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3638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Word格式.docx

《安徽省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Word格式.docx

安徽省

指标

2010年

2015年

全国(2015)

期望寿命(岁)

75.08

76.4

76.3

婴儿死亡率(%0)

10.70

4.54

8.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3.32

6.85

10.7

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0176.16242.66223.6

万)

2•医疗卫生需求。

根据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全省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为22.8%,其中城市居民24.0%、农村居民21.5%;

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23.3%,其中城市居民23.7%、农村居民23.0%;

城乡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0.8%,其中城市居民10.0%、农村居民11.6%;

城乡居民年住院率为8.3%,其中城市居民8.6%.农村居民7.9%。

表2安徽省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及与全国上西交

全省

皖北

皖中

皖南

全国

居民两周患病率(%)

22.8

21.7

22.7

23.9

24.1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23.3

22.9

24.2

24.5

居民两周就诊率(%)

10.8

13.7

7.0

11.5

13.0

居民年住院率(%)

8.3

7.5

7.6

9.8

9.0

注:

两周患病率是指每百人两周患病人次数,慢性病患病率是

指调查前半年内患病人数与调查总人数之比。

3・医疗服努提供。

2015年,全省医疗机构年门、急诊25332.6952万人次,年入院人数842.989万,

年手术173.6768万人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8.6天,二级及以上医院病床使用率

90.12%,—级医院病床使用率56.70%。

表3安徽省医疗服务利用数量及病床使用效率

年平均增长速度

门、急诊人次(万)

18479.1099

25332.6952

5.40%

年入院人数(万)

551.0363

842.9893

7.34%

年手术人次(万)

106.3477

173.6768

8.52%

二级及以上医院病床使用率

92.28

90.12

下降2.16个百分

(%)

八、*

其中:

三级医院病床使用率

101.83

95.95

下降5.88个百分

二级医院病床使用率(%)

88.08

85.41

下降2.67个百分

一级医院病床使用率(%)

55.46

56.70

增长1.24个百分

2015年全国三级、二级、一级医院病床使用率分别为

98.8%、84.1%、58.8%

(二)主要医疗资源要素配置。

1・医疗机构数。

2015年,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24853所,其中医院1018所(综合性医院670所,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115所,专科医院230所,护理院3所),妇幼保健机构12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523所,乡镇卫生院1382所,专科防治机构47所,急救中心14个,门诊部185所,诊所(医务室、卫生室)3237所,村卫生室15295所,其他机构1624所。

2015年,全省医疗机构中,三级医院65所(不含军队、武警医院3所),其中三级综合医院40所,三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11所,专科医院14所;

二级医院299所,其中二级综合医院150所(不含军队医院3所),二级中医院79所(含二级中西医7所),二级专科医院70所。

2・床位数。

2015年,全省实有床位数267405张,其中,公立医疗机构217808张,占81.45%。

医疗机构床位中,综合医院144244张,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29318张,专科医院28893张,妇幼保健院2462张,疗养院827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348张,乡镇卫生院50973张,专科防治机构1818张。

全省平均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4.35张,每千人口拥有综合医院床位数2.35张、中医类医院床位数0.48张。

3・卫生技术人员。

2015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有卫生技术人员28076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7792人,注册护士119303人。

全省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4.57人执业(助理)医师1.75人注册护士1.94人。

全省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5914人。

4・大型医疗设备配置。

2015年底,全省甲类大型医用设备PET-CT7台、头部丫刀4台;

乙类大型医用设备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466台、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158台、800毫安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105台、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

扫描仪(SPECT)14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58台。

二、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均衡。

我省千人口床位数、医师、护士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生数、注册护士数均位居全国后列。

医院特别是二、三级综合医院、中医院的规模总体偏小,医疗服务能力不够强,群众看病难"

住院难"

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从城乡结构上,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和人口密集的区域;

从学科发展上,专科发展相对较慢,儿科、妇产、精神卫生、老年康复等专科仍较为薄,其他专科优势不明显;

从中西医发展上,中医发展滞后、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没有进一步彰显;

从人员结构上,医护比1:

1.1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共卫生人员严重不足。

(二)临床学科建设薄弱,服务能力不高。

我省临床学科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和政府投入,发展速度较慢,学科整体实力与技术水平存在强项不强"

