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4053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doc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doc(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doc

第三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

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

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

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

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

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

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

我们可以列成8×29≈240。

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答案。

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

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在原有的求近似数基础上,较轻松的学会将其中一个多位数变成整十、整百、整千来进行乘法口算,以提高计算速度。

但个别同学却是用竖式计算来求积之后再进行约等,没实现方便计算,因此要强到估算的意义来明确算法。

第四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

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

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

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⑶思考:

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

(1) 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

花边长多少分米?

(2)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

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

有什么感受?

还有问题吗?

四、机动发展题

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

最少量几条?

为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

教学反思:

通过实物开展教学,找周长,求周长,学生清楚长正方形周长的求法,但喜欢用加法求,对与简算(即公式)思维上差生不理解,需进行差生补导。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3节)

第一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

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

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板书:

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板书:

一半

提问:

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

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分苹果。

指出: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二分之一

3)、学生活动:

用纸片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写上分数。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

哪些不是?

说出理由。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

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

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

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

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小组讨论。

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反思:

表以内的除法

(二)

第1课时

目的要求:

使学生明确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引入: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地布置着教室。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准备吧!

1.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与准备工作有关的数学信息?

谁能说一说?

2.我们一起来看这个信息,你们能用手中的学具把结果摆一摆吗?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一)借助直观,自主探索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问题:

1.这幅图跟你们摆的结果一样吗?

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2.看着这幅图你会列式吗?

3.7×8你们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4.56÷8和56÷7你们又分别用的是哪句口诀呢?

你是怎么想到这句口诀的?

小结:

刚才我们在计算这两道除法算式的时候,先看的是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

“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看来乘法口诀真的很重要啊!

(二)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加强练习

1.让我们一起回到这幅主题图,刚才我们还看到了这两条信息呢。

谁能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每个小组做了多少个?

2.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列式算一算。

3.为什么用除法算呀?

49÷7=7

想:

七()四十九

4.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用的是哪句口诀?

你们是怎么想到这句口诀的?

小结:

在计算这道题的时候,我们也是先看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这就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运用规律,练口诀

问题:

1.谁能用乘法口诀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

8×6=48÷6=48÷8=

8×2=16÷2=16÷8=

7×4=28÷4=28÷7=

小结:

看来同一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口算出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口诀的作用可真大啊!

三、运用口诀,巩固练习

1.做一做。

7÷7=32÷8=48÷8=56÷7=

64÷8=21÷7=49÷7=40÷8=

2.算一算

第一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第二组呢?

第三组呢?

3.拔河比赛。

(1)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问题:

①谁来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小结: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有关系的信息和问题联系在一起,认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正确解答。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说说你的想法。

4.篮球比赛。

问题:

(1)谁来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说说你的想法。

5.猜一猜。

2014年2月有28天,合()个星期。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

一个星期是几天?

(2)要想知道是几个星期,能列个算式吗?

(3)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第40页练习八,第3题。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目的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重点:

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我们带来27个气球。

每9个摆一行。

问题:

根据信息,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吗?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一)借助直观,自主探索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1.这幅图跟你们摆的结果一样吗?

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2.谁能看图列出两道除法算式?

3.解决这两道题用的是哪句口诀?

4.你们是怎么想到用这句口诀的?

小结:

在口算这两道除法算式的时候,我们要根据算式想所对应的

乘法口诀,也就是先看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二)运用规律,练口诀

63÷7=63÷9=72÷8=72÷9=

54÷6=54÷9=7×9=8×9=9×6=

问题:

1.谁能用乘法口诀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

2.第一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第二组呢?

第三组呢?

小结:

看来同一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口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口诀的作用可真大啊!

三、运用口诀,巩固练习

1.填一填。

做一做第2题

问题:

(1)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结果吗?

(2)谁来汇报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小结:

看来除数是几,我们就想几的乘法口诀,这样就会算得又快又对。

2.小猴摘桃子。

练习八第4题

同桌比赛,看谁先摘到桃子。

问题:

(1)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