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中展开剂的选择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068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合成中展开剂的选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机合成中展开剂的选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机合成中展开剂的选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有机合成中展开剂的选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有机合成中展开剂的选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合成中展开剂的选择Word文件下载.docx

《有机合成中展开剂的选择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合成中展开剂的选择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机合成中展开剂的选择Word文件下载.docx

②可使成分间分开;

③待测组分的Rf在0.2~0.8之间,定量测定在0.3~0.5之间;

④不与待测组分或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

⑤沸点适中,黏度较小;

⑥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

⑦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

一般来说,弱极性溶剂体系的基本两相由正己烷和水组成,再根据需要加入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以达到好的分离效果,适合于生物碱、黄酮、萜类等的分离;

中等极性的溶剂体系由氯仿和水基本两相组成,由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蒽醌、香豆素,以及一些极性较大的木脂素和萜类的分离;

强极性溶剂,由正丁醇和水组成,也靠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极性很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

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

我们在实验中,为了实现一个配体与其他杂质有效分离,曾经尝试了很多种的溶剂组合,最后才找到石油醚—EtOAc—HCOOH(5.5:

3.5:

0.1)混合溶剂。

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如果有分开的迹象,再调整比例(或者加入第三种溶剂),达到最佳效果;

如果没有分开的迹象(斑点较“拖”),最好是换溶剂。

对于在硅胶中这种酸性物质上易分解的物质,在展开剂里往往加一点点三乙胺,氨水,吡啶等碱性物质来中和硅胶的酸性。

(选择所添加的碱性物质,还必须考虑容易从产品中除去,氨水无疑是较好的选择。

分离效果的好坏和所用硅胶和溶剂的质量很有关系:

不同厂家生产的硅胶可能含水量以及颗粒的粗细程度,酸性强弱不同,从而导致产品在某个厂家的硅胶中分离效果很好,但在另一个厂家的就不行。

溶剂的含水量和杂质含量对分离效果都有明显的影响。

温度,湿度对分离效果影响也很明显,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有时同一展开条件,上下午的Rf截然不同 

 

展开剂的选择主要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因素来考虑,在进行薄层层析时,首先应该知道未知化学成分的类型,其极性的大致归属,从提取液或从色谱柱的流动相极性可知,另外某样品里含多种化学成分先按极性不同大致分,然后细分,对于分离未知的化学物质,展开剂的选择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不应该仅仅从展开剂考虑,多因素综合衡量!

溶剂:

层析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对组分分离关系极大。

在柱层析时所用的溶剂(单一剂或混合溶剂)习惯上称洗脱剂,用于薄层或纸层析时常称展开剂。

洗脱剂的选择,须根据被分离物质与所选用的吸附剂性质这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在用极性吸附剂进行层析时,当被分离物质为弱极性物质,一般选用弱极性溶剂为洗脱剂;

被分离物质为强极性成分,则须选用极性溶剂为洗脱剂。

如果对某一极性物质用吸附性较弱的吸附剂(如以硅藻土或滑石粉代替硅胶),则洗脱剂的极性亦须相应降低。

在柱层操作时,被分离样品在加样时可采用于法,亦可选一适宜的溶剂将样品溶解后加入。

溶解样品的溶剂应选择极性较小的,以便被分离的成分可以被吸附。

然后渐增大溶剂的极性。

这种极性的增大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称为“梯度洗脱”,使吸附在层析柱上的各个成分逐个被洗脱。

如果极性增大过诀(梯度太大),就不能获得满意的分离。

溶剂的洗脱能力,有时可以用溶剂的介电常数(ε)来表示。

介电常数高,洗脱能力就大。

以上的洗脱顺序仅适用于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

对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则正好与上述顺序相反,在水或亲水住溶剂中所形成的吸附作用,较在脂溶性溶剂中为强。

被分离物质的性质

被分离的物质与吸附剂,洗脱剂共同构成吸附层析中的三个要素,彼此紧密相连。

在指定的吸附剂与洗脱剂的条件下,各个成分的分离情况,直接与被分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有关。

