史、科技、哲学及艺术上最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额尔金的大火中灰飞烟灭了……
渺小如我们,短暂如我们,又能说什么,做什么呢?
无非发几句叹息罢了!
不,不应该只是叹息,还应该发自良心地呼吁一声,我们的下一代不仅仅需要爱国教育,还需要美学教育!
不论这呼声多么微渺,总不能不出声。
但美学意识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融入血液,形成自觉意识。
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将超越时代,超越阶级,也超越民族和国界。
天色已晚,三人移步离开,折入左边的方壶胜境。
此处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内之北岸,原是海神的祭祠,取材于道家的“仙山琼阁”意境。
曾经亭台楼阁,高低错落,三面环水,碧海澄波。
这里游人稀少,寂静中,倏然听见一阵轻柔的歌声:
“艳阳天,艳阳天,湖光山色映画帘,春满圆明园,双鹤、双鹤交颈眠,女儿泪涟”心中不由一震,寻声望去,夕阳斜照里,竟是宁子背对着我们,坐在湖边的一块石头上曼声而歌她身侧芦花摇曳,烟水苍茫。
我悄悄靠近,以手机用心地记录着这一刻。
镜头里的宁子,一袭黑衣,恬恬淡淡,目光坚定而沉静。
我凝神看着婉婉而唱的她,突然心生苍凉。
是的,苍凉!
这本是电影《火烧圆明园》里兰儿为了接近咸丰皇帝而唱的歌,柔情旖旎。
虽然只是虚构,但也可以设想,那时外敌还没入侵,“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风情无限、春花明媚。
而今,白云苍狗,作为历史见证的圆明园,早已被付之一炬,唯剩这一地荒草斜阳。
这期间,中华民族经历了诸多困惑、自卑和苦难,虽励精图治,至今仍荆棘丛生,就像这荒凉的圆明园,一直在给我们警示。
宁子越唱越凄婉,她定和我一样,心中百感交集!
山苍凉,水苍凉,世事多苍凉,于这最冷最冷的天,来读这最冷最冷的园的我们,本已人过中年,看淡了冷暖轮回,却还忍不住为那曾经破碎的山河、眼前的断壁残垣,殇歌一曲,热了心肠。
我鼻子一酸,泪水倏然滑落。
再看镜头里的宁子,也是泣不成声,而融姐不知何时立于一旁,正静静倾听,偷偷拭泪……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圆明园的历史,情感炽烈自然引出下文“我”与朋友们对圆明园游览过程的记述。
B.文章重点记叙游览绮春园时所欣赏的景观以及宁子于方壶胜境中的演唱,其他方面略写,详略安排妥当。
C.文章引用额尔金和罗伯特·
麦吉所说的话,直接显示了入侵者对摧毁中华文明毫无羞耻感的炫耀心理。
D.“渺小如我们,短暂如我们,又能说什么,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