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741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新人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新人教版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知道遣唐使;了解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及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等史实。

②认识隋唐时期频繁对外交往的主要原因和影响;知道唐朝在国际上的地位。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右图中双目紧闭的高僧是唐朝的鉴真,你知道他有哪些经历吗?

1.遣唐使

(1)含义: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________、天文历法、________、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____________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1)概况:

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

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2)贡献: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________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朝鲜半岛上的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________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________。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________,采用________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________、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的________也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

右图人物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为什么不远万里到天竺取经?

他为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玄奘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时间:

________初年。

2.概况

(1)高僧________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_____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贡献

(1)为中国________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______》,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____________史的珍贵文献。

预习反馈

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

(1)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  )

(2)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

(3)玄奘西行的目的是向天竺传播大唐文化。

(  )

(4)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所体现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

 

快学快记

·数字记忆·

一部著作:

《大唐西域记》。

两个事件: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多方面影响:

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钱币、风俗习惯等。

·歌谣巧记·

中日关系渊源长,日派遣使来隋唐。

鉴真东渡到日本,文化交流美名扬。

唐与新罗来往多,仿唐建制用科举。

高僧玄奘最杰出,历经艰险到天竺。

西天取经有功绩,写成《大唐西域记》。

 

素材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素材二:

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

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

素材三:

玄奘踏上了大戈壁,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也无水草,且极易迷路,玄奘感到恐慌,他想回头走,但思前想后,觉得自己一再表示,不到天竺,决不东归一步,怎么能回头走呢?

于是又继续向西前进,经过一年的长途跋涉,他终于来到了天竺。

素材四: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

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

——《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1)根据素材,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结合素材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出现外交盛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结合素材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的对外交往对自身的影响。

 

·特别提示·

(1)隋朝时已有日本遣隋使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唐朝开放与兼容并蓄的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也值得我们借鉴。

(3)要明确唐朝时的中外交往事例与民族交融的不同。

 

·名师点睛·

唐朝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

①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②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③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探究点 唐朝对外交往出现盛况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课堂小结

课外链接

唐招提寺

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主持修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鉴真东渡日本后,于天平宝字三年(759年)开始主持建造唐招提寺,大约770年竣工。

寺院大门上红色横额“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

御影堂前东面有鉴真墓,院中植有来自中国的松树、桂花、牡丹、芍药、“孙文莲”“唐招提寺莲”“唐招提寺青莲”“舞妃莲”“日中友谊莲”和扬州的琼花等名花异卉。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靠遣唐使进行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日本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汉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2.下面是小强搜集到的图片,由此判断,他正在研究的历史课题是(  )

A.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B.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关系

C.唐蕃友好关系的发展

D.唐朝与天竺的友好交流

3.“东瀛有多远?

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

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

”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

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戒日王

4.下图佛座侧面刻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

“三藏法师玄奘”的历史功绩是(  )

A.出使西域

B.西行取经

C.七下西洋

D.东渡日本

5.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的印度历史,下列书籍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     B.《西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汉书》

6.某同学对比了鉴真和玄奘的共同点,其中错误的是(  )

A.都是为了去国外求取佛经

B.都历经磨难,九死一生

C.都是唐朝对外交往的杰出人物

D.都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7.下面两幅图片中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8.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9.某班级准备通过课本剧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交往活动,下列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的一幕是(  )

A.日本遣唐使觐见唐朝皇帝

B.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

C.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

D.玄奘回国后与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海内统一,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

外国来使中,也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

材料二

(1)唐朝时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目的是什么?

简要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3)唐朝时世界各国与我国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 历经艰险求佛法,西游天竺美名传。

历尽心血成典籍,佛学史学共珍藏。

(1)材料一诗中“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

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2)玄奘西行后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主要著作是什么?

这部著作有什么价值?

 

(3)你从这两位历史人物身上看到了什么?

得到了什么启发?

 

详解详析

【自主学习】

一 1.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 制度 文字

日本社会

2.中日 

二 留学生 首位 政治制度 科举制 医学 音乐

三 1.贞观

2.玄奘 那烂陀寺

3.佛教 大唐西域记 中外交流

【预习反馈】

(1)× 

(2)√ (3)× (4)√

【要点探究】

探究点 

(1)交流国家众多;往来人数众多;交往频繁;双向交流。

(2)①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②唐朝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科技世界领先,对很多国家和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③唐朝对外交通发达,这为唐朝与各国的友好交往提供了重要的客观条件。

(3)密切了唐朝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丰富了唐朝文化;有利于双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互补。

【课时作业】

1.C 2.A 3.B

4.B [解析]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出使西域的是西汉的张骞,七下西洋的是明朝的郑和,东渡日本的是唐朝的鉴真。

5.C

6.A [解析]玄奘西行天竺是为求取佛经,而鉴真东渡日本是为传播唐朝文化,故A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7.B 8.C 9.C

10.

(1)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图(a):

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图(b):

玄奘;到天竺求取佛经,回国后又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因为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唐朝统治者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当时东西方交通便利等。

11.

(1)鉴真东渡日本。

表明了传播到日本的唐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看到了他们坚忍不拔、不畏艰险和潜心钻研的精神。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牢记“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事坚持不懈、不畏困难,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