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小庙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安徽省合肥市小庙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小庙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
。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①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
②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泉
③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
④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⑤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
⑥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A.①⑥③②⑤④
B.①⑤⑥④③②
C.③④①⑥⑤②
D.③②①⑤⑥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措施不到位,一些古代建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B.博士村官的农技课对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会议室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村民。
C.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人为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
D.既有数量的提高,又有质量的增长,这才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真正意义所在。
4、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对联,是一种绘声绘色的文学样式,它要求形式上双管齐下,内容上别有用心,好的对联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已凝聚了作者的智慧。
A.绘声绘色B.双管齐下C.别有用心D.信手拈来
5.下列句子中,不能用来替换画线句子的一项是()(3分)
巴金写了二十多部中篇和长篇小说,七十多篇短篇小说,一般认为《家》和《寒夜》是其代表作。
A.一般认为其代表作是《家》和《寒夜》。
B.一般把《家》和《寒夜》视为其代表作。
C.《家》和《寒夜》一般未必不是其代表作。
D.《家》和《寒夜》一般被认为是其代表作。
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昧,想在“没有骨气的"
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
“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
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许》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杨雄醉骂潘巧云说:
“你这贱人!
你这淫妇!
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
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十“你这”。
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
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讽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
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一、“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
“有”的性质全不同。
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
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
这番话不免呼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
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节选自《咬文嚼字》)
6.对文中“咬文嚼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咬文嚼字的依据:
研究炼字的道理。
B.咬文嚼字的态度:
字字推敲的谨严,
C.咬文嚼字的做法:
斟酌文字的分量。
D咬文嚼字的目的:
调整思想和情感。
7.对文中郭沫若炼字事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介绍郭沫若对“你是”“你这”句式的见解和做法。
B.肯定郭洙若关于“你是”“你这”句式的研究结论。
C.分析指出炼字不可简单类推,而要结合具体语境。
D.通过这个炼字事例,引出对咬文嚼字道理的研究。
8.对上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举郭沫若修改字句的具体事例,并指出“这是炼字的好例”。
B.接着,引文学作品例子并加以分析,说明两种说法表达效果不同。
C.然后,从两个方面指出郭沫若援例修改的句子是不妥的。
D.最后,点明炼字意义,并提出与郭沫若完全相反的观点。
三、(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被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计曰: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
相如从。
靡颇送至境,与王诀曰:
“王行,度道里合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三许之。
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
“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岳。
”泰之群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曰: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奏不敢动。
(节选自《靡颇蔺相如列传》)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廉颇蔺相如计曰计:
商量。
B.示赵弱且怯也示:
显示。
C.赵王鼓瑟鼓:
击鼓。
D.秦王竟酒竞:
完毕。
10.对下列甸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③会于西河外渑池
②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④终不能加胜于赵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1.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A.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秦王身边的侍从都退却了。
B.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秦王身边的侍从都倒下了。
C.相如瞪着眼睛向自己的手下呼救,他们早都吓跑了。
D.相如瞪着眼睛向自己的手下呼救,他们吓得趴下了。
12.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交代了渑池会前的相关背景、赵国君臣的应对措施。
B.叙述了渑池会上秦、赵两国君臣争锋相对的斗争经过。
C.描写了秦王一心结好赵王结果反而受制、受辱的窘态。
D.刻画了蔺相如英勇果敢、不畏强暴、忠心事主的形象。
四、(14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14题。
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3.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句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表达了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写眼前景,道离别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自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风凰台
李白
风凰台上风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李白这首诗,一说写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一说写于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
两首律诗的结句部落在“愁”字上。
试问:
15、作者的愁情分别是什么?
(4分)
16、结合两诗的尾联分别谈谈作者是怎样抒发愁情的?
五、(6分)1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意选填六句)
(1)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
(2)暧暧远人村,。
(陶渊明《归园田居》)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韩愈《师说》)
(4)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
(5),老大嫁作商人妇。
(白居易《琵琶行》)
(6),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8)雁过也,正伤心,。
(李清照《声声慢》)
六、(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史铁生的微笑
苗向东
①史铁生去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没有因此变得模糊,反而更清晰。
我在书刊和网络上查找史铁生的照片,发现他的表情都是微笑的。
②史铁生先生1972年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每周要靠三次透析才能维持生命。
每次透析完后,他全身乏力,而且特别累。
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每次都有一种在鬼门关转一圈的感觉,这些都是对他精神的折磨和肉体的摧残。
上苍似乎把所有的病痛都让他扛。
如果把我们搁在他的位置上,长年累月坐在他的轮椅上,我们是否能够顽强地思考、坚定地写作?
是否还笑得出来?
③他留给人们记忆最深的是他的笑容。
我第一次见着他的微笑,是在一次电视采访的镜头上。
他微黑的脸上不时闪过近乎顽皮的表情,脸上绽放的微笑纯净如云,明亮似水。
他从容淡定,几乎可以让人忘记他是一位重症病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资深记者温秋阳17年前曾经采访过史铁生,至今留存在她脑海里的是史铁生那最温暖的笑。
作家黄艳梅在一次笔会上认识了史铁生,她好奇地问史铁生:
“史老师,您在小说中曾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那地方好玩吗?
”史铁生马上露出笑容说:
“那是地坛,是一个宁静的去处,也是上帝对我的苦心安排。
”那微笑,是忘忧的笑、灿烂的笑。
④我喜欢他的作品,更喜欢他作品里透出来的微笑。
多年前,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被深深打动。
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强者,永远从容着的强者。
他的作品呈献给大家的是阳光般的盈盈笑脸,他的微笑诚挚而灿烂。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他的职业就是生病,48年来大约有一半时间用来生病。
我可以感受到他通过文字传递的一种乐观的气息,我可以猜想到他的笑脸一定是很自信、很灿烂的,他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