问题,临床科硏整体水平偏低,创新后劲不足。

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体制不健全,培养方式落后,学术梯队建设存在断层或后继乏人的现象。

技术创新、科研活动缺乏必须的基础条件支撑,实验条件、科研条件及相关设备等亟需改善与加强。

同时,医疗服务能力总体不强,表现为省级不优、市级不强、县级不壮"

,省级医院技术和学科水平在国内影响力较低,市级医院缺少区域内优势临床专科,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彳氐下、难以支撑90%患者县域内就诊目标实现,制约了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

(三)分工协作机制尚未形成,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依旧存在,以医院为中心的服务提供模式仍未改变,医院之间分工协作机制仍需加强,资源、信息联通共享不足,尚未形成有效的分级诊疗制度,加之受到群众就医观念和交通便利的影响,许多本应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涌入城市三级医院就诊,导致城市医疗机构超负荷运转,而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效率W效益不高。

(四)多元化办医格局尚未形成,社会办医水平亟待提升。

2015年,全省社会办医床位数仅占全省12.8%O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具备一定规模的社会办医院比较少。

其中,省社会办三级医院13所,二级医院114所,一级医院351所,未评级医院240所,分别占全省所有三级、二级、一级、未评级医院的20%、38%、89%、93%o社会办医存在低水平重复设置、服务能力低、病床使用率低和规模小等问题,尚未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多元化办医格局需迸一步优化。

三、医疗机构设置原则

(-)公平可及原则。

以群众健康需求和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为导向,医疗机构设置布局合理,服务半径适宜,面向城乡居民,保障人民群众公平、可及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二)统筹规划原则。

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科学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统筹规划设置医疗机构,以强基层、补短板"

为核心,建立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的分级诊疗格局,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整体效益。

(三)科学布局原则。

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和任务,坚持中心控制、周边发展原则,严格控制医疗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区公立医院数量,通过延伸发展优质医疗资源组建医疗集团或医联体,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改变高水平医院过度集中的现忧加强交通不发达、城市新区、郊区、人口聚集区域等诊疗需求比较突出地区的医疗机构设置和规模水平提升。

(四)协调发展原则。

坚持公立医院为主体,明确政府办医范围和数量,严格控制公立综合医院数量和单体规模。

公立医院实行综合控制、专科发展"

,优先发展以儿童、妇产、肿瘤、精神、传染等专科医院,促进康复、护琅老年病、慢性病等专科建设。

推进社会办医成规模、上水平发展,在符合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具体数量和类别等限制,优先设置非营利性和资源稀缺的专科医疗机构。

(五)中西医并重原则。

遵循卫生计生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中西医并重,保障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医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四、规划总体思路

—是坚持统筹兼顾、辐射带动,即按照区域地理位置和安徽经济社会区域发展现状,将全省划分三个医疗服务区域。

即皖中医疗服务区(包括合肥、六安、滁州3市)、皖南医疗服务区(包括芜湖、安庆、黄山、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7个市)和皖北医疗服务区(包括蚌埠、阜阳、淮北、亳州、宿州、淮南6市),看力打造合肥市、芜湖市和蚌埠市三个区域医疗中心、阜阳市和安庆市两个区域医疗次中心及淮

北市、亳州市、黄山市、宿松县、金寨县、泗县、天长市、广德县八个区域医疗基地。

二是实行分类发展、择优设置,即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地理优势和拥有医疗资源基础,将全省16个地市划分为三类:

创新类城市、发展类城市和成长类城市。

创新类城市包括合肥、芜湖、蚌埠、阜阳、安庆,作为全省区域医疗(次)中心,在急危病症、疑难重症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硏领域发挥引领作用,鼓励设置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一流水平的三级专科医院,引导现有三级医院发展具有国际(内)领先医疗技术水平的临床专科。

发展类城市包括淮南、马鞍山、淮北、铜陵、滁州、池州、宣城市,具备区域内急危病症、疑难病症和科研教学辐射水平,鼓励以现有医疗资源为基础,发展高端医疗技术,新増资源向薄弱领域倾斜,使之具备国内水平或省内一流水平的临床服务能力。

成长类城市包括亳州、宿州、六安、黄山市,具备区域内整体综合性或专科性医疗服务水平,引导卫生资源向薄弱区域和薄弱领域倾斜,增强卫生资源的综合服务能力。

五、规划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到2020年”构建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安徽省医疗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