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9020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Word格式.docx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Word格式.docx

5、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某思想家: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年饱,凶年免于死亡。

”下列主张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D.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

2.“汉初以皇帝为一极的中央政府辖中央政府京畿及重要地区共十五郡,其人力物力远远强于任何一个诸侯国。

郡国并存的严峻形势,也促使中央政府谨慎从事,采取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总方针,中央辖区内的经济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据此可知,郡国并行制(  )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扩大了地方割据的力量

C.推动了封国经济的发展D.适应了汉初统治的需要

3.《新唐书·

百官志》记载: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

车路乐器之工,三年;

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

冠冕弁帻之工,九月。

教作者传家技,四委以令丞试工,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主要考核指标B.工种技术的难易度影响工匠学制长短

C.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的消费D.技术传承的开放性保证产品质量精美

4.宋朝高斯德有诗云:

“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

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

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

……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

”材料说明,宋朝(  )

A.蚕桑业被大商人所操纵B.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

C.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瓦解D.丝织业不再由政府管理

5.有学者认为,明中后期实际上形成了皇帝、内监、内阁的三角权力关系,皇权成为官僚利益的仲裁者这一角色,因此不再需要事必躬亲,甚至明中叶后在中央决策体系中皇帝已成为一种“垂拱而治”的模式,故此明代皇权“受制于臣下之多,也是历代不多见的。

”该学者认为明中后期(  )

A.皇权受到运行机制的制约B.实现了权力的分权与制衡

C.政治的黑暗腐朽持续加强D.君主专制不断的得到加强

6.陈寅恪曾说:

“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

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

”旨在强调(  )

A.史料研究要考量作者政治目的B.不要轻易评论古人学说

C.史料研究与研究者的角度有关D.要多层面地去研究史料

7.(庚子年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

“为今之计,当先请皇帝复辟,另举西使中之贤者一人,入军机处,赞襄新政,则中国可安,而后患可免矣。

次当限制中国乏军备,散其营伍,毁其制造各厂。

……须俟太后归政,罪魁重惩,方与退兵议和,万不可先退兵也。

”该意图是(  )

A.分而治之B.以华制华C.灭亡中国D.瓜分中国

8.“他”提出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新命题,强调“民主并非西方之体,而是用,自由才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所在”,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材料中的“他”(  )

A.编撰《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B.著《孔子改制考》,宣扬托古改制

C.介绍进化论思想,倡导救亡图存D.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培养新青年

9.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指出:

“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很深,家乡观念也很深,用这两种观念和家族宗族团体来联合成国族团体,比较外国用个人为单位,更为实在和容易联络。

救中国危亡的根本方法,在自己先有团体,用三四百个宗族的团体来顾国家,便有办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借传统观念实现民族主义B.民族主义观念呈倒退现象

C.主张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D.强化家族和宗族传统观念

10.下表据许涤新、吴承明编写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相关内容编制,它反映了近代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变化情况。

项目

1894年

1914年

1920年

1936年(包括东北)

1948年

资本总额(亿元)

1.22

17.88

25.79

99.91

65.50

中国资本所占比重

55.53%

42.84%

48.44%

42.77%

88.79%

其中官僚资本比重

39.14%

26.76%

25.96%

22.27%

64.13%

注:

本表“产业资本”主要统计的是工业资本和交通运输业资本

对其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政府的政策推动了1894、1914、1936三年资本总额快速上涨

B.中国资本总额最高峰出现在1936年与外资相比优势不明显

C.“实业救国”思潮有力促进了民间资本在本国资本中占据优势

D.外国输华资本的下降、时局的动荡导致1948年资本总额下跌

11.右图展示了某一时期重要的战役,当时“敌以酒井旅团向怀来涿鹿,以铃木旅团向宣化前进,以本间旅团向大同前进,期会师于来源——广灵——大同之线。

”对此“我师今晚以三个团集结于冉庄,准备配合侧击该敌,另以师直属队之一部及独立团出动于灵丘以北活动……”。

此战役(  )

A.开辟了敌后战场新局面

B.赢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C.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D.显示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2.1949和1950两年间,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间的贸易曾一度恢复和发展,甚至出现了中国的公私贸易机构还同在华的外国工商业者,陆续订立了各种贸易合同及加工订货合同。

但到1950年底,这些贸易基本就不存在了。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苏联的大力援助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帝国主义的封锁D.国民经济的调整

13.《中国经济60年》中写道:

“自从1985年广东省的广州、佛山、江门、湛江等四个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城市’,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已经初步形成成片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地区。

”从中可以看出(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上述四个城市开始B.改革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起来D.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4.雅典城邦“以有效的机制制约政治斗争,把它局限在和平有序的范围之内,阻止它演变为血腥的暴力惨剧,同时又要保持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对立,以利于社会批评、监督和纠正执政者的错误。

”由此城邦(  )

A.设立公民陪审法庭B.实行陶片放逐法

C.扩大公民大会权利D.发放工资和津贴

15.马丁·

路德提出:

“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

”其主要目的是(  )

A.主张因信称义B.否定教皇权威C.反对禁欲主义D.强调王权至上

16.有学者认为:

“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政治上独具特色,经济上国家主导,自上而下地推行福利国家建设,以解决社会矛盾……既可以避免沙皇俄国式的专制,又可以避免英国和法国那样弱小、颓废和低效的民主政体的弊端。

”该观点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

A.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B.采取威权政治适应发展

C.建立健全福利国家制度D.组建了独立的立法机构

17.保罗·

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到:

“在1815~1880年期间,英国经常存在于一种实力政治的真空之中,这很难说是夸张之词,这也是殖民军队能够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上的原因。

不错,英国帝国主义有局限性和一些问题,还有西半球的扩张中的美利坚合众国及东半球的法国和俄国。

但是,长期以来在热带的许多地方,除土著民族外,英国的利益集团(商人、种植园主、探险者和传教士)几乎碰不到其他外国人。

”材料反映了英国(  )

A.开始成为“日不落帝国”B.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霸权受到法俄严重挑战D.实力强大但隐藏着危机

18.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

“扩大和巩固我们城乡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命脉,采取消灭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方针。

”为此苏联实行(  )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场租赁制

19.某宣言指出“鉴于这种越来越令人不安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国人民要有从一切形式的外国统治下解放自己、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推动国际社会详细制订各项旨在建立一种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

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为了它们自身的利益要使目前的经济秩序永久保持下去的决定,对发展中国家的愿望只是给予微不足道的注意……”该宣言主张(  )

A.建立经济区域集团B.推翻殖民霸权主义

C.建立新的国际秩序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20.《西方美术史》中描述:

“颜色刺激感官,色彩成斑点状,轮廓线大多不是连续和勾描而成的,而是通过相邻色彩的堆叠而形成……这一技法开始把色彩同表现的对象分离,为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奠定基础。

”下列符合这一描述的作品是(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

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

21.(13分)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术上,顾炎武主张“明道救世”、“引古筹今”的“实学”。

学风上,他批判八股取士制度,认为“文须有益于天下”。

政治上,他反对“独治”,认为“独治而刑繁,众治而刑措”。

道德上,他主张“张四维、厚风俗、行己有耻”。

——摘编自张岂之《顾炎武》

材料二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炎武所著日知录……始悔向日学之不博,见之不卓……盖天下之理无穷,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顾炎武是清代学术“黎明运动”的“第一人”,开辟了清代学者以音明经,通经明道救世的学术路线,“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对他‘贵创’、‘博证’的精神十分推崇”。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顾炎武思想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顾炎武这一观点萌发的原因。

(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顾炎武这一思想观点的深远影响。

22.(14分)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