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战略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5075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战略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战略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战略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战略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战略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战略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战略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战略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战略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我国资产托管业务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业务领域遍及基金、证券、保险、信托、QFII、年金、社保基金、QDII等多个门类,已发展成为一个创新力强,极为活跃的新兴业务,为商业银行调整利润结构、加快经营转型、更快更好地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国内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现状及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财富的不断增加,居民理财意识逐步增强,其投资资产日益呈现股票、债券、基金、储蓄存款、保险等多元化发展趋势。

理财业务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社会信用的机构来安全保管投资者的财产,商业银行在信用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资产托管人角色的首选。

金融市场上,信托、证券、保险、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投资理财产品通过托管在第三方银行中,可以有效地帮助提高产品的信用度,保障投资者财产的安全。

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顺应了投资理财发展的需求。

  

(一)国内银行托管业务的发展状况。

  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标志着国内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正式启动。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有12家托管银行开展涉及基金、证券、保险、信托、QFII、年金、社保基金、QDII等多个门类的托管业务。

截至2007年10月,共有12家托管银行托管了341只基金,总规模达20553.38亿元,总净值达33120.02亿元。

  在资产托管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突出,并且有“强者愈强、弱者恒弱”的趋势。

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等5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资产托管业务起步较早,牌照全,渠道广,网点众多,客户基础庞大等诸多优势,已垄断中国基金托管市场92%以上的份额;

作为后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只是近几年才陆续获准进入资产托管市场,资产托管业务刚刚起步。

以证券投资基金、QFII和集合理财三个主要的托管资产为例,在总共395只产品中,五大行共托管330只,其余七家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合计托管65只。

伴随国内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际著名托管银行正依靠QFII等特定机构客户的托管产品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在国内托管服务的竞争力逐步加强。

随着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DII海外投资的稳步推进,外资托管银行在国内的新一轮攻势已经启动。

  资产托管服务竞争加剧,使托管银行成本和效益、业务创新和服务质量提高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创新求发展已成为托管业务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方面,各家银行十分重视资产托管业务系统的开发建设。

商业银行的托管业务涉及到资产保管、账户管理、交易指令处理、会计核算清算、资产估值、投资监督、财务报告等方方面面,环节众多、流程复杂,对运作处理水平的要求很高。

国内托管银行充分利用银行体系在资金清算核算、货币市场交易等方面的技术和优势,更好地实现对托管资产投资的全程监控,通过不断创新谋求更大的发展。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积极配合客户进行产品创新,积极研究QDII、CDR等新的业务和产品,依靠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参与产品的设计,打造多样化、多元化的产品,把产品与客户理财的需要结合起来,为投资者、为托管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2006年初,工商银行托管核算系统通过SAS70内控审计国际认证,正式与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正在积极准备,在流程规则、系统操作和内部控制等各方面仿效先进托管银行的做法,尽快与国际托管银行业接轨,缩小与发达国家银行在市场营销、管理理念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差距,以实现成为全球托管银行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国内资产托管业务面临良好的市场发展机会。

  中国托管业务最大的特点是与资本市场存在密切联动关系。

中国股市自2005年底重新走强后,不但原来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快速膨胀,还催生了很多新兴托管业务。

目前,市场上托管产品种类已发展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社保基金托管、QDII资产托管、QFII资产托管、房地产交易资金托管、保险资产托管、信托资产托管、企业年金托管、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托管、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托管、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托管、PE股权基金托管等十几类门类的托管业务。

尽管传统基金托管业务仍占据最大比例,但新兴业务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及新产品的推陈出新丰富了银行托管资产的种类,扩大了业务容量。

近年,国家出台了继续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入市比例的政策措施,自2006年我国证券市场出现持续的“牛市”行情,推动了国内各种投资金理财产品的迅猛发展。

目前公募基金的资产规模已超过三万亿元,私募基金市场规模也在一万亿元以上。

金融市场的持续繁荣,财富爆炸推动商业银行的理念迅速转型,开发出大量的创新理财产品,像债市方面委托的产品、信托加理财、外汇理财、QDII等衍生产品;

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推出的与基金性质相近的各类理财产品也不断涌现,形成一个迅速发展中的投资理财产品市场。

鉴于投资者对理财本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有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作为第三方为理财产品提供托管业务,可以有效防止理财资产管理人违规交易、欺诈客户及挪用理财资金等行为的发生,据此,投资理财为资产托管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伴金融市场的发展,托管业务品种日益丰富,服务种类不断增加,国内资产托管业务将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一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基金及各类理财产品的规模仍有望保持快速发展;

二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管理逐渐社会化,社保体制改革的加速,大型企业逐步开始落实年金制度,未来社保基金及企业年金的托管规模将呈现快速增长;

三是目前还有一些保险公司没有实现全托管,如果按照保监会的监管要求实行全托管的话,将促使保险资产托管业务呈现快速扩张;

