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整体写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358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部分 整体写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9部分 整体写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9部分 整体写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9部分 整体写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9部分 整体写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9部分 整体写作.docx

《第9部分 整体写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部分 整体写作.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9部分 整体写作.docx

第9部分整体写作

纵观近几年高考的作文,表现出一种关注时代风采、核心素养、哲理思辨、传统文化、青春要义和读书人生的走势。

但是无论是从学生层面还是从教学层面,对高考作文真面目的认知并不是很清楚,对高考作文的评审细节不是很明了,对不符合要求的低分作文和出彩的高分作文乃至满分作文的具体面貌也缺乏认知。

因而本书立足于高考实践,帮助陷入作文低谷的学子走出困境,帮助具有良好作文基本功的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实践青春的理想。

在这里,将首先通过作文八忌和八彩来剖析作文的败与成。

作文八忌

一、审题不清

1.不审题。

具体表现在“见毛就是鸭”,没有深度解读材料作文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把自己的所谓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作文的要求之上。

导致驴唇不对马嘴的作文结果。

例如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从作文材料来看,有三个层次,首先是经验,智慧是经验的结晶;其次是能力,能力来源于知识;最后是境界,境界是智慧的体现。

因此作文需要全面把握这三个层次,将三个层次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审读出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作文的题目或中心。

但是许多考生没有审读出三个层次的内涵,仅仅根据自身所谓经验,选取其中之一“孤军奋战”,写出了不审题的作文。

或仅抓住一个层次,没有全面理解材料整体内容,导致作文偏题。

2.伪审题。

具体表现为貌似审题,实际不审题,把几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拼凑到一起或是牵强附会转换话题,导致似是而非文章的出现。

例如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许多考生把作文写成了生命不朽、写成了XX不朽,看上去好像在审题中抓住了不朽之类的信息,实际上根本没有审题。

材料所隐含的信息一个从正面说“青春不朽”,一个从反面讲青春易逝,两者的交集是“珍惜青春”。

因而仅从不朽角度写成的文章,是伪审题的文章,是离题的作文。

3.半审题。

具体表现为审题不够全面,究其一点不顾全局,片言只语不顾其他,导致有偏见的文章的出现。

例如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

“俗话说: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人却说:

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材料所蕴含的信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是通常思维,也是惯性思维;另一方面是“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是从“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有话要说”这个角度阐释的,前者是中规中矩,后者是个性彰显意识创新的表现。

有许多考生,将文章写成“长话”“短话”“说话”一类的文章,审题太过片面,导致低分作文的出现。

二、文体不明

除了诗歌、文言文的特殊文体之外,高考作文不外乎三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散文。

1.记叙文的主体内容应该是记叙,它应该超过篇幅的三分之二,但有些高考作文从一开始就进行大篇幅的抒情,有的甚至超过200字以后才进入记叙的程序,进入记叙以后,写一个没头没尾的故事,又开始了议论和抒情。

导致版面分布一半是记叙一半是议论抒情。

记叙的比重不够,不符合文体要求。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记叙文的性质把握不准确,对记叙的理解有偏颇。

(2)没有故事的积累,缺少生活的感悟,特别是故事缺乏情节性,讲不好故事。

(3)缺少生活的外延,情感单薄,书生气浓重。

(4)自以为是、自定标准,不能清晰把握高考要求。

(5)记叙文缺少技巧系统的训练,没有形成技巧链条。

2.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应该是议论。

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不能清晰辨别议论文和文化大散文的关系,把议论文写成非骡非马的“四不像”文章。

(2)不能解决好议论文实例论证中,陈述和叙述的区别,把论证材料讲成了故事。

(3)不能解决好议论和抒情的关系,过多的抒情,不能鲜明的论证立论之观点,造成了议论文的矫情。

(4)在论证中,选材不能支撑论述的观点,造成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的“跑题”。

3.散文在遵循形散神不散的前提下,呈现出以下的形态: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在散文写作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叙事散文,写成了小说或记叙文,故事虚构,缺乏事实支撑,又没有散文的现实性和生活性。

