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用法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3978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用法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用法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用法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用法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用法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用法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用法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用法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用法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连词]相当于“而”,表示并列、修饰、承接或递进关系

①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②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

[连词]表示目的,来,用来,以致,以便

①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③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

④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连词]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①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认为,以为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①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

[副词]通“已”,已经

①及以至是(《报任安书》)

【以为】

①认为②把……当作或看作。

【以是】【是以】相当"

因此"

,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鸿门宴》)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③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陈情表》

2.之

[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①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④他日汝当用之(《项脊轩志》)

⑤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⑥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

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代词]表近指,可翻译成“这”“此”“这些”等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到……去

①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

②杳不知所之也(《阿房宫赋》)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④舞幽壑之潜蛟(《赤壁赋》)

⑤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①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②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记》)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③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五人墓碑记》)

④我之谓也(《秋水》)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③将崇极天之峻(《谏太宗十思疏》)

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

[助词]调节音节,用在形容词、副词或一些动词之后,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双音节

①顷之,持一象笏至(《项脊轩志》)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④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3.为:

[动词]泛指“做”,可译为“写”“治理”等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④吾所以为此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论语》)

[动词]作为,当作,成为

①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

②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人墓碑记》)

③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

①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动词]是

①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

[介词]给,替,向,对

①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

②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③然此可为智者道(《报任安书》)

④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五人墓碑记》)

[介词]表原因,因为

①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介词]表目的,为了

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

[介词]表被动,有时跟"

所"

结合,构成"

为所"

或"

为……所"

,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安书》)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助词]用在疑问句末,表反问或感叹

①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渔父》)

③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论语》)

强调后面的动词或名词,不译

①吾从板外相为应答(《项脊轩志》)

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

却"

"

竟(然)"

反而"

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

只"

仅"

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4.放在句子中,可译为“于是,就”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

《鸿门宴》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

③乃使人复萁南阁子。

《项脊轩志》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

你的"

也作主语,译为"

你"

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②与尔三失,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5.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④劳苦而功高如此(《鸿门宴》)

⑤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

并且"

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

就"

接着"

,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④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

⑤耳得之而为声(《赤壁赋》)

⑥城入赵而璧留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示转折关系。

但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④夫赵强而燕弱(《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

如果"

假如"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③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廉颇蔺相如列传》)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⑤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廉颇蔺相如列传》)

7.表示因果关系,因而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赂秦而力亏(《六国论》)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8.表示目的关系,为了为的是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①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②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表》)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已而】不久以后,过些时候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然而】虽然如此,但是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6.因:

[介词]依照、凭借、根据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②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介词]趁着

①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介词]通过,经由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因为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谏太宗十思疏》)

[动词]沿袭、继续、叠加等

①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连词]于是,就

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③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7.其:

[代词]他、她、它,他的、它的、她的,我

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②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代词]这、那,这些、那些

①其高下之势(《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人不堪其忧(《论语》)

③其何能淑?

(《孟子》)

[代词]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助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