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岗位竞聘演讲稿与护士抗震救灾演讲稿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护士岗位竞聘演讲稿与护士抗震救灾演讲稿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岗位竞聘演讲稿与护士抗震救灾演讲稿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能把对生命的怜惜和救助划为纯粹的工作,这更是一种生命中对爱的本能。
无论过去、现在、亦或是将来,爱与奉献都是我们永恒追求的主题。
整体护理的开展,使爱与奉献精神又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发扬光大。
整体化护理全面展开,护士管理引进了一批批不同于以往的合同制护士,我就是我们医院公开招聘的第一批代理制合同护士。
刚刚迈进病房,我被分配来到了儿科。
这是一个在工作中有着其特殊性的工作岗位,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集体。
护士长和同事们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让我由一个刚刚迈出校门步入工作岗位的新手,快速的成长为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的合格护士。
她们更让我懂得了,要想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护士,光有这些是不行的。
作为一名护士,我所拥有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内涵,更要通过爱与奉献精神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才能获得服务对象的理解、尊重和认可。
儿科护士是患者的直接护理者、患者的代言人、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
儿科护士必须具备特殊素质:
强烈的责任感、爱护儿童、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必须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
因为工作对象是不懂事的孩子,在工作中我们更多是与患儿的家长直接对话,我们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能够体会到患儿家长的心情。
一次夜班,来了一个误服“克咳敏”药物中毒的患儿,患儿来时已经呈抽搐状态,四肢末梢青紫。
我立即配合值班大夫进行抢救,给镇静剂止抽、下胃管洗胃、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解毒药物静点,一切都在紧张而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时,由于胃管刺激,患儿开始呕吐,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以加速毒物的排出。
可是,由于患儿家长保护不好,把静脉输液针给拔了出来。
如果静脉给药不能保障,患儿是很危险的。
我立即开始重新寻找静脉。
可是患儿的四肢末梢循环很不好,而且由于患儿已经五岁,头皮静脉也已看不清楚了。
我知道,这个时候肯定是越着急越扎不上,所以我在心里暗暗的告诉自己:
“不要急!
不要急!
”仔细寻找,终于在患儿的眉弓上看到了一根很细的小静脉,浅进针、慢送针,“回血了!
”患儿家长和我都松了一口气。
固定好针头,我暗暗擦去了头上已经快要滴落的汗珠。
患儿的呼吸平稳了,静脉持续补液顺利,抢救成功了……看着患儿家长充满感激的眼神,听着他们的感谢和称赞,我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更产生了一种触动——这就是生命与死神的搏斗。
我真切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护士肩上沉重的责任。
这里是我施展爱心、救死扶伤的空间。
我明白了南丁格尔女士那段感人的话:
“只要我此身存在,我一定为你们的生命而奋斗,并用我的一生实践这一诺言”。
这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在经历了太多生与死的挣扎和搏斗之后发出的感叹!
此时此刻,我终于亲身体会并深深的领会到了这其中的感情。
护士抗震救灾演讲稿
目录
第一篇:
护士抗震救灾演讲稿:
向生命致敬
第二篇:
第三篇:
抗震救灾演讲稿
第四篇:
教师抗震救灾演讲稿
第五篇:
抗震救灾教师演讲稿
正文
向生命致敬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上午好!
