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实验楼抗震加固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0615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实验楼抗震加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完整版实验楼抗震加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完整版实验楼抗震加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完整版实验楼抗震加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完整版实验楼抗震加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实验楼抗震加固施工组织设计.docx

《完整版实验楼抗震加固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实验楼抗震加固施工组织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实验楼抗震加固施工组织设计.docx

完整版实验楼抗震加固施工组织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述

1、工程名称:

巴州一中南校区实验楼抗震加固

2、工程地点:

库尔勒市团结区一中路

3、结构类型:

砖混结构

4、建筑面积:

2558.75m2

5、建筑高度:

建筑总高11.2m。

6、建筑物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

7、工程施工范围:

施工图所含全部内容。

8、质量要求:

合格。

10、工期要求:

计划2009年6月29日开工,在2009年8月27日竣工。

(二)建筑设计内容

工程为巴州一中南校区实验楼抗震加固,建筑层数为四层,总建筑面积为2558.75m2,建筑总高11.2m,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

(三)建筑设计做法:

按原有建筑

1、内装修:

恢复成原有建筑

2、外装修:

恢复成原有建筑

(四)结构设计概况

本工程为砖混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1、钢筋混凝土工程:

现浇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筋类别ф-HPB235、ф-HRB335。

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

梁20,板15。

二、施工部署及方案

(一)项目施工组织管理

1、分公司由总公司授权罗键为项目经理,按照企业项目管理模式GBT19001-ISO9001标准模式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运行,形成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的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项目按照公司颁布的《项目管理手册》、《质量保证手册》、《项目技术管理手册》、《项目安全管理手册》等来执行。

项目管理体系及职能图见后附表,要向管理体系图,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责任,各岗位各行其职。

2、组织机构的建立要以业务工作系统化原则作指导,周密考虑层间关系、分层与跨度关系¸部门划分¸授权范围人员配备及信息沟通,使组织机构成为一个严密、封闭的组织系统。

3、组织建立后,不是一成不变,存在一定弹性和流动性,因此要根据工程任务变动调整人员及部门设置。

(二)工程任务

质量目标:

本分公司承建学生南校区2#教学楼抗震加固工程,确保工程合格,达到规范标准。

安全目标:

无重大伤亡事故,一般事故率不超过千分之一点五。

(三)施工部署原则

1、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09年6月29日至2009年8月27日,总日历工期为60天,施工过程进度严格按施工进度计划控制。

2、施工顺序:

本工程施工顺序为先清理墙面放线钢筋支模浇注砼。

(四)劳动力组织

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劳动力需用量计划(附后)。

2在各阶段劳动力需用量计划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劳动力计划进行调整。

3通过奖励提高工人积极性,激发工人劳动热情,让工人有超额完成工作量的可能。

4、在施工中,尽量使作业层正在使用的人员和劳动组织保持稳定,防止频繁调动。

5、为保证施工需要,尽量使工种组合,技术工人与普工比例适当、配套。

6、尽量使劳动力均衡配置,便于管理,使劳动资源强度适当,达到节约的目的。

7、建立精干的施工队组,充分考虑专业、工程的合理配合,并要符合流水施工组织方式的要求。

8、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同时要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教育,并安排好职工生活。

9、针对施工基础上的设计内容,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等要求详尽地向施工队组,工人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和技术交底,并组织其成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弄清关键部位¸质量标准¸安全措施和操作要领。

必要时进行示范,并明确任务及做好分工协作,同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保证措施。

(五)现场物资准备

1、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预算进行分析,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按材料名称、规格、使用时间,材料储备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进行汇总,编制出材料需用量计划(附后),为组织备料,确定仓库位置,场地堆放所需面积和运输方式提供依据。

2、构配件加工准备:

根据施工预算提供的构(配)件,制品名称、规格、质量和消耗量,确定加工方案,供应渠道及进场后的储存地点和方式。

编制出其需用量计划,为组织运输,确定堆放面积等提供依据。

3、建筑安装机具的准备:

根据采用的施工方案,安排的施工进度,确定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和进场计划,确定施工机具的供应方法和进场后的存放地点和方式,编制建筑安装机具需用量计划(附后)。

4、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

按照施工项目工艺流程及工艺设备的布置图,提出工艺设备的名称、型号、生产能力和需用量,确定分期分批进场时间和储备方式,编制工艺设备需用量计划。

三、施工准备工作

(一)熟悉图纸

1、技术人员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掌握设计图纸的设计意图,结构和构造特点和技术要求。

及时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使其改正在施工开始之前,为施工项目的施工提供一份准确、齐全的设计图纸,掌握设计内容及各项技术要求,了解工程规模,结构形式特点,工程量和质量要求;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冲突;明确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关系,施工工期要求;并向参加施工人员层层进行技术交底。

2、制定施工方案:

确定施工方法、程序、施工工艺流程、机械设备等;提出需用施工机具、劳动力计划,推广新技术计划。

3、编制施工预算,为项目部控制各项成本支出,考核用工签发施工任务单,限额领料提供依据。

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审核,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施工组织设计,使施工组织设计真正成为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