对极性吸附剂而言,成分的极性大,吸附住强。

当然,中草药成分的整体分子观是重要的,例如极性基团的数目愈多,被吸附的住能就会更大些,在同系物中碳原子数目少些,被吸附也会强些。

总之,只要两个成分在结构上存在差别,就有可能分离,关键在于条件的选择。

要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吸附剂的吸附强度,与溶剂的性质这三者的相互关系来考虑。

首先要考虑被分离物质的极性。

如被分离物质极性很小为不含氧的萜烯,或虽含氧但非极性基团,则需选用吸附性较强的吸附剂,并用弱极性溶剂如石油醚或苯进行洗脱。

但多数中药成分的极性较大,则需要选择吸附性能较弱的吸附剂(一般Ⅲ~Ⅳ级)。

采用的洗脱剂极性应由小到大按某一梯度递增,或可应用薄层层析以判断被分离物在某种溶剂系统中的分离情况。

此外,能否获得满意的分离,还与选择的溶剂梯度有很大关系。

现以实例说明吸附层析中吸附剂、洗脱剂与样品极性之间的关系。

如有多组分的混合物,象植物油脂系由烷烃、烯烃、舀醇酯类、甘油三酸醋和脂肪酸等组份。

如对于C-27甾体皂甙元类成分,能因其分字中羟基数目的多少而获得分离:

将混合皂甙元溶于含有5%氯仿的苯中,加于氧化铝的吸附柱上,采用以下的溶剂进行梯度洗脱。

如改用吸附性较弱的硅酸镁以替代氧化铝,由于硅酸镁的吸附性较弱,洗脱剂的极牲需相应降低,亦即采用苯或含5%氯仿的苯,即可将一元羟基皂甙元从吸附剂上洗脱下来。

这一例子说明,同样的中草药成分在不同的吸附剂中层析时,需用不同的溶剂才能达到相同的分离效果,从而说明吸附剂、溶剂和欲分离成分三者的相互关系。

  

(二)簿层层析:

薄层层析是一种简便、快速、微量的层析方法。

一般将柱层析用的吸附剂撒布到平面如玻璃片上,形成一薄层进行层析时一即称薄层层析。

其原理与柱层析基本相似。

1.薄层层析的特点:

薄层层析在应用与操作方面的特点与柱层析的比较。

2.吸附剂的选择:

薄层层析用的吸附剂与其选择原则和柱层析相同。

主要区别在于薄层层析要求吸附剂(支持剂)的粒度更细,一般应小于250目,并要求粒度均匀。

用于薄层层析的吸附剂或预制薄层一般活度不宜过高,以Ⅱ~Ⅲ级为宜。

而展开距离则随薄层的粒度粗细而定,薄层粒度越细,展开距离相应缩短,一般不超过10厘米,否则可引起色谱扩散影响分离效果。

3.展开剂的选择:

薄层层析,当吸附剂活度为一定值时(如Ⅱ或Ⅲ级),对多组分的样品能否获得满意的分离,决定于展开剂的选择。

中草药化学成分在脂溶性成分中,大致可按其极性不同而分为无极性、弱极性、中极性与强极性。

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利用溶剂的极性大小,对展开剂的极性予以调整。

薄层色谱小知识

1、怎样提高点样效率?

点样是造成TLC定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实验证明:

定量毛细管更适合较小体积的点样;

微量注射器更适合较大体积的点样。

这主要是因为微量注射器受小气泡、溶液回爬现象的影响较大。

为避免不同定量毛细管理体制的占样误差,建议一块薄层板上最好用同一只定量毛细管。

但应注意更换样品时,应将毛细管用超声波或不同极性溶课剂清洗干净。

在制备样品时,溶样溶剂黏度不能过高,以便于点样;

溶剂沸点过低则进样体积易变,过高则会改变展开剂组成;

对样品溶解度过高会使样点发生空心现象,常用的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

经典TLC样点原点一般为直径3mm点间距离1-2cm底边距离1.5cm;

HPLC样点原点一般为直径1mm点间距5mm底边距1cm. 