我是来自湘雅三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从小到大,我一直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从没有经历过大灾难。
这次汶川的8级地震,震垮了四川灾区的设施,摧毁了四川灾民的家园,也震撼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回想起在彭州灾区的十几个日日夜夜,我的心始终无法平静。
在那里,我目睹了灾难的残酷,我亲历了生命的脆弱。
然而,最让我自豪和感动的是,我履行了一个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我见证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南丁格尔曾说,我们要“终身纯洁,忠贞职守……谋求病人之福利。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更要对生命的脆弱保持悲悯和同情,对生命的尊严保持敬畏和景仰。
那是5月14日晚,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我作为湖南省抗震救灾第三医疗队中的一员乘专机抵达成都,随后赶到重灾区彭州市。
晚上12点我们被安排到彭州市人民医院。
当时一派紧张繁忙景象,到处挤满了救护车、帐篷和志愿者。
稍作安顿,领队便带着我们简要了解了伤病员的情况,连夜查看了病人。
回到宿营地已是凌晨三点多,此时恰逢送来一位脑外伤病人,我们神经外科的医生和护士都顾不上休息,赶紧为伤员施行了第一台手术。
15日清晨,领队安排我们部分队员到病房查房、手术,另一部分在门诊楼前搭起了简易接诊台。
此时的伤员很多,我们全体队员全部进入“野战医院”的警备状态。
救护车呼啸鸣笛声接踵而至,救护车一来,我们就飞速迎上去,对有的伤病员就地清创、缝合、打石膏,有的重病人收到病房。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们湖南医疗队到彭州之前,所有的伤员都被转到成都市去了。
我们到了之后,伤员就可以就地医治。
彭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在地震当天已经停止使用了,其外走道墙上和走廊上有条10厘米的裂缝从七楼一直到延伸到一楼。
伤病员越来越多,临时手术室越来越挤,我们想重新清理医院的手术室,为病人及时手术,手术室设在七楼,进去后一看,里面的空调倒在地上,消毒机斜挂在墙上,手术床和器械被震得东倒西歪。
虽然是这样简陋的手术室,可对于那些重症伤病员来说,这里就是通往痊愈的向生之门啊。
我们赶紧把手术室仔细清理好,准备手术。
在这里,我们给一位双侧股骨骨折的84岁老奶奶施行手术,当时她的血色素只有4克,而正常人一般在10克以上。
为了手术安全,我们的骨科医生打破常规先做左侧股骨手术,再做右侧,一边输血一边手术。
手术进行到一半,突然,手术台晃动起来,器械发出尖锐的碰撞声,窗户在摇晃,地面在颤抖,每个人头上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每个人的心里都清楚,余震来了。
余震来了,我们的病人怎么办?
台上的护士马瑛和陈阳赶紧协助医生保护好手术创面,作好随时带病人撤离的准备。
幸好,余震很快过去,手术继续进行。
7个小时之后,老奶奶被安全送出手术室,我们成功了。
余震每天都在发生。
看着墙上一道道裂缝,说心里话,我们也害怕,如果余震一来,房子倒塌的话,我们肯定是跑不出去的。
我们没想到,平时最塌实的土地此刻都变得不可靠了。
即使最疲惫的时候,大家也不敢脱衣服,我们都把证件放在护士长一个人身上,随时准备疏散。
到了后来,大家反而对余震习惯了,每天好象盼着余震快来,只要来过了,心里反而安稳了。
在接诊台,我们碰到一个孩子,他叫张鹏,来自彭州市郊的小鱼洞村。
地震后他被埋了几天,是自己从废墟里慢慢爬出来,爬了一天一夜,碰到志愿者才被送到我们这里来。
见到他时,他的双手肿胀,指甲磨掉了,血肉模糊,连矿泉水瓶子都拿不起,身上的衣服也破了,浑身有股浓烈的异味。
最让人揪心的是,他始终呆呆的,一双空洞无助的眼神盯着帐篷顶,一言不发。
我们为他治疗换药(请继续关注好:
..),问他“吃了没?
”他说“吃了”,问他“吃饱了么?
”他说“没”,我们赶紧拿来米粥喂他,给他买来苹果和黄瓜。
我们问他要换衣服吗?
他说“我有。
”我们这才发现,他爬出来时始终背着一个书包,书包里放了衣服,还有一些书。
他上初中二年级,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我们不敢去问他的家人,后来我们巡诊到小鱼洞村,试图打听他家人的情况,可是那里一片废墟,根本打听不到。
可怜的孩子啊,也许你的亲人已经不在了,也许你在泥泞的路上承受了太多坎坷。
可是,你从劫难中活过来了,请你笑一笑吧,请你哭一哭吧,我们有勇气活下来,难道我们还没有勇气笑么?
没有勇气哭么?
坚强的孩子啊,我们以后还要买更多的书,学更多的知识呀。
我们几个队员商量着要把他接到湖南来,一起供他上学,陪着他一起成长。
可是有一天我们巡诊回来,发现帐篷全部撤走了,张鹏可能被其他的志愿者好心人接走了。
勇敢的张鹏,你现在过得好吗?
