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教案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87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2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高三教案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87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2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教案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87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2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
2.到两定点A(0,0),B(3,4)距离之和为5的点的轨迹是
A.椭圆B.AB所在直线
C.线段ABD.无轨迹
数形结合易知动点的轨迹是线段AB:
y=x,其中0≤x≤3.
C
3.若点(x,y)在椭圆4x2+y2=4上,则的最小值为
A.1B.-1
C.-D.以上都不对
的几何意义是椭圆上的点与定点(2,0)连线的斜率.显然直线与椭圆相切时取得最值,设直线y=k(x-2)代入椭圆方程(4+k2)x2-4k2x+4k2-4=0.
令Δ=0,k=±
.
∴kmin=-.
4.(2005年春季上海,7)双曲线9x2-16y2=1的焦距是____________.
将双曲线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1.∴a2=,b2=,
c2=a2+b2=+=.
∴c=,2c=.
5.(2004年春季北京)若直线mx+ny-3=0与圆x2+y2=3没有公共点,则m、n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
以(m,n)为点P的坐标,过点P的一条直线与椭圆+=1的公共点有____________个.
将直线mx+ny-3=0变形代入圆方程x2+y2=3,消去x,得
(m2+n2)y2-6ny+9-3m2=0.
令Δ<
0得m2+n2<
3.
又m、n不同时为零,
∴0<
m2+n2<
由0<
3,可知|n|<
,|m|<
,
再由椭圆方程a=,b=可知公共点有2个.
0<
32
●典例剖析
【例1】(2005年春季北京,18)如图,O为坐标原点,直线l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和b(a>
0,b≠0),且交抛物线y2=2px(p>
0)于M(x1,y1),N(x2,y2)两点.
(1)写出直线l的截距式方程;
(2)证明:
+=;
(3)当a=2p时,求∠MON的大小.
剖析:
易知直线l的方程为+=1,欲证+=,即求的值,为此只需求直线l与抛物线y2=2px交点的纵坐标.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y1+y2、y1y2的值,进而证得+=.由·
=0易得∠MON=90°
.亦可由kOM·
kON=-1求得∠MON=90°
(1)解:
直线l的截距式方程为+=1.①
由①及y2=2px消去x可得by2+2pay-2pab=0.②
点M、N的纵坐标y1、y2为②的两个根,故y1+y2=,y1y2=-2pa.
所以+===.
(3)解:
设直线OM、ON的斜率分别为k1、k2,
则k1=,k2=.
当a=2p时,由
(2)知,y1y2=-2pa=-4p2,
由y12=2px1,y22=2px2,相乘得(y1y2)2=4p2x1x2,
x1x2===4p2,
因此k1k2===-1.
所以OM⊥ON,即∠MON=90°
评述: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抛物线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2005年黄冈高三调研考题)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1(a>
b>
0),双曲线-=1的两条渐近线为l1、l2,过椭圆C的右焦点F作直线l,使l⊥l1,又l与l2交于P点,设l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由上至下依次为A、B.(如下图)
(1)当l1与l2夹角为60°
,双曲线的焦距为4时,求椭圆C的方程;
(2)当=λ时,求λ的最大值.
(1)求椭圆方程即求a、b的值,由l1与l2的夹角为60°
易得=,由双曲线的距离为4易得a2+b2=4,进而可求得a、b.
(2)由=λ,欲求λ的最大值,需求A、P的坐标,而P是l与l1的交点,故需求l的方程.将l与l2的方程联立可求得P的坐标,进而可求得点A的坐标.将A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可求得λ的最大值.
解:
(1)∵双曲线的渐近线为y=±
x,两渐近线夹角为60°
又<
1,
∴∠POx=30°
,即=tan30°
=.
∴a=b.
又a2+b2=4,
∴a2=3,b2=1.
故椭圆C的方程为+y2=1.
(2)由已知l:
y=(x-c),与y=x解得P(,),
由=λ得A(,).
将A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得
(c2+λa2)2+λ2a4=(1+λ)2a2c2.
∴(e2+λ)2+λ2=e2(1+λ)2.
∴λ2==-[(2-e2)+]+3≤3-2.
∴λ的最大值为-1.
本题考查了椭圆、双曲线的基础知识,及向量、定比分点公式、重要不等式的应用.解决本题的难点是通过恒等变形,利用重要不等式解决问题的思想.本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道好题.
【例3】设椭圆中心是坐标原点,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e=,已知点P(0,)到这个椭圆上的点的最远距离是,求这个椭圆方程,并求椭圆上到点P的距离等于的点的坐标.
设椭圆方程为+=1,由e=知椭圆方程可化为x2+4y2=4b2,然后将距离转化为y的二次函数,二次函数中含有一个参数b,在判定距离有最大值的过程中,要讨论y=-是否在y的取值范围内,最后求出椭圆方程和P点坐标.
解法一:
设所求椭圆的直角坐标方程是+=1,其中a>b>0待定.