2、展开剂的选择 

TLC与HPLC相比,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流动相的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流动相的选择的目的是使绝大部分样品的Rf值位于0.1-0.7之间并达到较好的分离,与此对应的是流动相要有适当的强度和组成。

流动相强度越大,溶质Rf值越大,但很可能降低分离能力;

另外单一溶剂很难分离较复杂的混合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要使用多元溶剂体系。

一般展开剂体系选择如下:

根据分离样品性质、薄层色谱板性质选择一个二元溶剂体系,通过调节溶剂比例以寻求适合Rf值,适合的Rf值找到后,再寻求极性参数相同的二元溶剂体系两个,以这三个组成为三点组成一个三角形,则可看到:

三角形顶点是二元体系,边是三元体系,三角形内是四元体系,并且极性一致,可根据几何原理得出任一点组成,这种方法较为直观,也较简单。

3、TLC的通用显色方法

理想的显色希望灵敏度高,斑点颜色稳定、斑点与背景间的对比度好,斑点的大小及颜色的深度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在样品组成并不完全已知的情况下,通用显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通用显色方法主要有:

1、紫外照射法:

方便、不破坏样品;

2、碘蒸气法:

通用性强,与紫外法结合灵敏度高于该两法单独使用;

3、荧光试剂:

制造荧光背景,使原来紫外下无荧光物质被鉴别,有荧光物质更明显;

4、硫酸溶剂:

对绝大多数有机物有效,但有破坏性。

中药材薄层色谱展开系统之浅见 

  工作几年以来,主要运用薄层色谱分离方法对中药材成分进行分析。

薄层色谱直观的色彩图像表达方式是一大特点,通过各种展开剂的灵活运用可将中药材分成不同极性组分进行分离,充分展现出层析分离的意义。

根据这几年的摸爬滚打,反复实践,总结出一点展开系统的经验。

由于接触的药材有限,有些仍不够深入,因此观点可能有些片面,鄙薄之处望多多包涵!

说明:

以下使用的板为硅胶正相薄层板

黄酮类经典展开剂:

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

4:

1),该系统还可用于香豆素类,三萜类成分分离,比例应作适当调整。

正己烷-乙酸乙酯或环己烷-乙酸乙酯系统,可分离极性相对较小的系统,如单萜类,木脂素类成分。

可适当加甲酸,因己烷系统易使斑点扩散,甲酸对酸性成分分离有帮助。

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

1:

2)是甘草的展开系统,但其适用性很广,可用于中等极性的成分如绿原酸,DCQ,黄芩苷等。

人参系统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15:

40:

22:

10)(冰箱分层取上层溶液)也是一个不错的分离中等极性的展开剂。

若改变展开系统对分离帮助不大时,可考虑用变性板,如0.5%或1%NaOH溶液,0.1M 

NaH2PO4,0.1M 

Na2HPO4等。

变性板还可调整斑点的Rf值,可将其减低。

氯仿是药典和文献广泛使用的展开溶剂,由于毒性较大,现在正逐渐用其他溶剂替代。

有氯仿的两相系统易产生边缘效应,这与其沸点较低易挥发有关,若在其中加入些许酸或碱对分离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特别是中药复方制剂时排除阴性干扰时,用量视情况而定。

  总之,展开系统的千变万化使薄层色谱有了更多可操作可摸索的空间,因此有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色谱图像,若能结合其它色谱得知化学成分的一一归属关系就更加深刻了。

柱层析和TLC操作关键

柱层析和TLC是有机化学工作者必须下苦功夫的两项实验技术。

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实验的效率至关重要。

常见的例子是:

在柱层析时,由于层析柱中的硅胶填料装得不均匀(没有填严实),使得柱子在淋洗过程中就因为出现太多气泡变花,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更常见的例子是:

层析柱虽然装得不错,但是由于淋洗剂选择不恰当,结果导致几十毫克产品,用了几百毫升淋洗剂都还没有完全分离。

分离同样的东西,熟手可能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一个层析技术不过关的人可能半天都不能得到纯品。

由此可见,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从而对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明显的作用。

柱层析关键在于柱子是否装好和淋洗剂是否选择恰当。

而淋洗剂的选择则是通过TLC确定。

这里要指出的一点是:

TLC的作用除了跟踪反应进程,检测试剂和原料纯度外,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