你的手还疼吗?
你书包上的泥巴洗干净了吗?
无论你走到哪里,请一定记得你还有我们湖南的亲人啊。
我们还碰到一个101岁的老奶奶,她被埋了4个小时才被解救出来,受伤的小腿又红又肿,脸上还有大片淤青。
然而她对生活的那份热爱和那份执着,她顽强旺盛的生命力,让一切灾难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在接诊台,老奶奶一边伸出受伤的腿给医疗队员清理伤口,一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白面馒头。
从17日起,医疗队一部分继续在医院接治伤员,另一部分则深入灾区第一线巡回医疗。
我们曾到过通济镇一个十分偏远的小山村,那里的受灾群众还没来得及集中安置,分散在一个狭长的区域。
在这里,我们碰到一个73岁的老农,他的后脑到耳朵部位受伤了,鲜血直流,可是他好象一点都不在乎,平静地跟我们聊天,他说:
“只要人活着,一切都好办。
”他热忱地非要拉着我们去吃饭。
旁边的人悄悄告诉我们“他26岁的女儿死了”。
我们都惊呆了,默默地陪着他一起做饭,虽然这些“饭”只是一些稀粥和菜汤,我们却觉得这是我们吃过的最可口的美味佳肴。
去灾区巡诊,我们什么车都坐过,拖拉机、三轮车、小客车,甚至是军车,在路上只要你招手,任何一辆车都会停下来,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
救助灾区人民。
我们每次进山,两旁的景观都不一样,在风景区银厂沟,我们亲眼看到一座大山比我们刚进山时矮了100多米。
19日那天,我们巡诊来到一个山体滑坡的山脚下,手机收到一条短信:
今天中午1:
50有余震,请全体医护人员注意安全。
但是想到山里还有等着我们去送药的灾民,我们继续往里走。
接着又有预报说下午3点有余震,随时可能滑坡埋人。
山体不时发出轰鸣,泥石流还在继续下滑,山路越来越崎岖陡峭,已经无路可走了。
此时我们又跟已经进山的第二医疗队失去了联系。
这时,领队黄进华教授坚定地说:
“你们先撤退,我留在山里等,绝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
”手机没有信号,余震正在发生,万一被他们被掩埋了,怎么办?
虽然我在医院见多了病痛和死亡,虽然我知道灾难面前每个人都要勇敢坚强,可我一想到那些失去联络的队员,想到我们身处险境的黄队还在焦急的等待,我的泪还是流了下来。
巡诊时发生余震的时候,我们甚至连方便都不敢,因为不知道蹲下去之后还有没有机会站起来。
后来,我们学了些经验,随身带上手电、巧克力、水和救命的哨子,这样遇到危险时还能获救。
我们白天巡诊,晚上仍回彭州市人民医院,19日晚上,彭州市人民医院所在地发生了6-7级的余震,由于帐篷不够用,我们就把自己的帐篷全部让出来给受伤的灾民住,那天晚上开始降雨,我们在湿地上垒起几个砖头,铺上捡来的木板,睡在上面。
清晨起来,发现睡袋褥子衣服都湿了,头发像刚洗过一样,脚浸泡在水里都起皱了。
连日的高强度工作使大家非常疲惫,别说睡帐篷睡地板,就是坐在椅子上稍微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也能偏着头睡着。
繁忙的工作,加上精神高度紧张,使得队员们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有的队员三四天没洗澡,全身都沤馊了。
后来,我们找到了一家招待所,那里有一间只能容身一人的浴室,20多人轮流使用,虽然浴室的门坏了,莲蓬头也掉下来了,墙上还有一条地震后留下来的裂缝,但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这个时候,我们顾不得这么多了,心里只想着再多救一个人,再多救一个人,恨不得自己能长出三头六臂来,让每一个灾区同胞少受一点苦难。
因为工作忙,也因为通讯时常中断,我们很少跟家人联系。
一次巡诊回来,我们的护士长何玉妮接到家里的电话,原来他5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