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级下册《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876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级下册《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级下册《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级下册《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级下册《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级下册《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级下册《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级下册《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级下册《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级下册《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级下册《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强军改革中,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下列属于人民解放军强军措施的是(  )

①将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成为独立军种

②组建战略支援部队

③成立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和中部战区

④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主要担负我国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  )

A.海军陆战队B.空降兵部队C.武警部队D.导弹部队

3.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

请根据下面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A.90年磨砺利剑出科技强军换新颜

B.90年英雄辈出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90年不忘初心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90年披荆斩棘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4.若为下列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比较恰当的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B.改革开放,建设新中国

C.新中国的“钢铁长城”D.中国现代社会生活

5.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和印度交往中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共同繁荣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D.不结盟政策

6.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早由中印双方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提出

B.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该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D.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7.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③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8.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9.新中国“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这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重要象征.”这反映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D.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10.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指出“全世界人民都清楚,蒋帮之所以还留在联合国,还作为安理会成员,也是由于美国的操纵,这是现实的也将是历史的笑话”。

周恩来说的这一“历史的笑话”终结于(  )

A.1949年B.1953年C.1971年D.1979年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1.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发表了《上海联合公报》,标志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判断对错)

三.材料题(共2小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导的。

﹣﹣周恩来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见下图)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1)结合材料一,1953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时首次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请问这个原则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这是周恩来在哪个会议上的讲话?

这段讲话体现了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3)根据材料三,图中记录了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4)根据材料四,列举出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

(5)纵观新中国外交风云,你觉得新中国外交领域不断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

材料二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

材料三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

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跪在地上办外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会议”是指什么会议?

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3)材料三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中“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的含义是什么?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

(4)回想过去,关注当今,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读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解读】本题以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强军改革中,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依托,考查人民解放军强军措施。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由第二炮兵更名而来,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2015年12月31日组建战略支援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2016年2月1日成立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和中部战区五大战区;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这些都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强军措施。

仔细审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国防科技成就。

2.【解读】本题考查了战略导弹部队。

【详解】1966年,中国组建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的战略导弹部队。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战略导弹部队的相关史实。

3.【解读】本题考查我国的军队建设;识记我国军队建设取得的成就。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辽宁号航母”,“运20大飞机”,“核潜艇”,“战略导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越来越多先进武器装备研制出来,这是科技强军的成果,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与军事无关,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军队建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解读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4.【解读】本题以图片切入考查新中国的国防事业.

【详解】题目给出的四幅图片都是新中国国防军事领域的成就,比较恰当的主题是新中国的“钢铁长城”。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解读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5.【解读】本题以“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和印度交往中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知识的掌握。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其内容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知识的掌握。

重点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影响。

6.【解读】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掌握。

【详解】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的疑虑和不安,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会见印度访华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印度两国总理积极倡导这一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选:

C。

【点评】详解本题需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内容,理解这一政策提出的历史意义。

7.【解读】本题考查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详解】①项,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问题进行谈判。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故①项正确。

②项,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

在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尊重各国的差异,团结一致抵抗殖民主义,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故②项正确。

③项,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的第三次建交高潮。

面的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事件,能够以同样原则对待,处理两国之间的问题,并最终可以和睦相处,这便体现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故③项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掌握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8.【解读】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知识点。

【详解】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9.【解读】该题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意义.

【详解】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标志着“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

故选:

B。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一直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斗争.1971年,第26届联大中国重返联合国,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

10.【解读】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从此,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

周恩来说的这一“历史的笑话”终结于1971年。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详解本题要把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最后得出答案。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1.【解读】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变化的相关史实.

【详解】学生要注意此题的关键是“正式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表示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

三.材料题(共2小题)

12.【解读】本题以图片材料和周恩来发言的文字材料切入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等史实。

【详解】

(1)材料一是周恩来访问印度的情景。

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渐渐发展成为指导中国与多国关系的处理原则。

其主要内容是: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由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导的”可知是万隆会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