由e2===1-()2可知===,即a=2b.
设椭圆上的点(x,y)到点P的距离为d,则d2=x2+(y-)2=a2(1-)+y2-3y+=4b2-3y2-3y+=-3(y+)2+4b2+3,其中-b≤y≤b.
如果b<,则当y=-b时d2(从而d)有最大值,由题设得()2=(b+)2,由此得b=->,与b<矛盾.
因此必有b≥成立,于是当y=-时d2(从而d)有最大值,由题设得()2=4b2+3,由此可得b=1,a=2.
故所求椭圆的直角坐标方程是+y2=1.
由y=-及求得的椭圆方程可得,椭圆上的点(-,-),点(,-)到点P的距离都是.
解法二:
根据题设条件,设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其中a>b>0待定,0≤θ<2π,
x=acosθ,
y=bsinθ,
∵e=,
∴a=2b.
设椭圆上的点(x,y)到点P的距离为d,则
d2=x2+(y-)2=a2cos2θ+(bsinθ-)2=-3b2·
(sinθ+)2+4b2+3.
如果>1,即b<,则当sinθ=-1时,d2(从而d)有最大值,由题设得()2=(b+)2,由此得b=->,与b<矛盾.
因此必有≤1成立,于是当sinθ=-时,d2(从而d)有最大值,由题设得()2=4b2+3.
由此得b=1,a=2.所以椭圆参数方程为
x=2cosθ,
y=sinθ.
消去参数得+y2=1,由sinθ=,cosθ=±
知椭圆上的点(-,-),(,-)到P点的距离都是.
本题体现了解析几何与函数、三角知识的横向联系,解答中要注意讨论.
深化拓展
根据图形的几何性质,以P为圆心,以为半径作圆,圆与椭圆相切时,切点与P的距离为,此时的椭圆和切点即为所求.读者不妨一试.
提示:
由
x2+(y-)2=7,
x2+4y2=4b2,
得3y2+3y-=4b2-7,
由Δ=0得b2=1,
即椭圆方程为x2+4y2=4.
所求点为(-,-)、(,-).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2005年北京东城区目标检测)以正方形ABCD的相对顶点A、C为焦点的椭圆,恰好过正方形四边的中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A.B.
C.D.
建立坐标系,设出椭圆方程,由条件求出椭圆方程,可得e=.
D
2.已知F1(-3,0)、F2(3,0)是椭圆+=1的两个焦点,P是椭圆上的点,当∠F1PF2=时,△F1PF2的面积最大,则有
A.m=12,n=3B.m=24,n=6
C.m=6,n=D.m=12,n=6
由条件求出椭圆方程即得m=12,n=3.
A
3.(2005年启东市第二次调研)设P1(,)、P2(-,-),M是双曲线y=上位于第一象限的点,对于命题①|MP2|-|MP1|=2;
②以线段MP1为直径的圆与圆x2+y2=2相切;
③存在常数b,使得M到直线y=-x+b的距离等于|MP1|.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
由双曲线定义可知①正确,②画图由题意可知正确,③由距离公式及|MP1|可知正确.
①②③
4.(2004年全国Ⅱ,15)设中心在原点的椭圆与双曲线2x2-2y2=1有公共的焦点,且它们的离心率互为倒数,则该椭圆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
双曲线中,a==b,∴F(±
1,0),e==.∴椭圆的焦点为(±
1,0),离心率为.∴长半轴长为,短半轴长为1.
∴方程为+y2=1.
+y2=1
5.
(1)试讨论方程(1-k)x2+(3-k2)y2=4(k∈R)所表示的曲线;
(2)试给出方程+=1表示双曲线的充要条件.
(1)3-k2>
1-k>
0k∈(-1,1),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1-k>
3-k2>
0k∈(-,-1),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1-k=3-k2>
0k=-1,表示的是一个圆;
(1-k)(3-k2)<
0k∈(-∞,-)∪(1,),表示的是双曲线;
k=1,k=-,表示的是两条平行直线;
k=,表示的图形不存在.
(2)由(k2+k-6)(6k2-k-1)<
0(k+3)(k-2)(3k+1)(2k-1)<
0k∈(-3,-)∪(,2).
6.(2018年湖北八市模拟题)已知抛物线y2=2px上有一内接正△AOB,O为坐标原点.
(1)求证:
点A、B关于x轴对称;
(2)求△AOB外接圆的方程.
(1)证明:
设A(x1,y1)、B(x2,y2),
∵|OA|=|OB|,∴x12+y12=x22+y22.
又∵y12=2px1,y22=2px2,
∴x22-x12+2p(x2-x1)=0,
即(x2-x1)(x1+x2+2p)=0.
又∵x1、x2与p同号,∴x1+x2+2p≠0.
∴x2-x1=0,即x1=x2.
由抛物线对称性,知点A、B关于x轴对称.
(2)解:
由
(1)知∠AOx=30°
,则
∴
y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