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儿科专科护理教学文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983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篇儿科专科护理教学文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三篇儿科专科护理教学文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三篇儿科专科护理教学文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三篇儿科专科护理教学文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三篇儿科专科护理教学文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篇儿科专科护理教学文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三篇儿科专科护理教学文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篇儿科专科护理教学文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篇儿科专科护理教学文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反应、吸乳、面色、呼吸、体温、等观察到位。

8

考核护士,查看病人

不规范扣0.2分

并发症观察

预防及处理

呼吸衰竭、中毒性肠麻痹、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休克、酸碱平衡紊乱、DIC等

一处不规范扣0.2分

体位

患者体位与病情相符

3

查看患者

不规范扣0.1分

专科治疗落实

1、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偏低或不升时,给予保暖措施;

体温过高时,采用物理降温或多喂水。

2、保护性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注意手卫生。

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

4、保证足够的热量供应,尽量母乳喂养,必要时鼻饲。

5、皮肤护理:

对患有脐炎、皮炎、皮肤疖肿等皮肤感染的患儿,做好皮肤护理(每天2次皮肤护理,及时清洗臀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健康教育

向家长介绍新生儿败血症的

1、发病原因:

自身因素、病原菌

2、感染途径:

产前(与孕妇感染有关)、产时(通过产道被细菌感染)、产后(细菌从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及呼吸道、消化道侵入)

3、治疗方法:

早起、联合、足量、静脉应用抗生素,一般应用14天。

4、正确喂养,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11

一处不规范扣0.4分

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体现专科特点

查看护理记录单

一处不规范扣0.1分

儿科专科(新生儿肺炎)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总分:

责任护士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措施及特殊检查结果

7

反应、吸乳、面色、体温、呼吸、心率等观察到位。

气胸、脓胸、脓气胸等。

1、保暖,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湿度(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

2、保持呼吸道通畅:

经常更换体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和吸痰。

3、细心喂养,防止呛咳。

进食困难者,行鼻饲或遵医嘱静脉补充,输液时用微量泵控制输液速度。

4、准确执行医嘱,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静脉输液时使用微量泵控制输液速度。

5、维持正常体温:

体温过高时,采用物理降温。

1、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患儿内衣清洁干燥。

2、细心喂养,避免呛咳。

4

 

儿科专科(早产儿)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总分:

反应、吸乳、哭声、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体温及肢体末梢的温度等观察及时到位。

窒息、感染等。

1、放置于新生儿室内,备好暖箱、输液泵、吸引器、复苏囊等急救设备,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

2、维持体温稳定:

注意保暖,加强体温监测。

体重﹤2000g者,置于暖箱内,并根据胎龄、体重、出生日龄调节箱温,随时监测体温变化。

3、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每2—3小时变换体位一次,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有缺氧症状者给予吸氧,持续吸氧不超过3天,预防氧疗并发症。

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等处理。

4、合理喂养:

最好母乳喂养,喂奶时须耐心、少量多次喂奶,喂奶量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储留及呕吐为宜。

吸允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通过静脉要补充营养。

5、预防感染:

护理患儿前后严格洗手,各种操作严格无菌。

口腔、皮肤、脐部护理一日2次,便后及时清洗臀部。

3

1、保暖

2、合理喂养

3、预防感染

4、按时预防接种

6

注:

专科护理质量标准从以上6大指标评价,各科室在制订时,应根据不同疾病增加或删除具体的内容,该标准应达到能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之目的。

儿科专科(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总分:

责任护士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措施及特殊检查结果。

意识、呼吸、肌张力、瞳孔、颅内压增高表现、黄疸贫血等观察及时到位。

颅内压增高、窒息、感染等。

患者体位与病情相符(抬高头肩部15—30度)

1、降颅内压护理:

保持安静,防止哭闹,抬高头肩部15-30度,并予侧卧位;

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

2、合理喂养:

根据病情选择滴管、鼻饲或吮奶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3、合理用氧:

根据缺氧程度给予吸氧,病情好转及时停用。

保持气道通畅,床旁备吸痰器,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

4、遵医嘱按时使用止血剂和脱水剂,并观察用药效果。

5、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过高时应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热水袋或暖箱保暖。

1、向家长解答病情,减轻紧张情绪。

2、如有后遗症,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有后遗症时,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

儿科专科(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总分:

体温、意识、瞳孔、惊厥、颅内压增高表现观察及时到位。

颅内压增高、肢体瘫痪等。

患者体位与病情相符(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1、高热的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

体温>38.5℃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降低大脑耗氧量。

2、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进行鼻饲或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物质。

3、惊厥的护理:

惊厥发作时,遵医嘱及时给与地西泮、苯巴比妥等止惊剂。

并注意保护患儿,预防损伤(舌咬伤、跌倒、骨折等)。

4、颅内压增高征的护理:

①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

②保持患儿安静,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③半卧位遵医嘱使用降颅压药物,④吸氧;

⑤密切观察患儿意识、瞳孔、心率、呼吸、血压、抽搐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5、瘫痪的护理:

协助生活护理,皮肤护理,保持瘫痪肤体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指导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和主动功能缎炼。

6、昏迷的护理;

按昏迷护理常规。

1、向患儿家长介绍病情、用药、及护理方法,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2、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生活护理,皮肤护理,保持瘫痪肤体于功能位置。

3、指导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和主动功能缎炼。

儿科专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总分:

发热、鼻塞、流涕、咽痛、胃肠道症状等观察及时到位。

热性惊厥

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通风换气3-4次,湿度50%-60%。

2、密切监测体温及病情变化,体温在38.5℃以上时,采取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出汗多时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3、及时清除鼻咽和喉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塞严重时可用0.5%麻黄素液滴鼻,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4、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鼓励患儿多饮水,进食易消化高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用药护理:

使用解热剂后应注意多饮水,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

1、根据气温变化酌情增减衣服,避免过冷或过热。

2、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

3、如有流行趋势,可用食醋消毒居室,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一处不规范扣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