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4031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7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贵州省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贵州省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贵州省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贵州省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贵州省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生物试卷

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异的一项是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

【详解】内环境就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即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故B、C、D含义相同,三者与A不同,A正确。

故选A

2.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糖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系统消化分解为葡萄糖B.血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和H2O

C.CO2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D.多余的水全部在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答案】D

25

【解析】分析】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分析图

【详解】A、血糖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系统消化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A正确;

B、糖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故血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和H2O,B正确;

C、代谢废物CO2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C正确;

D、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此外还可以通过呼吸、汗腺和消化液排出少量的水分,D错误。

故选D。

3.学习了生物学知识后,对社会议题和健康生活要有科学的判断。

下列叙述不符合现实情况或错误的是

A.拒绝毒品,慎用兴奋剂、镇定剂、致幻剂等心理药物B.艾滋病主要通过接触艾滋病患者或共同进餐进行传播

C.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骨髓库登记量少D.杀虫剂、除草剂等环境激素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产生不良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症,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是往往是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2、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造成的疾病,骨髓移植也称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手段。

我国中华骨髓库登记的人员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但是对于我们这个十四亿人口的国家来讲,这个数字还是偏少,因为人口基数大。

3、环境激素,又可以称为内分泌干扰物质、环境荷尔蒙或环境雌激素等,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而

释放到环境中的,影响人体和动物体内正常激素水平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环境激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

农药如DDT等杀虫剂、杀草强等除草剂、多菌灵等杀真菌剂以及滴灭威等杀线虫剂;塑料原料如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等;洗涤剂如烷基酚、壬基酚、辛基酚等;绝缘油如多氯联苯化合物;垃圾焚烧产物二噁英。

【详解】A、拒绝毒品,慎用兴奋剂、镇定剂、致幻剂等心理药物,这是健康生活必需的,A正确;

B、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B错误;

C、与分析可知: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骨髓库登记量少,C正确;

D、由分析可知:

杀虫剂、除草剂等环境激素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引起人内分泌功能紊乱,D正确。

故选B。

4.给健康的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行为或生理变化是

A.糖的分解代谢降低B.实验兔出现觅食行为C.实验兔的兴奋性降低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神经中枢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物质代谢。

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氨基酸的衍生物。

【详解】A、由分析可知:

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会引起糖的分解代谢功能增强,A错误;

B、由于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导致实验兔饥饿,进而出现觅食行为,B正确;

C、由分析可知: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增多,会引起实验兔的兴奋性提高,C

错误;

D、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机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减少,D错误。

故选B。

5.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会受激素分泌的影响

C.调节过程中会发生信号转换

D.与体液调节相比,作用时间较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或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感受器。

最简单的反射弧也由两个神经元组成。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详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正确;

B、由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会受激素分泌的影响,B正确;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过程存在信号转换,C

正确;

D、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作用时间较短,D错误。

故选D。

6.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B.结构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密切关系

C.递质经③释放时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D.结构④接受了神经递质的作用后,一定会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

1、题图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线粒体,②为突触小泡,③为突触前膜,④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中伴随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A、结构①为线粒体,能为神经递质的释放(胞吐)提供能量,A正确;

B、结构②为突触小泡,其形成过程与高尔基体有密切关系,B正确;

C、递质经③释放的方式是胞吐过程,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

D、结构④接受了神经递质的作用后,是否产生动作电位决定于神经递质的类型,D错误。

故选D。

7.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建立血糖调节模型”的模拟活动,他们准备了三种卡片:

15张“糖卡”正面写“0.1g

葡萄糖/L血液”背面写“糖原”;2张胰岛素卡,每张“胰岛素卡”能使1张糖卡由正面翻到背面;2张胰高血糖素

卡,每张“胰高血糖素卡”能使1张糖卡由背面翻到正面。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注:

相关操作只考虑在某状态

时短时间内的反应)

A.模拟实验开始时,先摆放9张正面朝上的糖卡在桌子上,代表正常血糖水平

B.模拟吃饭后,将桌上9张糖卡中的2张翻到背面,再出示1张胰岛素卡

C.模拟运动时,拿走桌上9张糖卡中的1张,再出示1张胰高血糖素卡

D.模拟多食少动,增加2张正面朝上的糖卡,再出示2张胰岛素卡,翻转2张糖卡到背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胰岛素的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

【详解】A、模拟实验开始时,先摆放9张正面朝上的糖卡在桌子上,意味着血糖浓度为0.9g葡萄糖/L血液,代表正常血糖水平,A正确;

B、模拟吃饭后,应再增加2张糖卡,使血糖浓度上升,然后再出示2张胰岛素卡,使血糖恢复正常,B错误;

C、模拟运动时,拿走桌上9张糖卡中的1张,再出示1张胰高血糖素卡,使血糖浓度上升,C正确;

D、模拟多食少动,多食会导致血糖浓度上升,故增加2张正面朝上的糖卡,再出示2张胰岛素卡,因胰岛素能降血糖,故翻转2张糖卡到背面,以显示血糖浓度下降,D正确。

故选B。

8.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B.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C.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D.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并不是越强越好,否则会出现自身免疫病或过敏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有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

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果前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病。

前两者是免疫功能过强,后者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弱引起。

【详解】A、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A错误;

B、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B正确;

C、由分析可知:

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C正确;

D、自身免疫病或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引起的,D正确。

故选A。

9.下列处理后的胚芽鞘会出现弯曲生长的是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向光性的原因是:

在单侧光照射下,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的部位发生横向运输向背光侧转移,导致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促进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促进生长慢,从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详解】图①中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了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又因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从而导致放置琼脂块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从而引起弯曲生长;②中由于尖端被锡箔套住导致无法接受单侧光,

故直立生长;③中尖端能够接受到单侧光的照射,故向光弯曲生长;④中有云母片的插入,阻断了由于单侧光的照射而引起的在尖端中的横向运输,故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均匀分布,故直立生长;⑤中在④的基础上又横向插入了云母片,故使得右侧的生长素无法向下运输,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故弯曲生长;⑥中由于云母片的阻断使得生长素无法进行极性运输,故不生长也不弯曲,①③⑤弯曲生长,C正确。

故选C。

10.以下有关生长素发现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达尔文认为胚芽鞘出现向光弯曲是因为胚芽鞘尖端向下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