(2)抒情散文记叙化,文段衔接中,插入无关的记叙内容,形成抒情不抒情,记叙不记叙的杂乱文章的出现。

(3)议论性散文出现仅有生动形象的描写,缺乏议论严密逻辑。

三、长度不够

高考作文标准明确指出,作文应当不少于800字,如何理解不少于800字,除诗歌以外,其他所有文体都应该超过800字。

在高考实际阅卷中,对作文长度作了以下的硬性规定,对750字到800字之间的得分不能超过基础等级分(基础等级分大约46分)5分以上。

700字到750字的作文,得分不能超过及格分(42分)5分以上。

700字以下者,称之为不完整作文,不能超过及格分(42分)。

由于以下四个原因,导致作文长度不足:

(1)考生对时间把握不准,没有给作文留下足够的写作时间。

(2)缺少高屋建瓴的整体构思,边写边想,不能完整规划作文走向。

(3)对高考作文字数的意识不明。

导致部分考生虽局部出彩,但因字数不够,出彩不出分。

(4)部分考生虽然有800字以上意识,但是作文中硬凑字数,到800字处便戛然而止,造成阅卷老师对其江郎才尽拼凑作文的印象,同样得不到高分。

四、立意不当

高考作文文学创作要遵循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弘扬社会正能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其立意要积极向上。

在高考作文中常有以下的几种情况违背了上述的要求:

1.自恋自闭,文章过度吹捧和贬低自己,把自己写成英雄或狗熊,缺少青春的审美。

2.怨天尤人,文章的价值取向,过度的渲染人心险恶,描写师生、同学、亲友间矛盾纠纷,形成人人自危的作文生态。

3.说苦说愁,部分考生把高考作文创作看作发泄内心不满的出气筒,背离了文学创作取材立意来源于生活,高于的生活的原则。

4.愤世嫉俗,一叶障目,仅看到局部地区的社会现象,而没有着眼于社会的整体进步,作文成为反面的传声筒,放大社会的阴暗面,背离了文以载道的文学使命。

五、语言不端

高考作文语言要具有母语性、规范性,要富有文采、符合汉语言文学的语法要求。

体现出考生捍卫母语的考试态度。

在历年的高考中部分考生出现以下问题:

1.过度使用外来语言,在行文中穿插使用、滥用外来语,例如:

bye,hello等。

2.不正当的使用网络语言,使用变调简化的网络语言。

例如:

酱紫、88等。

3.不正当使用地方方言。

例如:

靓仔、小赤佬等。

4.在行文中,使用不文明语言。

例如:

娘希匹、他娘的等。

5.滥用外国人名和地名,胡乱编造外国人名、地名。

6.滥用流行歌词,使用不当的流行歌曲歌词作为作文语言。

六、选材不妥

高考作文要求,选材要具有鲜活性、契合性、思想性、独创性,形成文章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在历年高考中,部分考生出现以下问题:

1.过度追逐焦点、热点事件,这样的文章容易出现千篇一律“撞车”的情况。

2.使用敏感材料,不符合现代高中生规范的要求,选择早恋、网恋类的话题,高考阅卷者认为,早恋题材绝不应该出现在高考作文中。

3.选材过度正式化,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一些例如: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G20峰会这样过度正式化的材料,同时考生也是无法驾驭这样材料的,使行文生硬,导致失分。

七、情感不实

高考作文要求,要抒发自身的真情实感,写出能反映内心情感的文章。

部分考生对其有错误的理解,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矫情,夸大内心的情感表现,故意用夸张作态的语句来刻意表现出情感。

2.错位,抒情的本体与客体不对位,例如:

文章内爷爷的身份说中学生的语言。

3.虚伪,感情表现虚假,无病呻吟,强行抒情。

4.荒诞,抒情不合常理,脱离现实,极言虚妄,不足为信。

八、时间不足

高考作文通常需要留足55分钟至60分钟的时间,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但是部分考生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最后写作文时间不够用,这就会造成以下两个问题:

