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第11章文档格式.doc
《高级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第11章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第11章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任务
根据经济规律,从一定时期现实情况出发,统筹兼顾,瞻前顾后,全面安排,把社会劳动和自然资源合理分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去,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实现最优的比例关系,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并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反映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工具
国民经济平衡表:
由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及其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数量指标制成的平衡表。
单项平衡表:
物资平衡表、劳动平衡表、财政平衡表、货币平衡表等。
综合平衡表:
社会产品平衡表、综合财政平衡表、部门间联系平衡表。
(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不协调的表现
工农产业发展失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大、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
不协调的根本原因
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
包括:
二元就业制度、二元福利保障制度、二元教育制度、二元公共事业投入制度等
协调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依托城镇化:
是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
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依托工业化:
工业化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工业化才能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依托市场化:
市场化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纽带
如何推进市场化:
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引导农民自觉进入市场、大力开拓城市农副产品市场、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
依托社会化:
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技术服务、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贷保险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三)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
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环境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支持;
(3)可持续发展是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
3.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
土地资源约束
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水资源的约束
资源型缺水与水质型缺水
能源供应约束
能源需求远大于供给
矿产资源约束
储量相对少,用量相对大
生态环境约束
生态环境恶化
4.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约束产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
人口众多、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先天脆弱。
(2)人为原因:
需求:
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快速增长,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约束。
利用:
“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资源利用效率低。
配置:
资源配置效率低。
管理:
管理不完善:
资源浪费、重复建设、规模不经济等。
5.缓解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约束的对策
观念创新
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观念
树立科学消费观
产业创新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管理创新
资源、环境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
市场创新
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宏观调控为辅助,优化资源配置
技术创新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水平等
(四)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
1.基本内涵:
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关系,利用好外部条件,发挥好自身优势;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利用内资与利用外资结合起来。
2.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原因
(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现在,我国已发展为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大市场。
但是,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也还有不少相当突出的问题。
比如,一些企业应变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差,自有品牌和营销体系缺乏,对外恶性竞争、经营秩序混乱,有的地方滥设开发区、违法乱占耕地等。
虽然这些只是局部问题,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的客观需要。
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具有许多独特的比较优势,如国内市场规模、人力资源、产业配套能力、综合环境等方面的优势。
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
一些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反倾销、保障措施、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条款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经济对外依存度提高,特别是石油等主要战略资源进口依赖程度高;
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并遵守其规则,使得宏观调控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影响。
(3)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
我国要素结构很不平衡,人多地少,资本形成能力差,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其他国家更需要利用好外部机遇和条件。
国内一些重要资源短缺,亟须加大利用外部资源的力度。
国内加工生产能力很大,亟须努力扩大出口。
不少行业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国内市场的容量,若不出口,许多企业将难以生存。
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就业矛盾日益突出,也亟须以开放促进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扩大劳务输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目前,经济体制中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加快形成一个规模大、水平高、结构优化的开放型市场格局。
3.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途径
(1)注重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扩大国内外需求;
(2)积极统筹利用好两种资源,缓解国内短缺资源约束;
(3)强化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我国自身比较优势;
(4)继续进行以市场换技术,推动国内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5)有效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和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
(6)要在开放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五)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协调
1.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关系与协调
总体关系
短、中、长期发展目标构成一个目标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具体关系
短期目标是中长期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中长期目标的基础和保证
中长期目标是短期目标的依据,可以分解成多个短期目标
协调
短期发展目标要以中长期发展目标为依据,并服务于中长期发展目标;
短期发展目标要具体化,为中长期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和提供保证;
中长期发展目标要为短期目标提供方向指导,并分解成多个短期目标。
2.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
改革开放之初到1990年主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阶段:
1991年到2000年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阶段:
2001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四阶段:
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五阶段:
2036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六)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
1.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以人为本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中央与地方;
统筹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
统筹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和谐发展: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的关系
(1)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一种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和谐发展是发展的过程;
(3)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和谐发展提供指导;
(4)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论述题】
你认为要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思路】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
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协调。
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