(二)审查管理制度

为保证工程顺利完成和工程目标的实现,必须对项目经理部及其作业组织全体职工有约束力,这就需要建立施工管理制度。

1、管理制度必须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不得危害公众利益。

2、管理制度必须实事求是。

3、管理制度要配套,不留漏洞。

4、各种管理制度间不能产生矛盾,以免职工无所适从。

5、管理制度要有针对性,任何一条款都必须明确,词语表达要简洁、准确。

(三)施工顺序安排

本分公司自公司成立以来,对各种建筑物施工有丰富的经验和一整套立体交叉施工及部署方案,最大限度的发挥效应,能使工程施工做到质量好、速度快。

本工程总体施工部署是以建筑安装工程规范及施工工序为理论指导,并以施工进度计划为实施目标,确保工程招标文件规定的施工工期,做到保质、保量、增产节约为目的而编制。

1、总结探讨以往工程施工中的经验和教训,解决各程序各工种之间科学合理的交替施工。

2、根据本单位以往在同类工程施工中的实际耗工情况和管理体制对工期的影响;分析实际劳动率水平,依据国家建筑工程基础定额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劳动力及资源需求量,从而预测出工期并进行施工部署。

3、尽可能减少临时设施费用,从而合理、科学地利用资源角度出发,以新的技术手段对进度网络实施优化。

4、工程施工布置是施工全局的关键问题,必须认真布置,统筹安排组织施工流水段和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该工程开竣工的先后顺序、生产工艺流程配套进行的要求如下。

三、施工现场管理

(一)施工设备配置及管理

1、依据本工程特点确定施工方案、进度计划、编制施工设备配置计划表。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机具设备进场时间,由工程量确定机具设备需用量及功率。

2、根据机具设备进场时间,解决机械设备供应渠道。

3、项目经理部负责对进入现场的机械设备做好使用中的维护和管理。

4、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

(1)人机固定实行机械使用,保养责任制,将机械设备与个人经济利益联系起来。

(2)实行操作证制度专机的专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统一考试,确认合格,发给操作证。

(3)操作人员必须坚持搞好机械设备的例行保养。

(4)遵守磨合期使用规定,可防止机件早期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和修理周期。

(5)实行单机或机组核算,根据考核的成绩实行奖惩,以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

(6)建立设备档案制度,这样可了解设备的情况,便于使用与维修。

(7)合理组织机械设备施工,必须加强维修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单机效率,并合理地组织机械的调配,搞好施工的计划工作。

(8)培养机务队伍,应采取办培训班,进行岗位练兵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培养和提高工作。

(9)搞好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使其效率充分发挥。

(10)当施工的推进主要靠机械而不是人力时,要努力组织好机械设备的流水施工,划分施工段时,必须考虑机械的服务能力,把机段作为分段的决定因素,要使机械连续作业。

(11)机械设备的安全作业。

项目经理部在机械作业前向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交底,使操作人员对施工要求场地环境、气候等安全生产要素有清楚的了解。

项目经理部按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要求安排工作和进行指挥,不得要求操作人员违章作业,也不得强令机械带病操作,更不得指挥和允许操作人员野蛮施工。

(12)为机械设备的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现场环境,施工平面图布置应适合机械作业的要求,交通道路畅通无阻,夜间施工安排好照明。

(二)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1)机械设备的保养:

为了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提高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零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消耗,提高机械施工的经济效益,必须对机械设备进行例行保养和强制保养。

(2)机械设备的修理:

对机械设备进行预检和修理,可保证机械的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三)材料、构配件管理

材料、构配件管理是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最主要途径,对工程所需主要材料、大宗材料实行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调度,承担“一个漏斗、两个对接”的功能,不仅能克服多渠道供料,多层次采购的低效状态,还可把材料管理工作贯穿于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即投标报价、落实施工方案、组织项目班子、编制供料计划、组织项目材料核算、实施奖惩的全过程。

并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材料管理体系,进行材料供应的动态配置和平衡协调。

本项目经理部进行材料管理主要是集中提出需用量计划、控制材料使用、加强现场管理、设计材料节约措施、完工后组织材料结算与回收。

对于材料管理措施如下:

1、建立材料管理岗位责任制,层层把关。

2、对材料计划管理:

(1)项目开工前,本项目部向分公司提出一次性计划,作为供应备料依据。

(2)在施工中,根据工程变更及调整的施工预算,及时提出调整供料月计划,作为动态供料依据。

(3)根据施工图纸、施工进度,提出加工制品计划,作为组织加工和向现场送货的依据。

(4)根据施工平面图对现场设施的设计,按使用期提出施工设施用料计划。

(5)按月对材料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不断改进材料供应。

3、进场材料验收:

为了把住质量和数量关,在材料进场时必须根据进料计划、送料凭证、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进行材料数量和质量验收。

4、材料储存与保管:

进库的材料验收入库,建立台帐。

现场的材料必须防火、防盗、防雨、防变质、防损坏。

施工现场材料的放置要按平面布置图实放,做到位置正确,保管

处理得当,合乎堆放保管制度。

要日清、月结,定期盘点,账实相符。

5、材料领发:

凡有定额的工程用料,凭限额领料单领发材料。

施工设施用料也实行定额发料制度,以设施用料计划进行控制。

超限额的用料,用料前应办理手续,填制限额领料单,注明超耗原因,经签发批准后实施。

建立领发料台账、记录领发状况和节超状况。

6、材料使用监督:

现场材料管理员应对现场材料的使用进行分工监督,监督的内容包括:

是否按材料的做法合理用料;是否严格执行配合比;是否认真执行领发料手续,是否做到谁用谁清、随清随用、工完料退场地清;否按规定进行用料交底和工序交接,是否做到按平面图堆料,是否按要求保护材料等。

7、材料回收:

班组余料必须回收,及时办理退料手续,并在限额领单中登记扣除。

建立回收台账,处理好经济关系。

8、周转材料现场管理:

按工程量、施工方案编报需用计划;各种周转材料均应按规格分别码放,阳面向上,垛位见方,露尺存放的周转材料应夯实场地,垫高30cm,有排水措施,按规定限制高度,垛间留有通道。

按退库验收标准回收,做好记录;建立维修制度。

附表:

材料需用量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