1.文质狗尾续貂,文章前部分还能保证质量,但是后面因时间不足而匆匆收尾。

2.文面虎头蛇尾,开始书写认真规范,越到后面字迹就越潦草、越难以辨认。

作文八彩

【形式方面】

一、明眸善睐的题目

在新材料的高考作文背景下,要求文题自拟,这就需要考生对信息有高度的提炼、升华能力,有文题观和文题视野,有文题的储备。

而一个好的文题就好像一个明眸善睐的美女的双眸,能吸引人、能涵盖文章的哲理与风采,能让阅卷者先入为主、一见倾心。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有些考生没有文题储备、没有文题意识,忽略了文题对作文得分的影响,忽略了“文题好则文章好一半”的写作韬略。

主要表现为:

1.题不符文,题目不是文章的代言人。

2.不精练,没文采。

3.表述不完整,表达不清楚,有的甚至还是病句。

4.句式杂糅,不美观。

5.用非书面的口语、俗语做题目。

6.缺乏创意,人云亦云。

反之,一个好的题目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题目与文章要高度契合、趋同。

2.好题目应该意蕴深长、回味无穷。

3.好题目应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4.好题目应遵循语法规范、整齐大方。

5.好题目可以引用成语、诗句等增加文采。

6.好题目应独树一帜、别具匠心。

7.用正副标题,相互解读、相互补充。

例如:

《岁月缝花》《人云不亦云》《“三境”提升素养,语文浸润人生》《腹有诗书气自华》《莫以成绩为准绳》等。

二、一见钟情的开篇

万事开头难,为文开篇难,一个好的文章的开头对全文的整体质量是至重关要的。

纵观历年的高分作文,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例如2019年浙江省高考命题作文“我的时间”,有一高分作文开篇是这样的:

“每天早晨,我把我的行囊清空,去装载我的理想我的梦。

每天晚上,我把我的行囊取出,倾倒出我的收获我的追求。

在每天关于我的时间里,做我应该做的事。

”而低分作文的开篇却如雾里看花,白天做梦,不知所云。

低分作文的开篇有以下几种表现:

1.下笔百言,离题千里。

有些考生用了四五行的书写空间却还没有入题,让阅卷老师费劲心思去猜想他到底要写什么。

2.语言“三俗”,不着边调,“三俗”指的是低俗、媚俗、庸俗。

用一些低俗歌词和网络的段子用来做自己文章的开篇。

不着边调就是说有些考生的文章开篇便文格低下、不堪入目。

3.议论文开篇没有论点,为后面的论证提供不了核心思想。

4.记叙文的开篇唐突,缺少必要的交代或铺垫。

然而,一个好的文章开篇需要做到:

1.开门见山,开窗明义。

文章开篇不绕弯子,直奔主题,使人不费周折一目了然,迅速进入文章的主题里。

例如在2019年全国新课标I卷材料作文“分数与教育”,一考生在自己的作品《不以分数论英雄》中的开篇是这样的:

100分的笑脸,98分的哭泣;55分的批评,61分的鼓励。

两个孩子,面对的是不一样的做法,领略到的是不一样的天空。

教育不能以分数论英雄。

2.高雅清新,不同凡响。

文章开篇要有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能从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吸引人、感染人。

比如题为《生活在别处》一文如是开篇:

佛家常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花之于世界犹如人之于生活,人之精神外寓于物并与之产生共鸣,便成就了“别处”的生活。

另一文是如是开篇的:

苏轼坦言:

“此心安处是吾乡。

”流寓于黄州的苏轼的心一端系着黄州,一端系着家乡。

然而苏轼毕竟是宋人,能超脱感性一层,达到物我合一的知性境界。

黄州又何妨?

何必“把盏凄然北望”?

仍旧“竹杖芒鞋轻胜马”,对月引觞,颓然就醉。

这是别处的生活,亦是历代文人雅士梦寐以求的生活。

3.文辞优美,富有哲理。

文章开篇的辞藻清新大方、格调高雅,内涵丰富,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比如一篇《烟雨的愁情》之文如此开篇:

雨是多样的。

烟雨也许是朦胧的,它蕴含着水与火的交融,火成了烟来包容的水,和火同存了。

雨有时是润泽的喜悦,有时勾起了愁思。

烟雨应当是一种愁思吧。

我捉摸不定它,触摸不及它。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