四是QDII和QFII的发展,将加速国内资产托管运作与国际接轨进程,促进国内商业银行快速掌握国际托管业务规则和准则,全面提升托管业务能力,融入全球资产托管的行业,争创国际一流的托管银行。

  (三)资产托管为商业银行其他的业务发展创造了空间。

  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使资产托管充分发挥其在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

比如信托产品托管,信托公司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同业客户,其产品是机构和个人重要的投资理财工具,也是零售客户的基础理财产品之一,不同的信托产品还可衍生出其它业务合作,如房地产信托可衍生出个人按揭贷款业务,公用事业项目信托可帮助拓展与政府在其他资金归集方面的业务合作。

商业银行通过为资质较好的信托公司提供托管服务,为与信托公司的开展同业合作创造了条件,获得较高的综合收益,如代收付手续费收入、托管的资金信托存款、信托贷款企业的存款、与信托连接的理财产品差价收入等等。

再比如企业年金业务,一般而言,能够实行年金计划的企业大都是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通过年金托管将银行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拓展公司、零售等一系列的金融业务。

此外,通过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QDII),如理财产品交叉托管,可以拓展对银行同业的外汇交易、现金管理、境外结算等业务。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二、国内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战略思考。

  商业银行之所以如此青睐资产托管业务,根本原因在于资产托管业务能为商业银行带来的巨大综合效益。

首先,资产托管业务可以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其次,资产托管业务可以创造新的廉价资金来源?

?

托管资产的存款及其客户留存资金;

再次,托管客户大多也是其他银行业务的客户,托管业务同银行的批发、零售、资产管理等业务有很强的互补性。

资产托管是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连接的桥梁,可帮助托管银行培养出一大批复合型专业人才。

商业银行应从战略的高度对此加以重视,抓住机遇,做好资产托管业务的品牌建设,使其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来源。

  

(一)以持有人利益为核心,打造自身托管服务品牌。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基础,也是其得以永续发展的根本理由。

在微观经济领域,投资主体的增加和客户投资多元化正在成为普遍的现象,金融理财特别是金融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托管银行不论是对于资产管理人还是资产持有人都负有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职能,不论是在投资监督还是在提供信息披露、信息咨询等方面,都要求托管银行的服务紧紧跟上客户需求甚至超前发展。

美国道富并不是为成为托管银行而成为托管银行,而是因为道富选定的目标客户是机构投资者,他们需要的是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和政府基金等的托管服务,正是道富在满足他们需要的过程中演变成了一家托管银行。

道富的特点是更专业化,把大部分精力集中于托管业务,这就是道富成为全球共同基金、养老基金最大托管机构的关键。

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目标客户是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开展年金业务的企业,在做好安全保管资产和估值、核算的基础上,应将投资者及各持有人利益作为托管业务竞争和持续发展的核心,努力提供全方位、综合化、差异化的服务,以便更好地赢得市场,从而走出独具品牌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培养专业的托管业务团队,提高核心竞争力。

  尽管一套先进的自动化托管业务处理系统很重要,但人才、团队依然是托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业务人员对创新业务及其规则、技术的理解、转化与运用的能力。

一是随着QFII、QDII的发展,除境内客户外,国内银行还要为境外客户提供服务,这就要求托管服务人员不仅要对国内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证券交易、结算规则和模式高度熟悉,能够随时解答客户的有关问题,而且要对国际证券市场的通行操作模式有较深的了解,从而针对客户的疑问,做出更准确、细致的解答。

二是随着市场上各类理财产品的推陈出新,托管资产的种类日渐丰富,托管业务处理的模式千差万别,需要托管人员进行灵活细致的处理。

比如资产证券化产品、PE(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等。

资产证券化要看资产包构成,不同资产估值方法不同;

而PE、产业基金等,投资项目种类繁多,涉及各行各业,不像证券投资基金那样单纯集中于证券市场,且其投资效益具有时滞性,需要托管行经常对未来现金流进行估算。

为此,在金融产品创新力强、PE及其它各类投资理财产品大量涌现的深圳,商业银行要加大投入,着力培养资产托管业务的专业人才和团队,以便对不同投资项目进行专业、有效的估值和监督,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加大投入力度,夯实资产托管业务系统基础。

  托管业务系统在设计、开发、运行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托管的日常操作,还要着重考虑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

在全球托管业务中,跨境交易的清算、结算是一项重要的核心业务,这一过程涉及参与证券交易各方的指令收发、确认与执行等,操作繁琐、数据庞杂,因而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各参与方之间的连接顺畅度,以及托管人内部各系统间的直通连接水平,就成为减少手工操作误差,降低风险和人力成本的重要保证。

托管业务对技术要求高,一是技术投入,包括硬软件系统;

二是创新多,托管业务人才素质与知识要求高。

随着国内会计制度以及国际会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