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811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人: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2、了解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二、教学重点

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三、教学设计

【环节一】预习情况反馈

【教师】从同学们的预习学案可以看出大家能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这非常好,我为你们点赞。

希望大家能够保持住这种学习劲头,再创辉煌。

大家预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反应出大家知识掌握不扎实,下面我们来一一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点开多媒体第一张)

【学生】观看大屏幕,思考问题,然后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最终达到所有学生都会的目标。

【教师】同学们学案中关于Sc的电子排布式出错较多,下面大家都来当一当医生,寻找一下错误原因。

(教师点击,大屏幕上出现图片)

【学生】学生独立思考,同位间相互交流,然后逐一进行回答,并说明原因。

【教师】电子排布式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关系也是大家的一个困惑点

(通过学生的答案分析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目的,最终解决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教师】点击展示思维导图

【巩固练习】学生完成学案上的巩固练习。

【环节二】简化电子排布式

【活动探究】请写出He、Ne、Ar、O、Na、P、Fe、Br的电子排布式。

【学生】学生独自在学案上完成八种微粒的电子排布式。

【教师】巡视教室,查看学生完成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表示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交流探讨】1、电子排布式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较有什么联系?

2、电子排布式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较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如何解决这些缺点?

【学生】小组交流探讨,互相介绍自己的认识,然后学生代表进行代表发言。

说明自己和本组同学的观点。

【巩固练习】

1、写出下列O、Na、P、Fe、Br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2、写出O、Na、P、Fe、Br的价电子排布式(外围电子排布式)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表示方法都是不完善的表示方法。

引出下一环节的学习)

【环节三】电子排布图及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教师】(展示大屏幕学习导引)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举例说明。

【活动探究1】试着画出5B、6C、8O的电子排布图。

(学生完成活动探究1)

【教师】巡视课堂

(学生展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当堂评价,教师点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活动探究2】请写出基态24Cr和29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学生独自完成,教师巡视,寻找合适的进行大屏幕投影展示)

【巩固练习】4、写出Fe2+、Fe3+的电子排布式,并根据电子排布式判断哪种微粒更加稳定?

【教师】指出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的困惑,促使他们进行认真的思考。

然后制定出洪特规则的补充规则。

【学生】思考后认真听讲,并及时记录。

【环节四】课堂小结

展示思维导图的起点,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内容。

学生相互补充,不断完善。

【环节五】课堂检测

1、以下是两个原子的2p能级或3d能级的电子排布情况,试分析有无错误,若有,违反了什么原则?

(1)2p能级:

(2)3d能级

2、Cl的核外电子分布在个能层,占有个能级,占据个轨道,具有种运动状态。

(  )3.“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该能级原子轨道数的两倍”,支撑这一结论的理论是

A.构造原理B.泡利原理C.洪特规则D.能量最低原理

(  )4.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A.··HeB.C.1s2D.

(  )5.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A甲烷的电子式B氟化钠的电子式

C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4D碳-12原子C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p4表示3p能级有4个轨道

B.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能量逐渐减小

C.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轨道数依次增多

D.基态原子是指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  )7.若某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的M层共有8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8.如果在3p能级上有3个电子,则它们应排布为(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而不能排布,因为这违背了__________,也不能排布成,因为这违背了__________。

如果3p能级上有4个电子,有人认为可以排布为,你认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9.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电子排布式中的n=__________;原子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中有__________个伸展方向,呈现__________形。

(2)X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它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10、画出Cu原子价电子排布图。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随时关注学生,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

这节课的学生是本校高二年级14班的学生,这个班级的学生在级部领导和班主任的辛苦教导下,学习主动性较强,学习成绩优秀,但是由于本节课整个区的大部分化学老师都来听课,导致了学生压力增大,上课放不开,不敢大声回答问题,显得畏首畏尾。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

 

效果分析

本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出发,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有效反馈和订正一方面达到了对上一节内容的巩固提升,另一方面有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的准备,让学生更加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中,整个课堂在探究活动---交流研讨----巩固练习这几个环节中进行,教师适当的点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生在感悟、讨论、交流、辩论中深化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能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来设计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不是教师填装知识的袋子,而是教师服务对象的新课程理念。

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帮助者,重在调动并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本节课在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大胆质疑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启发、点拨学生,使得学生的探究和教师的点拨相得益彰。

这种对学生“学”的状态的关注,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及时引导、恰当评价和点拨,使学生学习始终兴趣盎然,参与度高,有效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材分析

《原子结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通过对《原子结构》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和激发态,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再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再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了解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会用这些规律解释一些特殊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教材是直接给出知识而不加以理论上的解释,所以一开始给学生造成了再记忆知识的感觉,所以在上课中我进行了重新设计。

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一点点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评测练习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能层、能级、构造原理。

2.理解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泡利不相容原理。

3.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示意图、简化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的书写及区别。

【巩固练习】

1、以下是两个原子的2p能级或3d能级的电子排布情况,试分析有无错误,若有,违反了什么原则?

(1)2p能级:

(2)3P能级

2、Cl的核外电子分布在个能层,占有个能级,占据个轨道,具有种运动状态。

(  )3.“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该能级原子轨道数的两倍”,支撑这一结论的理论是

A.构造原理B.泡利原理C.洪特规则D.能量最低原理

(  )4.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A.··HeB.C.1s2D.

(  )5.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A甲烷的电子式B氟化钠的电子式

C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4D碳-12原子C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p4表示3p能级有4个轨道

B.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能量逐渐减小

C.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轨道数依次增多

D.基态原子是指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  )7.由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能量

B.镁原子由激发态转化成基态,这一过程中释放能量

C.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D.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  )8.若某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的M层共有8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9.如果在3p能级上有3个电子,则它们应排布为(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而不能排布,因为这违背了__________,也不能排布成,因为这违背了__________。

如果3p能级上有4个电子,有人认为可以排布为,你认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10.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电子排布式中的n=__________;原子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中有__________方向,呈现__________形。

(2)X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它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课后反思

一、本课的亮点

1、对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做到了有根有据。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但是往往由于没有对预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致使学生不够重视,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为此在上课的第一阶段,针对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方位的呈现。

一方面教师将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展示,然后鼓励学生进行纠错与解释,达到解决问题和提升能力的双重作用,针对学生语言描述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将学生的各种各样的表述拍成照片,剪辑在一起,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让其他同学帮助纠错,并引以为戒。

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的很被动,老师讲,学生听,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仅为5%。

为了实现学习效果的优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重点设计了“讨论”、“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