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9773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

11、飞沫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l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12、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黄色标识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标识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标识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13、隔离原则是什么?

13.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13.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13.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13.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13.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13.6).建筑布局符合相应的规定。

14、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普通病房的隔离要求:

14.1)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应分室安置。

14.2)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14.3)病床间距宜大于0.8米,病室床位数单排≤3床,双排≤6床。

14.4)病情较重的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14.5)医疗机构安置疑似传染病患儿时应做到单间安置。

15、手术切口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15.1)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15.2)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15.3)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

开放性创伤手术;

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

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涉及泌尿生殖道且尿培养阳性的手术,胆汁培养阳性的胆道手术。

15.4)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

(坏死组织、异物、排泄物污染的切口)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16、定植:

从患者送检标本中培养出某种病原微生物,但无相关感染的临床表现,在排除污染的情况下,判定为定植。

二、医疗废物

1、医疗废物的分类:

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2、医疗废物:

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医疗废物如何管理?

科室应当及时收集本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并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禁止任何科室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4、医疗废物采用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包装,达到四分之三满时,采用鹅颈式封扎,使包装袋封口紧实、严密。

并标注科室,日期,类别。

特殊感染医疗废物应用双层包装袋。

三、多重耐药菌

1、何谓多重耐药菌?

常见的感染类型有哪些?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2、预防重耐药菌感染的基本措施是什么?

手卫生、接触隔离、减少设备共用、医院感染的组合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动监测培养、洗必泰洗浴、抗菌药物管理。

3、病房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后如何进行消毒隔离?

A:

采取以下消毒隔离措施:

3.1)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

同一房间。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2)设立醒目的蓝色隔离标志,并通报全科医务人员,防止多重耐药菌

的交叉传播。

3.3)应严格实行接触隔离。

3.4)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包括护工和保洁人

员,查房、保洁等活动应该在其他患者之后进行。

3.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要求。

3.6)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穿隔离衣。

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及时洗手或用手消液消毒。

3.7)病人所用医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

用。

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应在每次使用后消毒。

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B超)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3.8)病人需离开隔离病室进行检查、治疗或转诊等应先通知接诊的科室,以便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3.9)患者的区域应固定使用保洁用具,物体表面、地面应加强清洁与消

毒。

对医务人员和病人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

输液泵、病人床挡等,每

班用含氯消毒剂擦拭(不耐腐蚀的精密仪器可用75%酒精擦拭)。

出现或者

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被患者血液、

体液污染之处立即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按规定消毒处理。

3.10)病室定时通风,每日2-3次.,房门随时关闭。

3.11)感染患者更换下的床单、被服等统一打包注明标记,废弃物需双

层黄色塑料袋打包,注明标记。

3.12)在有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与环境来源相关时,对

环境物品表面、公用设施进行采样培养。

3.13)病人出院或转出后进行终末处理。

3.14)如果采取以上控制措施,但传播仍然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收治患者,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和评估。

B.每天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消毒隔离实施记录》。

四、手卫生

1、手卫生的五大指征是什么?

1)接触病人前;

2)无菌操作之前3)接触病人后;

4)接触病人血液体液之后;

5)接触病人周围物品之后

2、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多少为合格要求?

2.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2.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3、洗手的方法:

3.1)流动水打湿双手

3.2)取适量皂液,均匀涂抹于整个手掌,手背,手

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9、常居菌: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生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消除。

10、暂居菌:

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者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11、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

11.1)当手部有血液或者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11.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12、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2.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12.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